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軼雯
【摘? 要】我國陶藝文化孕育發展數千年,其所積淀的智慧結晶與文化內涵為我國現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極為良好的基本素材。小學陶藝特色課程的設立與實施,不僅可營造更具特色的校園文化,也是新課改背景下,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精神思想的強力手段,同時也充分體現現代教育觀念對學生特點與思想層面的尊重。陶藝課程的發展,可讓學生感受到更為濃郁的民族文化精神熏陶,提升其創造性思維與動手能力,并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溝通協作能力。對于教師而言,開展陶藝特色課程,可以對自身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效率起到良好的優化與改進作用。
【關鍵詞】陶藝特色課程;課程開發;陶藝文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8-0064-02
【Abstract】China's ceramic culture has been nurtured and develop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its accumulated wisdom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provide very good basic materials for modern education in China.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ceramic art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 can not only create a more distinctive campus culture, but also a powerful means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piritual think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fully reflect the respect of modern education concept for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ideological level. The development of ceramic art course can make students feel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culture spirit, improve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develop good learning habits and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bility. For teachers, the development of ceramic art characteristic courses can play a good role in optimizing and improving their own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Keywords】Special courses of ceramic art; Curriculum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ceramic art culture
自新課改工作實施以來,我國各地中小學為了發展自身特色藝術教學活動,以新課改為依托,充分利用各類材料展開相應的工藝制作練習,雕、刻、塑等眾多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手段,更是為每一位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在這一背景下,小學陶藝特色課程的開發以及相關研究開始走向規范化與體系化,眾多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更為科學有效的教學實施手段,并逐漸形成以學生本體思維為主導,以提升學生動手能力與精神情感為目標的新時期教學內涵。在本文中,筆者將會對小學陶藝特色課程所存在的意義以及小學陶藝特色課程開發與實踐的具體策略進行初步的研討與分析,希望借此可對相關從業人員起到一定的借鑒價值。
一、開展陶藝特色課程教學的重要性
(一)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小學生在參與陶藝特色課程教學過程中,可通過自我動手的方式,不斷去創造,利用自己的雙手將思維空間中的物體塑造成形,而這一過程,可以充分提高學生自主創新意識與實踐動手能力。小學生的思維想象力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因此,如果教師可施加合理的引導,讓學生隨性、隨意發揮,其立體空間思維以及思維想象力將會得到全面提升、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索學習規律
陶藝特色課程教學過程雖然帶有很大的隨機性,但是,陶制工藝品的制作過程卻有著一定的規律性與趣味性。小學生參與陶藝課程過程中,可以通過反復實踐,不斷尋找更符合心中目標的陶藝制品外形,自身對于學習的興趣將會得到極大滿足,同時,這種學習過程內在規律的有效挖掘,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思考與自主學習的習慣,進而掌握更為科學的學習規律。
(三)遵循學生的審美規律,提高其精神境界與眼界
對于那些充滿趣味性的事物,小學生很容易產生好奇心理,而這種來自思維本能的行為,是每一位教師實施科學教學過程的重要基礎。陶藝特色課程的落實,可以讓學生欣賞到大量優秀陶藝工藝品,提升其審美境界,并調動其好奇心理,養成欣賞生活與自然的良好習慣。學生精神境界與眼界的拓展,可為其未來發展提供最為優秀的源動力。
(四)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提高學生與外界的溝通能力
小學生在參與陶藝課程教學時,將會以其他學生共同協作,共同完成一件件陶藝制品的塑造,這種團隊性質的訓練過程,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團隊協作所帶來的魅力與影響,無論是意識層面抑或是能力層面,均會得到有效改善與提升。
二、陶藝特色課程開發與實踐策略
陶藝特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充分把控實際教學目標與人物,并有效利用多重培養手段,提高課程自身的趣味性與可參與性。
(一)把握陶藝課程的特點,規范課程的教學任務
對于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而言,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在知識與技能層面的掌握狀況,不能將陶藝課程單純當作一種游戲類活動。教師與學校通過有效手段,不斷提升小學生對陶藝制品美學價值的鑒賞能力,了解更多陶藝歷史以及相關知識,并同步掌握必要的動手與實踐能力。同時,課程實施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學生情感與價值觀的正常培養,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喜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團隊協作能力。
(二)利用陶藝課程資源,豐富課程體系架構
課程教學資源的豐富性與否,將會對學生參與過程的積極性與有效性產生直觀影響,因此,在推行陶藝特色課程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各類資源的挖掘與利用,線上與線下資源同步,大量開展各類鑒賞與動手活動,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與專業水平。不同學校之間可建立共同合作機制,讓更多的學生擁有更多的渠道去參與陶藝情感交流與陶藝實踐操作。
(三)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培養審美與精神情感
學校可組織各類陶藝工藝品的參觀活動,無論是集體參觀學習還是個人參觀學習,都需要形成制度化與規律性,每一個學期都要組織學生參與這些活動,進而促進其審美與精神情感的培養。另外,小學不同階段的學生對于事物的看法以及自我思維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在開展陶藝課程時,需要對學生的成長規律、審美規律以及美術學習規律有充足的了解,保持課程自身的趣味性與價值性。
(四)強化學生合作學習,培養責任感與團隊意識
責任感與團隊意識是小學生在學習階段所必須要掌握的精神情感,因此,在陶藝特色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并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找到自己的責任,并在與其他學生相互溝通及交流過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助意識。學生精神意識與創造力的提升需要不同思維觀念的碰撞與融合,教師要為學生討論過程提供有效空間,并施加合理引導,讓每一位小學生都能養成討論的習慣與意識。
三、結語
陶藝特色課程是我國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工作的重要產物。實踐證明,小學階段實施陶藝特色課程,可有效提升學生情感思維,培養其個人能力,提高學生對傳統陶藝文化的認可與鑒賞,并養成良好的實踐與團隊協作習慣,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成長的重要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1]查華魏.工作坊教學方式下的小學陶藝特色課程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9.
[2]鐘貽玉.基于核心素養的陶藝校本課程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
[3]朱曉華.郭亮小學陶藝特色課程初探[J].湖南教育(D版),2018(08).
[4]蘇蓮城.小學陶藝特色課程開發與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