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生本課堂有利于教師認識到學生的發展需求,設計出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設計,從而有效實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本課堂也有利于教師動態地評價學生,及時給學生反饋學習信息。文章基于小學數學生本課堂的重要性,分析了小學數學生本課堂動態生成活動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本課堂;動態生成活動
【基金項目】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規劃課題“‘互聯網+下的生本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0232)研究成果。
素質教育越來越提倡教師更新教法,提倡新型的教學方式。生本課堂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它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意識[1]。生本課堂的宗旨是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充分尊重學生。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格外重視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動態生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教師要不斷地挖掘教材中有用的資源,給學生創設生動的課堂情景,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從而促進教學的發展,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提升小學數學課堂質量。
一、生本課堂及其重要性
數學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落實生本課堂的理念,從而把課堂細化,更加注重學生的細節發展[2]。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推行生本課堂,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能力。教師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與數學能力,在教學中將二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用生動的、有趣的方式給學生一節動態的課堂體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符合他們的興趣。在生本課堂中,教師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激活課堂氛圍,這就給了教師帶來了很大的教學壓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是“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構成了最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講臺上不停地講授概念和習題,一部分學生可以接受,并且可以很好地理解和吸收,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會出現厭煩心理,覺得枯燥無味,久而久之,越來越聽不懂,不愿繼續上數學課。而且教師給學生的感覺是高高在上的、神圣的,學生必須聽從教師的每一句話。這樣就會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難免造成僵硬的教學關系,讓更多的學生陷入窘境。
生本課堂的推進可以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它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手段,以新型的教學方式給學生上課,用跳動的課件、多樣的視頻、有趣的課前小游戲,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數學,從而打造一個真正動態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有利于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生本課堂的推進可以構建一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在生本課堂中要擺正自己,要對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要想方設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教師就是一個引導者和監督者,對學生的一切行為只是進行引導和偶爾糾正。生本課堂致力于讓學生創造性地回答問題,提出問題,讓課堂真正成為一個民主的課堂,既解放了教師,也解放了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讓學生充滿信心,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重要的是打破了以往的師生關系,學生更主動,教師像聽眾一樣,打造了和諧的、平等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保證。師生關系融洽了,才可以讓學生發自內心愿意和教師配合,學習知識。
二、促進高效的小學數學生本課堂的動態生成活動
(一)創設情景,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情景教學是最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不僅受到教師的青睞,而且受學生的歡迎[3]。尤其是小學生的心智還不太成熟,玩性大,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教師要適當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首先,教師可以創設一些符合小學生特征的情境,貼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引起小學生對問題的關注,并使其投入身心去理解。其次,教師可以創設一些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游戲或者一些趣味性較強的互動中體會到課堂的氛圍,讓學生認為上數學課很輕松,是一種享受。這樣就會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數學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課“認知鐘表”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自己準備一個鐘表帶到學校,然后簡單地給學生介紹鐘表上都有什么,讓學生有個整體的感知,接著給學生創造一個模擬時鐘轉動的情境,利用PPT就可以完成制作。教師首先給學生設置幾個比較敏感的時間,比如6點半起床的鬧鐘聲、8點上課的鈴聲、下午4點放學的下課聲音,通過這幾個時間點,讓學生觀察時鐘上的時針和分針都在什么位置,讓學生自己總結和歸納。通過這幾個特殊的時間點,學生感到時間的神奇,也感到鐘表的神奇,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更加有興趣去了解時鐘的表達方法,并且有意愿主動去撥完一天的時鐘。在學生認識一天的24小時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玩“狼來了”的游戲,選一位學生作為“狼”,教師問:“老狼老狼幾點了?”根據大屏幕上隨機滾動的時間,讓該生說出這個時間點,說對了即可坐下,說錯了要接受懲罰。這種情境創設方式讓學生覺得學習知識也可以變得很有趣,寓教于樂,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數學課上盡情地體驗,盡情地享受,從此愛上數學課。
(二)教學內容貼近學生日常生活
教師在課堂上想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進行更多的互動,就要多列舉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案例,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些案例要符合小學生的邏輯思維,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對小學生的心理要有沖擊力。以往的數學課堂基本上是先回顧上節課內容,然后講授本節課的知識、公式推導過程、例題等,偶爾會讓學生舉例說明,分析公式,最后進行習題訓練。這種教學方式比較呆板,符合高年級應試的學生,學生主動接受的主觀意愿并不強烈。因此,教師要改變這種教學方式,突破以往的教學經驗。教師只有在課堂上給學生驚喜,學生才會給教師更多的回饋。教師可以把實際生活的場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新聞、熱點事件,哪怕是一種小游戲,融入實際的課堂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不會感到枯燥,讓學生忘記自己是在上課。這樣才會讓學生從內心去認同教師的教學,與教師進行有效互動,才能夠打造真正的動態課堂,讓學生不斷生成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從而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到5的加減法運算”這節課中,既要讓學生認識數字1到5,也要讓學生知道這種簡單數字的加減運算。教師可以讓學生跟著媽媽一起到超市購物,比如買一根黃瓜、兩個西紅柿、一個菠蘿,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到數學的重要性。同時教師向學生提問:“在實際購物中,你會用到哪些數學知識?哪些知識你還不知道?”有位學生回答道:“我可以輕松數出媽媽一共買了幾樣東西,花了多少錢,比如一個西紅柿是1塊錢,那我就可以利用所學的知識,算出兩個西紅柿是2塊錢,但是其他的商品單價比1元大,我就不會計算了。”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鼓勵學生積極發現,善于思考。這才是真正的生本課堂,讓學生有思考地參與學習。
(三)教師要靈活利用教材
小學數學教材有很多版本,相應的教師用書也有很多版本,因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自己班級學生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教材作為參考,選擇適當的教學案例。教學內容是一節課的重點,是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的基礎,所有的教學都離不開教材,生本課堂也不例外。教材看似是由一本教材、幾個課件、幾本教師參考書、幾道習題組成的,其實是動態的,需要教師去平衡,去取舍,構成一種新的教育資源,然后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上和課余的時間進行知識的整合和發現,讓學生更加系統地把每個知識點都聯系起來,提高數學成績。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課“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中,教師可以用串聯的方式,縱向地把“1到5”“6到10”“20以內”“100以內的加減法”等知識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讓學生有個整體的感知,慢慢了解其中的關系,從而更扎實地掌握簡單數字的加法和減法,然后讓學生以游戲的方式進行練習。比如,三個學生一組,其中兩個學生隨便說出100以內的兩個數字,然后讓第三個學生快速進行加減法運算,在規定時間內說出運算結果,算對即可出題,算不對的話將繼續答題。采用這樣的方式鞏固學生簡單的加減算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達到提高數學水平的目的。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使用生本課堂動態生成的教學方式,是一種新的教學趨勢,符合學生的發展特點,也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更符合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所以,在日常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生本課堂的構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彭艷紅.小學數學生本課堂動態生成活動策略分析[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9(04):58,62.
王璐丹.小學數學生本課堂動態生成活動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17(13):42-43.
楊琳.在小學數學生本課堂中研究動態生成活動[J].小學生(下旬刊),202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