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靜
【摘要】小學生年齡小,認知容易出現偏差,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錯誤。學生犯錯不管出于何種原因,對其自身的學習和心理都會有所影響,尤其是在犯一些低級的錯誤時,學生會害怕受到教師的苛責,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產生挫敗感,喪失學習信心。因此,在面對學生犯錯時,教師不能一味地指責學生,而是要及時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將其看作學生學習的突破口,與學生一起分析和探討,幫助學生尋找正確的解決對策,合理運用“錯誤資源”,促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并在之后的學習中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
【關鍵詞】小學數學;錯誤資源;教學案例
隨著當前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時刻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挖掘和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基本,解決學生的實際學習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數學學習是為學生以后更深入的數學學習和發展做鋪墊的,具有關鍵作用。在實際學習中,學生缺乏學習經驗,容易犯錯。因此,教師要收集、整理和利用好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資源,針對學生的易錯點和重難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及時發現學生學習的不足之處,挖掘阻礙學生提升水平和能力的關鍵因素,然后將錯誤資源與實際教學相結合,讓其成為促使學生不斷進步的有效資源。本文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常見的錯誤資源入手,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展開闡述,對小學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利用進行了探討。
一、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常見的錯誤資源
數學教學中的錯誤資源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得不全面,或者由于馬虎、粗心等對知識的認識和運用產生了偏差。教師對學生的錯誤展開詳細的分析和總結,從而將其變為一種有用的教學資源。從這一本質意義上講,小學數學教學中常見的錯誤資源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錯題,主要是學生在進行習題的練習或考試過程中出錯的一類問題。這種錯誤是錯誤資源的基礎,也是非常常見且最容易被直接利用的一類資源。第二種是口頭上的錯誤回答,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知識點對學生進行隨機提問,而學生回答不出或表述不全面的問題。教師和學生往往不甚重視這類錯誤資源。在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一般直接給出答案,或者讓知道的學生回答,浪費了這一資源。第三種是學生對知識點的錯誤理解和認知,比較難以發現和挖掘,也極易對學生學習造成一定的誤導。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對錯誤資源的定義及現狀分析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錯誤資源的產生與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很大的關系。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知識的吸收程度也不同,對知識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對于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教師要對學生加以提醒。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積極探索和研究錯誤資源,糾正學生的思維偏差,以達到教學目的[1]。
(一)缺乏對錯誤資源的正確認識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對待錯誤都是較為抗拒的。對于學生而言,對知識的錯誤認識和運用,不利于學習效果和能力的提升。對于教師來說,錯誤的知識教學會讓學生產生懷疑和不信任感,還有一些教師會把學生的錯誤歸咎于自己身上,否定自身的教學能力,陷入自我懷疑或者對學生快速糾正的困境,影響正常教學,導致學生錯誤頻發、越學越差[2]。
(二)缺乏對錯誤資源利用的意識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主觀意識比較強,常常以自我意識為主導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過度追求正確答案,下意識地直接幫助學生避免錯誤的答案,甚至在學生犯錯時,不是第一時間分析錯誤的原因,而是直接給予學生正確答案,忽視錯誤資源的價值,導致教學效率得不到提升。這不僅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信心,還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缺少對錯誤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利用,一些教師已經有所認識,意識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及時、恰到好處地利用這種教學資源。很多教師雖然理念正確,但是缺乏敏銳的感知力和教育智慧,導致很多有價值的錯誤資源被浪費掉。長此以往,沒有生成性教學資源的融入,學生自然難以進步[3]。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錯誤資源的有效舉措
(一)在糾錯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知識過于公式化和理論化,教師強調得越多,學生越無從下手。對此,教師可以以學生的錯誤理解和認知為引入點,給予學生積極的正確引導,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不理解到理解,從不會運用到學會運用,讓學生產生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畫角”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畫角的方法,并嘗試畫角,然后收集學生的畫角作品進行展示,讓學生互相交流和討論,認識到自己畫角存在的問題,之后引出正確的畫角方法,讓學生了解并深刻記憶正確的畫角方法。教師可以以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學生的錯誤資源,讓學生做到思考和分析相統一,進而讓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
(二)運用錯誤資源,引導學生發現數學規律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會隨著學生知識量的增加而不斷出現,包括學生對數學理論概念的認知錯誤、與數學相關的生活常識性錯誤及知識運用的錯誤等[4]。出現這些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數學規律或數字概念的認知不清楚,容易混淆概念。因此,教師在相關教學中要明確概念知識,靈活運用學生產生的錯誤資源,引導學生全面了解數學的本質和知識,以反復練習和反復思考的方式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區別,通過錯題和練習進行改正,發現和掌握數學基本規律。
例如,在小學數學“角的度量”的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在利用量角器測角的度數時容易犯沒有區分內外圈的錯誤,尤其容易混淆銳角和鈍角的度數。因此,數學教師應在全班展示錯誤答案,組織學生多方位認識量角器的刻度。
(三)整理錯誤資源,修正學習思路
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自己要利用好錯誤資源,還要讓學生學會利用錯誤資源,從錯誤中吸取、總結經驗和教訓,學會在錯誤中成長。因此,教師對學生的糾正和引導不應局限于思想上,要結合實際,讓學生學會整理好自己的錯誤資源,把錯誤轉化為素材,進而做到對自己的錯誤進行總結和歸納,以便形成自己的學習思路[5]。學生整理錯誤資源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步驟:首先準備一個錯題本,其次對錯誤進行分析和歸類,最后用寫日記的方式進行錯誤反思。由此,學生可以積累更多的學習素材,正確對待錯誤資源。總之,教師要讓學生對錯誤資源進行科學劃分和整理,將錯誤資源與自身的知識認知相結合,教會學生整理錯誤資源的方法,并對學生對錯誤資源的整理進行監督或不定時抽查,以優化學生的學習思路[6]。
(四)分享錯誤,取長補短
在教學過程中,錯誤資源具有重復性,不同的學生可能犯同一個錯誤。因此,為了避免這一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對錯誤進行分析后,可以讓學生充分運用各種展示的方式將自己做題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與同學進行分享[7]。比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錯題本借閱活動,讓學生相互分享、相互借鑒,在交流中取長補短、積累經驗,既提升自己,又幫助他人。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要合理利用錯誤資源。教師要及時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辨錯、糾錯的過程中發現知識漏洞,完善知識結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加深自身的認知,做到對知識的合理運用,提升自身的學習水平。另外,教師還要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讓學生不畏懼暴露錯誤,讓學生在分析錯誤的過程中得到提升和發展[8]。
【參考文獻】
謝軍宏.小學數學教學中對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16):39.
楊文.小學數學教學錯誤資源的利用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8(34):44-45.
趙淑霞.小學數學錯誤資源利用的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2):103.
徐林莉.“錯誤”也美麗:小學數學課堂錯誤資源的利用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1):71.
唐姍.淺談課堂錯誤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利用[J].中華辭賦,2019(08):76-77.
張永富.小學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應用分析[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4):239.
魏敏.小學數學課堂錯誤資源有效利用教學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15(17):59-60.
楊英蘭.錯,不一定是“錯”:談小學數學課堂上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考試周刊,2017(0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