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政
【摘要】寫作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寫作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的綜合體現,也是學生文學素養的綜合體現。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文章對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現存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
語文學科的文學性極強,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寫作教學所占據的空間較大。加強寫作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初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但是,傳統的語文教學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學模式較為僵化,教學效果欠佳。初中語文教師若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提高對寫作教學的重視度,加強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讓學生在日積月累中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一、開展讀寫結合教學
(一)廣泛積累素材
初中學生若想在寫作時思路始終處于清晰的狀態,就必須在寫作前積累足夠多的素材。目前,大多數中學生對寫作素材的積累嚴重不足,在寫作時極易出現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情況,邏輯性較差,寫作內容十分枯燥且乏味。為進一步提高初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寫作能力,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適當加以引導,讓學生有意識地積累寫作素材[1]。
例如在讓學生寫作“人物”主題的作文時,教師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對父母、清潔工、服務員等人的言行舉止進行觀察,并加強對細節的重視,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只有這樣,學生在寫作時才能直接調用自身的素材庫,所寫的內容才能有自己的觀察和想法。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后,還需要充分了解如何借助素材進行寫作。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多搜集一些關于精彩段落的寫作技巧,讓學生從中找出值得學習的寫法,以此激發學生的寫作思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準。
(二)閱讀經典書籍
在初中階段,若學生對經典書籍的閱讀量不足,那么學生的思維將會存在局限性,思維能力無法進一步提高,且詞匯的儲備量過少,不足以支撐完成一篇作文,知識無法進一步轉化為能力,就會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無法提高。初中階段每日的教學安排十分緊湊,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較少,讓學生抽出大量時間對經典文學進行閱讀不太現實。
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擬定相關的書單,讓學生在學習的空隙充分閱讀書單中的書籍[2]。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空余時間閱讀《水滸傳》等經典書籍,并自行制定閱讀目標,如每日閱讀三個章節,在規定時間內閱讀完畢等。只有確保學生在初中階段的閱讀量達標,學生所積累的素材才能轉化為能力,并且學生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對人生的理性思考也會逐步深入。讓學生閱讀經典書籍,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為其更好地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以讀促寫”教學
寫作與閱讀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初中學生若想寫出感情豐富的文章,就必須通過大量閱讀,拓寬自身的視野。此外,閱讀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學生的文化情操。初中語文教師可讓學生通過閱讀,將自身對閱讀的感想轉變為寫作素材[3]。教師在完成經典文學名著的教學后,可向學生推薦同一作家的優秀作品或其他作家的類似作品。
例如,教師在教學朱自清的《春》這篇文章后,可向學生推薦余秋雨的《老屋窗口》、畢淑敏的《愛的回音壁》、席慕蓉的《梔子花》等文章。在學生閱讀完之后,教師可讓學生進行隨筆練習,模仿該類文章的寫作手法。例如模仿《春》這篇文章,寫一篇關于“荷塘秀色”的文章。學生也可針對文章留白的部分自行想象,續寫該部分內容或文章結局。對于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改變寫作手法,將想象的畫面使用不一樣的手法描寫出來,從而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培養。
二、創設寫作教學情境
(一)創設合作情境
合作情境的創設,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寫作帶來的魅力,也能糾正學生對于寫作無病呻吟的錯誤認知,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同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將每個學生所寫的作文隨機分發給每個小組,讓小組成員進行閱讀,并寫出評語。學生通過相互閱讀、評論,不僅能夠從同學作品中獲取不同的寫作思路,而且能在閱讀同學文章時發現自身的不足,取長補短[4]。學生在面對優秀文章時,會不由自主出現攀比的心理。創設合作情境能夠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良性競爭。此外,讓學生對同學的作文進行評論,還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二)創設故事情境
如果作文是溪流,那么故事就是寫作的源泉,只有豐富的源泉,才能保證溪流不會枯竭。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素材,豐富寫作源泉。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通過創設故事情境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寫作的熱情。教師在創設故事情境時,可在講述故事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出一個相關的主題[5]。
例如教師向學生講述關于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在一家餐廳點完餐后,突然靈感迸發,便直接在旁邊菜譜的空白處作曲,認真到連服務員都不好意思打擾,過了一個小時才端著菜跟他提醒菜點好了,而貝多芬此時像是從夢中驚醒一般,直接掏出錢結賬。服務員詫異地說:‘先生,您還沒吃飯呢。貝多芬回答道:‘不!我已經吃完了。”在學生還沉浸在故事當中時,教師可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寫出自己對這個故事的感悟。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
(三)創設延伸性情境
想象力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創作當中處于核心的地位。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可通過創設延伸性、拓展性教學情境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讓學生多體驗現實生活,以便了解更多有用的東西,使學生寫作視野更為開闊,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的經歷,使學生利用在實際生活中所獲取的東西豐富想象力,提高寫作水平。
例如在進行記敘文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適當閱讀經典的記敘文,可以是教材當中的記敘文,也可以是課外的。通過閱讀這些經典文章,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寫好一篇記敘文可以運用哪些敘述結構與敘述思路,了解到記敘文中所記敘的內容并不是固定的,可以寫過去發生的事情,也可以想象未來發生的事情。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真正了解寫作的基本結構,而且能提高想象力,有效提高寫作水平。
三、緊密聯系實際生活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
愛因斯坦曾說過:“對于一切而言,熱愛是最好的教師,其重要程度甚至遠超責任感。”興趣在學習中非常重要。此外,興趣也是個體、組織探究某一事物的動力,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內容。學生只有對寫作產生興趣,才能主動參與到寫作活動當中,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在進行寫作教學時,教師需要適當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身邊的人、事、物。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特點,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將閱讀和寫作的相關資料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6]。
例如寫作“讓世界充滿愛”這一主題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將與“愛”相關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如公交車上讓座、扶老奶奶過馬路等,在播放視頻的同時搭配抒情的音樂,創造出充滿愛的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能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投入大量的熱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留心觀察生活
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若想讓學生寫出的文章能讓人產生情感共鳴,就必須充分與實際生活相互結合,讓學生將生活中獲取的知識和經驗應用于寫作當中。在寫作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構建與實際生活相關的虛擬場景,使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搜集與作文主題相關的素材,并通過聯想的方式完成寫作。
例如在對“歲月如歌”這一主題進行寫作時,教師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建立一個虛擬的環境,讓學生在該環境中扮演某一人物,親身感受時光流逝下人的心境變化。這種方式能讓學生更真切地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瞬間流逝的時光,產生對時間流逝的感慨,所寫出來的文章才能蘊含豐富的情感。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初中語文教師若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改變教學理念,并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可接受程度,逐步優化寫作教學策略,有效提升寫作教學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引導學生多對文學名著進行閱讀,積累素材,還要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為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鄧彤.任務寫作:如何破解構思教學的“黑箱”窘境?[J].中學語文教學,2018(02):31-37.
謝塘生.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情景教學的有效運用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13):169,171.
趙建軍.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的實施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05):61-63.
陳春芳.利用電子書包搭建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隨身課堂”[J].科技創新導報,2020(10):146,148.
陳笛鳴.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3):64-65.
趙絲絲.淺談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神州,2018(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