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劍萍
[摘 要]基于核心素養開發小學體育校本課程對于提升體育教學質量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小學體育教師需高度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效果。在此之上,本文簡要分析了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并通過運用多元化教學理念開發課程;采用體驗式教學方式培養健康意識;充分應用本土資源落實校園文化;全面提升小學生體育運動積極性;拓寬校本課程開發渠道等策略,進一步促使小學體育校本課程發揮出真正的育人作用,并且有效提高當地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其成長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小學體育;核心素養;校本課程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我校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為了將學生培養成全方位發展的綜合型人才,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及校園文化,積極開發適合本校學生發展的體育校本課程,并為每個學生提供相應的體育教育方案,讓其在體育運動中形成良好的身體素質,為其今后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
1.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是為了促進小學生實現身心健康,尤其在新課改背景下,對于小學生的教學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導致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性逐漸被突顯出來。以往傳統教學過程中,常出現占用體育課程的教學時間開展其它科目的教學內容,這樣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體素質及身心發展。而在新時代,我校自教學改革后格外注重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從而鞏固了小學體育教學的地位。本校通過開發校本課程,一方面能更加適應當地學生的身體基本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能確保教學計劃更具可行性,在這種環境下我校所開發的校本課程起到了良好的促進學生實現身心健康的作用,以便小學生能成長為一個身體素質良好且具備知識內涵的新時代少年。
2.體現學校個性特征
開發小學體育校本課程有利于樹立學校良好的品牌形象,并體現出我校個性化特征,從而增加學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學生參加體育運動課程。首先,校本課程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讓小學體育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進而貼合當前新時代教育理念;其次,小學體育校本課程能從某種程度上實現教學資源的合理化整合,以此增加學生與家長的滿意度,讓小學生從中收獲更多知識,并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最后,我校開發的校本課程可為小學生提供更廣闊的體育運動選擇空間,讓其能根據自身特色選擇適合的課程內容,由此為個性化教學計劃的實施提供重要保障。
3.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小學體育校本課程的研發有助于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一方面,我校教師在教學資源發掘期間需要自行編寫課程教材,以此鍛煉教師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整合教學資源時需要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在這期間可適當培養教師的溝通能力,以達到強化專業技能的作用。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的路徑
1.運用多元化教學理念開發課程
核心素養下小學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需要合理運用教學理念,確保實踐期間取得最佳教學效果。一般需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健康第一。我校體育教師需秉承健康第一的原則開發校本課程。小學生作為少年時期生長發育最重要的階段,應當以培養他們良好的運動習慣及運動思維為出發點,讓其形成健康運動的思維。體育運動實則是為了鍛煉身體,若不能形成科學運動意識,將失去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在開發體育校本課程時需要以促進小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為基礎,確保課程內容足夠安全可靠,以免危及小學生健康;二是學生個體發展理念。在我校開發小學體育校本課程時既要注重小學生身心健康,又要引導其掌握體育運動相關技能,以此實現全方位發展。如在我校設置了專業的籃球運動課程,并利用“3V3籃球對抗賽”等方式,促使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熟練掌握“運球”“接球”“投籃”等動作技巧,據此有效增強小學生協作、觀察、拼搏等行為意識,讓其在籃球運動中改善自身協調性與柔韌性,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2.采用體驗式教學方式培養健康意識
要想實現小學生在小學體育校本課程內容中獲得最佳實踐效果,就需要重視小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體驗感,并從中培養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健康意識。如我校根據學生對球類運動的熱愛為其開發了排球校本課程,既讓小學生從中形成了較強的協作精神,又達到了強身健體的目的,促使本校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運動習慣。另外,在課程教學中,體育教師還格外注重課程禮節的教授,如對抗賽中教師教導學生樹立“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觀念等,從而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3.充分應用本土資源落實校園文化
核心素養下小學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需要充分應用本土資源落實校園文化,以此獲得最佳教學成果。如在本校設置的排球運動中,教師帶領學生到空中操場進行學習,讓其在專業的排球訓練中找到練習技巧,并在教師指導下順利完成課程內容。再比如當前開發的最新穎的校本課程,體育教師根據網絡上熱傳的舞步,自行創作了一個比較適合小學生練習的“嘟啦操”,并將節奏感歡快且需要全身參與運動的DURA舞帶到了本校體育教學中,讓每個小學生在體育課堂甚至課間操期間都能積極參與到跳舞活動中。其中“嘟啦操”在實踐過程中,為了增加學生的新鮮感,它充分借鑒了“鬼步”及“爵士舞”內容,但考慮到小學生膝蓋力量,體育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最終開發出了新的舞蹈動作,并在每節體育課堂上教授學生。同時,為了保證小學生能充分體會到校本課程的獨特之處,還在校園內組織了“嘟啦操競賽”,由此展示出本校“倡導學生全面發展”的校園文化。“嘟啦操”校本課程的開發從某種意義上拓寬了體育運動的渠道,美觀的動作與靈活的旋律都讓小學生在有趣的舞蹈運動中形成熱愛體育、熱愛運動的良好觀念,進而為其今后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4.全面提升小學生體育運動積極性
在小學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階段,需要充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讓其樂于參與體育運動項目,從而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由于本校小學生喜愛籃球運動的學生人數偏多,體育教師據此積極組織籃球運動小組,引導小學生在課堂上運用籃球鍛煉的方式改善自身體質。籃球作為一種益處特別多的運動,它不但能夠促使小學生身高有所增長、骨骼更加完善,還能在運動中鍛煉小學生的合作與互動能力,讓其在今后人際交往中具有突出的優勢。
5.拓寬校本課程開發渠道
核心素養下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需要適當拓寬開發渠道,基于此,我校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由此豐富校本課程教學資源:
(1)激發小學生的表現欲。小學生正處在一個活潑好動的時期,教師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選擇學生示范動作的教學方法,通過觀察學生的具體表現,從中選出動作規范的學生到其他同學面前進行示范,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又能在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滿足感,進而增強校本課程的實踐效果。
(2)給予學生肯定的評價。為了保證本校開發的體育校本課程能贏得學生的青睞,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年齡特點,在體育課堂上對學生的表現進行中肯的評價。如在籃球運動中,當某位學生成功投籃時,教師會立即鼓勵其繼續練習,并夸獎其三步上籃的動作十分標準,這樣可增強學生自信心,讓其在強化技能的同時形成健全的人格。
(3)設計有趣的教學計劃。小學生對趣味性較強的游戲喜愛程度會更深一些,所以,教師在開發校本課程時考慮教學形式的多變性,利用多樣運動方式,讓其從中收獲體育運動的樂趣,以此形成良好心態。在教學計劃設定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保障教學的組織和設計是合理且有趣的,推動學生可以在其中積極參與,達成最佳的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下開發小學體育校本課程時需注重其可行性,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設置專門的體育鍛煉計劃,確保小學生在校本課程實踐中獲得最佳運動效果。同時,本校小學體育教師充分借助周邊教學資源,適當拓寬教學渠道,確保所開發的校本課程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小學生全面均衡發展,為其形成健康的體質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財.分析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
[2]胡佳燕.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拓展型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研究——以校本課程《探秘我身邊的動物》為例[J].基礎教育論壇,2019,(23).
[3]丁崇. 校本特色體育課對學生體質健康及體育學習效果影響的實驗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