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娟
【關鍵詞】社區衛生護理;安全方面;問題分析;相關對策
在社會發展、經濟進步大背景下,國民自我保護意識和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醫療保障意識不斷增強,醫療工作質量提高本質上為保護患者安全[1]。護理安全是對患者護理進程中,保證患者無法律規定外危險、不能造成患者死亡或機能損傷。護理安全是一項優質服務,也是避免醫療糾紛關鍵因素[2]。所以,在護理中,需規范護理操作,加強護理安全意識,增強法律意識,保證患者安全,減少護理操作是護理人員的職責,也是護理種至關重要的一環。為研究社區護理安全面臨的問題,消除有害因素,本文通過分析社區護理安全問題,提出適當預防措施,以降低社區護理事件發生,有效保障護理安全,增加護理質量,以維護和諧護患關系。
1 社區護理安全存在的問題
1.1 患者方面
1.1.1 不遵守醫生指示患者不遵守醫囑妨礙治療計劃的順利進行,對治療的效果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可能對患者造成傷害。大部分患者對藥物劑量、用藥方法等表現隨意,甚至到社區就醫只是為買藥而來,都可能造成用藥安全問題。
1.1.2 患者缺乏安全意識例如,部分患者行動不便但家中未安裝扶手、防滑裝置,而部分患者缺乏對壓瘡、感染等并發癥的了解。
1.2 社區方面
1.2.1 缺乏監督為社區中心適應居民需要而設立,護理人員覆蓋面不足,因為各種因素不能完全地對每個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
1.2.2 基礎設施缺乏社區設施陳舊、地面不平整、布線陳舊等。這些因素會導致安全問題。
1.3 護理人員方面
1.3.1 護理人員缺乏責任感工作中護理人員不能準確地遵循程序,例如在穿刺前后無消毒、未佩戴口罩、為遵循無菌操作等原則[3]。對患者缺乏耐心,態度不好,導致疏忽,傷害病人。
1.3.2 護理人員人手不夠護理是獨立學科一部分,有特定任務,但在社區中也有護理人員不夠情況,例如護士被解雇到疾病管理、護理等部門。導致護理人員過度勞累,對患者安全問題造成威脅,從而導致護理質量下降和安全風險增加。
1.3.3 護理人員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低社區中心大部分護士大部分為實習護士。由于社區病種單一,護理人員對重病病例缺乏相關專業認知,導致缺乏可預測性和應急能力。
1.3.4 護理人員法律意識薄弱社區護理人員對風險預知小,缺乏防范措施,對醫療法律的認識不足,缺乏自我保護意識[4]。同時只關注患者健康問題,忽略可能出現的法律問題,如在不適當的場合討論患者隱私,或隨意評估患者病史等。
1.3.5 護理文書寫作缺乏規范護理記錄有代簽、漏簽情況出現,同時有記錄不完整、缺乏內容且與護理內容不一致、未能及時記錄和缺乏評估等安全隱患出現,嚴重影響后續治療。
1.3.6 欠缺團隊合作由于醫護人員護理水平有限,對不同病情的患者缺乏預測,易導致漏診、誤診等安全問題。
2 相關對策
2.1 優化護患比例,降低護理風險社區管理應以病人利益為基礎,不能僅從經濟角度壓縮護士編制。社區可設立護理流動站,按照社區護理實際情況,在人員緊缺情況下,按照實際需要的護理人員人數向附近醫院請求支援。以便在緊急情況時保證護理人員人手充足和降低風險。
2.2 加強社區護士學習和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和綜合素質
2.2.1. 安全意識培訓在研討會上講解不同形式的法律知識。將每月社區發生的護理糾紛、意外、差錯進行詳細分析以及討論后確定整改意見。
2.2.2 專業理論和技術培訓制定全面培訓計劃和考核計劃;組織每月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和專業知識。
2.3 健全社區護理安全制度對社區工作中可能出現任何安全風險進行分析、評估和識別,以便有效解決社區護理風險。在社區醫院,加強對護理人員風險教育,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學習培訓,開展相關護理知識宣傳活動。例如可定期邀請護理經驗豐富、工作年限較長的護理人員,講解一些護理糾紛,以增強護士法律意識,使護理人員能夠妥善應對護理風險了解并采取適當預防措施,最終改善社區醫院的護理。
2.4 規范護理文書寫作,降低安全風險對目前的護理文書存在的問題提起重視,規范護理文書寫作。嚴格執行護理文書中“十字原則”,即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避免在記錄種出現主觀判斷。在符合醫院規則協調下,各專科可根據各自特殊性,擬備病歷樣本,推行標準化護理程序,并盡快更新護理人數。
3 結語
社區護理安全管理是社區整體管理的核心部分,是社區護理服務和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本次研究是通過分析與社區護理安全有關的問題,并針對遇到的問題制定適當的應對措施。以便及時應對社區安全面臨的風險而制定相關對策,在改善護理、確保衛生護理安全等方面發揮,在社區護理領域后續行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