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國金
【摘? 要】新形勢下的課堂在于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體系,教師的職責也從單純的傳授變為促使學生自主地學。由此,教師可以以情境創設為基本原則和有效策略,以良好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完成“學與思”,進而構造高中生物靈動課堂。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情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633.9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0-0095-02
Create Situations and Show Flexible Classrooms
——On the Creation of Situations in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Guanlin Middle School, Yix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DAI Guojin
【Abstract】The classroo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s to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construct a knowledge system, and the teacher's responsibility has changed from simply teaching to urging students to learn independently. As a result, teachers can use situation creation as a basic principle and effective strategy to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with a good situation, so that students can truly complete "learning and thinking", and then construct a high school biology smart classroom.
【Keywords】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Situation creation
一、借助生活實例創設導入情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而沒有生活的教育是死教育。首先,教師可以借助生活資源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急切地“想要知道為什么”,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其次,將知識內容與實踐經驗相聯系,在豐富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內容“減數分裂”時,減數分裂是高中生物的教學重點,它解釋了女性生殖細胞形成過程和受精作用的大致過程。減數分裂對于高中生而言較為復雜,而且這一章節涉及的名詞和知識點較多,教學內容較為抽象,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基于生活實例創設導入情境,以此解決學生的問題。首先,鑒于減數分裂的階段較多,而且各個時期染色體形態和行為的變化較為抽象,由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就容易產生混淆。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引領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以此初步地激發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認知;其次,為了更好地引領學生了解減數分裂過程,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實例,讓學生明白染色體的總條數為四十六條,并針對減數分裂的每個階段設定一個生活實例,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二、借助新舊知識創設問題情境
在學習新課前,學生已經對生活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將舊知識進行再現,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進而讓學生尋找問題,引發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首先,教師可以基于學生上節課掌握的內容展開提問;其次,教師還可以以簡單問題入手,搭建新舊知識間的橋梁,并且通過問題的呈現引領學生有效地思考,從而為本節課的教學打下基礎。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內容“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時,為了有效地引領學生了解神經調節的基本方法與方式,以及從“膝跳反射”實驗中總結出“反射”的概念,區分簡單的“反射”以及復雜的“反射”。由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學會將新學習的知識與學生以往學習的知識相聯系,以此引發學生思考。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回想:手指碰鐵釘會有怎樣的反應?以此讓學生在回顧以往的經歷:遇到鐵釘我們會快速縮手,并且手指感到疼痛;其次,教師又可以為學生引入一系列的簡單反射知識,以此引領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反應,從而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問題進行解答。在教師的激勵下,許多學生談到曾經在書本中或是其他地方了解過反射。基于學生的學習狀況,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本章知識的理解,教師可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思考:要想理解“反射”,我們可以運用什么方式。這時,有學生想到生物書本中的許多生物實驗,由此想到生物學習當中的實驗也十分重要,提議可以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了解“反射”的整個過程,通過此種教學,教師能夠讓學生在知識體系的引領下完成高效學習。
三、借助生物實驗創設探究情境
實驗是高中生物學習的基礎,是學生學習知識、完成探究的重要方法。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實驗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進而激發學生完成實驗的濃厚興趣,讓學生為了想要解決問題而參與實驗探究之中;其次,教師可以借助實驗情境引領學生完成系統的知識學習,進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真正實現課堂角色的轉變,以推動學生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的進步。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內容“植物生長素”時,“植物生長素”這一章節在于引領學生通過設計實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體會發現“植物素”的過程和方法,并且學會評價和設計實驗,以此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思考過程的嚴密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抓住本課的教學目標:發現植物生長素的產生部位。以此為問題引領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其次,在實驗之前,教師要引發學生探討選擇何種實驗材料,以此讓學生認識“胚芽鞘”,了解其結構和功能,領悟科學家選擇材料的嚴密性;再次,教師要引領學生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假設,并做好實驗設計。為了更好地探究植物生長素產生的部位,學生提出了三種假設:即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在尖端下部、在植物的所有部位;最后,基于假設教師可引領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實驗設計,證明實驗猜想。在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為每個小組分發實驗單,以記錄整個實驗過程,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從而讓學生能夠在實驗過程中學到新知識,經歷知識的探索過程。此外,教師還可通過引領學生思考探究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的差異性,讓學生回憶實驗過程,進而通過對比完成知識的再次鞏固。
四、借助拓展環節創設應用情境
高中生物知識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門知識,所以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創設應用情境,推動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首先,人類健康的問題愈發受到關注,如何健康地生活并且積極地預防疾病已經成為重點話題。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教師就可以設置此環節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其次,教師還可以基于時代背景,緊跟時代脈搏,創設新穎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完成知識的鞏固。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內容“生態系統的結構”時,可以引領學生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范圍、類型,并且了解生態系統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理解食物鏈和營養級之間的關系。如此,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完本課后,就可以基于應用情境的創設開設拓展環節,讓學生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生物知識解決問題。基于此,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創設應用前景: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呈現食物鏈,引領學生找到食物鏈中各成分,并且對其關系進行說明,以此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諺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小蝦吃泥巴”的引用,再次引領學生感受為什么生物界當中會出現此類現象,以此讓學生在食物鏈的繪畫過程中再次完成知識的鞏固,進而學會用科學的知識去解釋系統當中的營養關系。最后,為了深化學生的認知,教師可以引領他們基于自己的生活經驗,尋找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并且自己畫出食物鏈圖,以此對各成分進行理解。教師只有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夠真正地使學生學會建立生物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進而深化學生認知,促進學生發展。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充滿魅力的生物課堂中完成知識的學習。由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基于多元情境的創設,引發學生思考,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秋影.高中生物教學創設生活化情境的策略分析[J].高考,2020(29).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