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玲
【關鍵詞】AIDS;健康教育;治療依從性;心理狀態
艾滋病簡稱為AIDS,此病實施抗病毒治療是艾滋病的防治重點要求,現如今我國在艾滋病治療中得到有效的進展[1]。需要長期使用抗病毒治療,這樣不僅會減少HIV的傳播同時能夠延長患者的生命質量[2]。一般臨床中在治療AIDS疾病時會忽略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措施,患者一般對治療存在抵抗心理,治療的依從性較差。具有有效的治療依從性能夠減少艾滋病感染者以及艾滋病患者中可以維持聯合用藥及抗病毒治療,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3]。相關研究表示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好壞[4],直接對疾病治療效果產生影響,不斷地增加治療費用,嚴重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影響。本文對50例艾滋病患者運用健康教育進行護理干預,以探討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在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我疾控中心在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所治療的艾滋病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是30和20例,年齡20~69歲,平均(35.2±6.2)歲。根據護理方法將50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各25例,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信息無差異性(P>0.05),有臨床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研究對象實施常規的治療,觀察用藥效果,觀察組研究對象實施健康教育措施具體如下。
1.2.1加強護理人員培訓我中心制定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手冊,多層級全方位地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指導工作人員與患者溝通的方法,組織低年資的工作人員學習艾滋病的基礎知識以及抗病毒治療方案,并請專家授課,傳授心理疏導的方式方法,以愛心之家為名為患者全身心服務。
1.2.2加強健康教育力度AIDS患者在抗病毒治療時,有專職人員對患者做全面的評估,每位患者均建立個人檔案。對患者宣傳AIDS健康宣傳手冊的知識,主要包括:AIDS的疾病知識、AIDS傳播方法、預防AIDS的方法、治療抗病毒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患者家庭護理要求。通過口頭傳播在醫院宣傳墻報等舉例說明[5-6]。治療依從性較差會引起CD4+細胞數量的降低、最終藥效較差。向患者講解服藥的重要性,禁止出現錯服、漏服等現象,以免影響治療,反而對身體治療效果帶來危害。
對患者復診時可以以提問的方式了解患者對AIDS疾病的掌握情況,對出現不了解的薄弱環節,再次給予針對性的指導[7]。
1.2.3建立支持系統AIDS患者有部分人出現放棄治療、自暴自棄的現象,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對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措施,對于有家屬陪伴的人員要對家屬講解治療的方法,動員家屬共同參與治療方案,監督患者治療效果,提高服藥有效性。可以選一名AIDS患者作為咨詢員志愿者,對依從性支持治療的咨詢服務做檢測提供信息。工作人員成立患者的AIDS微信群以及QQ群。
1.2.4 心理干預 對于AIDS 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極為重要,包括以下內容:患有艾滋病后一般會出現緊張、恐懼以及孤獨感覺,甚至會出現自我否定,針對患者出現的一系列問題,護理人員均采取相關的手段,在不同的關鍵時期實施有效的心理疏通,緩解患者內心的焦慮以及苦悶,降低抑郁焦慮的心情。責任護士向艾滋病患者講解相關疾病的知識,告知現在的最新治療方法,HAART(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臨床成效較高。告知患者良好的依從性會提升患者的生存時間,增加患者治療配合的信心。時刻為患者著想,了解患者依從效果,提高治療有效的配合度。如果允許,可以請患有艾滋病獲得藥物治療控制病情的老患者,來做患者的思想工作,運用現身說法的方法,幫助患者克服困難,保持患者愉悅的心情,能夠以最好的心態面對疾病。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相關政府和機關的相關政策以及國家對患者的援助等,告訴患者世界對治愈艾滋病都在努力尋找藥物治療,期待治療的成功率,降低患者對艾滋病的不正確的理解,告知治療成功已經是國家的期待,人們對艾滋病的恐懼和誤解已經在全面的消除和降低。告訴患者只要采用正確的預防措施,就不會將HIV 傳染給他人甚至可以在抗病毒治療成功后婚育;動員親人朋友采取理解、寬容、接納、不指責的態度關心患者,耐心傾聽患者心理傾訴。
1.3評價及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治療依從性,包括三個方面,其中治療依從性主要是完全依從和基本依從的百分比。
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治療時不良反應,詳細記錄患者的惡心、頭暈等不良現象。
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不良心理狀態,(1)評估不良心理情緒:主要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以及SDS(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分,每項分值總分為100分,分值>30分證明有焦慮及抑郁情緒,分值越高焦慮及抑郁越嚴重。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治療依從性,可見觀察組的研究對象的治療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存在差異性(P<0.05),見表1。
兩組研究對象的治療后不良反應現象,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存在差異性(P<0.05),見表2。
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比較,比較兩組心理狀態情況,觀察組研究對象的心理情況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存在差異性(P<0.05),見表3。
3討論
艾滋病的治療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對治療效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開展健康宣傳教育活動,采取心理教育,運用說服、鼓勵等方法,消除患者的顧慮,調動患者的情感,使患者積極地配合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對藥物治療方面告知藥物的作用,保持藥物在體內的有效濃度,杜絕漏服藥、減少藥量等[8]。本文研究可見,觀察組研究對象經健康教育措施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患者的治療藥物不良反應方面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對比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觀察組的不良焦慮及抑郁的心理狀態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存在差異性(P<0.05)。
綜上所述,對于AIDS患者治療期間進行健康教育措施,能夠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減少治療期間的藥物不良反應,同時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