馮沛嬌
◆摘? 要:隨著科學的進步,互聯網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互聯網的應用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而且對小學教學工作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身處信息時代的小學生必然會受到網絡環境的影響,而網絡環境下,小學德育工作面臨的既有挑戰也有機遇。小學階段負責德育工作的教育者應該抓住網絡環境存在的機遇,促進小學階段學生的德育發展。本文主要闡釋了加強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小學德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網絡環境下加強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等內容,希望給我國的小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網絡環境;小學德育工作;策略探究
小學教育是整個素質教育的基礎,小學教育發展的狀況直接影響著素質教育的進程,所以小學教育在國民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在信息化、網絡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當今社會,網絡以前所未有的沖擊力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合理的將其運用到德育工作中,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網絡環境對小學生產生了很多消極影響,比如沉迷網絡游戲影響身體健康,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等問題,阻礙了學生的健康發展。
一、在網絡環境下加強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拓寬學生的視野
德育課程是小學階段的必修內容之一,小學階段是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加強德育工作能夠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網絡環境背景下,網絡文化對小學生的精神和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能夠給小學生提供更加寬廣的學習平臺,讓學生打開思想的大門,遨游知識的海洋。比如互聯網中有豐富的德育資源,國家也十分重視學生的身心發展,推出了眾多的國家德育公共平臺,這些內容和資源是學校遠遠不能給予的,通過讓學生參與到德育活動中,滿足了小學階段對學生的德育要求,促進了學生素質能力的提升。
(二)更新了教學手段和方法
傳統的德育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進行知識的灌輸和說教,很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使德育工作的效果適得其反。網絡環境下,教師可以將移動互聯網模式滲透到德育教學工作中,比如PPT、微視頻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德育教學手段和方法,更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德育教學效果,促進了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小學德育教學內容更有針對性
網絡本身具有自由性、廣泛性和即時性等特點,所以它能夠實時地傳遞社會中的熱點和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對網絡中感興趣的報道如時政新聞、社會熱點以及倫理道德等關注,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就網絡中的熱點事件向老師提問,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教師的講解,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對于教師有較高的要求,教師應該關注生活時事熱點,并能夠了解學生提出問題的背景,使學生更能接受教師給出的意見和建議。
二、網絡環境下小學德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信息泛濫
網絡是信息傳播的渠道,本質上對人們的生活不會構成任何危害,但是依靠網絡途徑傳播的內容對人們的思想和觀念產生了巨大的危害。近年來,部分網絡平臺為了博得大眾的眼球,獲得一定的關注量,經常向網絡中散布大量充斥暴力、色情的信息,并且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數據傳播的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不良信息借助網絡快速呈現在學生面前,影響了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建立。另外,在當今大數據的背景下,各種娛樂軟件和資訊軟件往往使學生容易被“推薦算法”影響,不斷接收同質化內容,導致部分學生出現偏激的思想。
(二)德育水平低
小學生的道德觀念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對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探索也剛剛開始,所以在生活中經常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行為,比如在學校不尊重教師、不愛護花草、不遵守課堂紀律,在家里不聽父母的話等等。教師對學生存在的道德問題應該尊重和理解,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并且耐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和指責,通過各種形式的耐心指導,發現學生出現道德問題的原因,改變學生的錯誤行為。
(三)對網絡過度癡迷
網絡中的內容多種多樣,不僅包含各種娛樂信息、購物咨詢,還包含各種各樣的游戲和視頻,這些內容生動形象,而且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很容易使人們沉迷在網絡世界中不能自拔。不管是家長,還是學生,都對網絡內容十分癡迷,從而影響了學生的行為習慣。由于在虛擬的網絡中學生可以擺脫家長和老師的約束,使得學生更加肆意妄為,阻礙了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進行。
(四)教學觀念和手段落后
在實際的德育教學工作中,教師的觀念較為傳統,認為自己是整個教育活動的主宰者,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參與沒有任何關系。所以在教育工作中,一味地灌輸自己的德育思想和內容,讓學生聽從自己的想法和教誨。比如當兩個學生產生矛盾之后,教師沒有對學生產生矛盾的具體原因和做法進行分析,就讓學生的一方道歉,并沒有向學生講述道歉的原因,這就容易使學生內心感到不平,不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另外部分教師的教學手段落后,不能緊跟科技發展的潮流,將現代化的教學軟件和設備運用到教學活動中,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三、網絡環境下加強小學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強化網絡管理系統的職能
網絡信息內容之所以良莠不齊,不僅僅是部分不良網絡平臺的惡意操縱,還與網絡管理系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為了凈化網絡環境,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首先應該發揮政府的職能,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發展計劃以及計算機網絡管理法規,嚴謹在學校周邊開設網吧,確保學校周邊環境的安全。另外,網絡管理系統應該加強對內容的識別和審核,自動過濾掉不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內容和信息,對散布虛假、暴力、色情等內容的平臺依法處理和取締,從根本上杜絕不良信息的散布。
(二)教會學生正確使用網絡
上文中已經提到,網絡是把雙刃劍,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看待網絡對生活的影響。網絡用得好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相反的,網絡一旦被濫用,就會阻礙學生的發展,使學生養成好吃懶做、不思進取的不良品質。所以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組織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比如開展安全上網的主題教育,向學生普及安全上網的知識,提高學生辨別不良信息的能力,使網絡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三)發揮家庭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生品德的形成和家庭環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尤其是在網絡環境大背景下,很多家長自身對網絡具有很強的依賴性,所以家長應該從自我做起,杜絕對不良信息的瀏覽,給孩子樹立正確使用網絡的榜樣,使孩子能夠養成科學用網的意識。另外,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合理對待網絡游戲。游戲是兒童的天性,他們活潑好動,很容易被網絡中的游戲內容和畫面吸引,從而迷戀游戲,所以家長可以通過做各種親子活動的游戲引導孩子放下手機游戲,這樣不僅能夠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而且能夠在游戲中實現道德教育的目的。
(四)豐富網上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
為了促進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應該豐富網上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使學生能夠通過不同的途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國家出臺的《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中用簡短的幾個字概括了文明上網的要求。另外,很多城市也啟動了網德工程建設,推出了各種各樣關于文明上網的主題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不僅匯聚了正能量,而且對青少年安全用網提出了希望,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養,更好地參與到學習生活中去。
四、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互聯網已經滲透到小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了學生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并影響著小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建立,所以社會各界應該關注網絡環境對小學德育工作的影響,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上網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宇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04):27-28.
[2]莊愛桂.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提升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1(04):69.
[3]魏東平.淺談網絡環境下如何踐行德育教育[J].考試周刊,2021(23):9-10.
[4]陳艷.網絡環境下青少年主流信仰危機與引導對策[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01):45-47+51.
[5]金月.“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小學班級網絡德育探索[J].課外語文,2021(06):93-94.
[6]鄭文超,葉春蘭.網絡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與策略[J].求知導刊,2021(0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