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樂
【摘要】“培養什么人”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立德樹人”,這為我國的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解答了我國教育要“培養什么人”的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為學生樹立榜樣,并結合課堂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政教育;滲透策略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提出,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明確要求“數學課堂上使學生了解數學技能及其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力得到提升,智力也得到提高,那必定受到思政教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思政教育的內容琳瑯滿目,教師既可以結合數學教材中的例題和練習題教學進行滲透,也可以在教學互動中進行滲透。教師只有充分吃透課本內容,充分發掘教材資源,才能更好地把思政教育滲透在數學教學中,從而充分發揮出小學數學教學的育人作用。本文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滲透思政教育,讓小學數學教學發揮更大的育人價值。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向學生滲透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
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然而,在現實教學中,德育工作更多地被推到班主任或者道德與法治教師身上,其他教師認為自己只要做好本學科的教學工作即可。廣大教師必須要轉變這一思想,因為要實現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必須做到全員育人,必須做到把立德樹人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換句話說,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離不開每一位教師的努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向學生滲透德育十分必要且重要。
(二)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需要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而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不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仍未定型,且缺乏生活經驗,缺乏是非判斷能力,容易受外界的影響。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逐漸加深,不同的思想觀念和價值理念涌現,若教師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加以系統的引導,學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蝕。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一旦學生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蝕,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就很容易做出不恰當的行為,嚴重的甚至會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會的事。
為了避免或者減少多元價值觀沖突帶給未成年的不良影響,數學教師必須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系統地、有目的地向學生滲透德育,讓學生接受健康的、正確的思想的熏陶與浸染,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的健康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數學教材中的思想品德素材,在數學課堂上滲透思政教育
著名教育家李春輝指出,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小學生的愛好,更要教師在課堂上的激發和點撥。小學數學課本中含有形式多樣、取之不盡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因此數學教師平時要認真挖掘和鉆研教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滲透思政教育,把思政教育貫穿于整個數學知識教學中。
如在部編版數學二年級上冊課本第17頁的內容“減法”教學中,課文主題圖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金牌榜前5名”,教師利用PPT出示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時全國人民喜氣洋洋的畫面,向學生講述我國為申奧所做的努力,并通過視頻的形式展示我國運動員在北京奧運會上的拼搏身影。通過這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家國情懷教育。借此,筆者還教育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境時,不要氣餒,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又如教學部編版數學三年級下冊課本第80頁“讀數、寫數”例題時,教師巧妙引用一些數據:“2020年是極其特殊的一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又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2013年至2019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數量由8249萬人下降到55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8.5%減少到0.6%,平均每年有超過1000萬人成功脫貧,貧困縣也在2017年至2020年間逐步完成脫貧摘帽工作,并于2020年全國貧困縣全部清零。”對于這一組數據,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對比,教師分別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不同層面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二)利用教材中的思政教育素材,激發學生向名人學習,培養學習興趣
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利用數學課本中的思政內容,結合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這就要求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的思政素材,充分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學部編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8頁的例題“認識數”時,教師在上課前準備好一束氣球,再用幻燈片出示課本上的主題圖,向學生提問:“圖上畫有什么?小朋友們玩得開心嗎?你們也想跟著玩嗎?”當教師教會學生掌握數數1至10后,再對學生適時滲透思政教育,教育學生要愛護綠化、公物、紅領巾,要保護小動物,要積極鍛煉身體,因為有了強健的身體才能報效祖國等。接著在數學課堂上強化訓練1至10,從而收到多重教學效果:既可以滲透愛護公物、花草樹木進而上升到愛祖國的思政教育,又可以對學生進行數學基礎知識的傳授。
又如部編版數學六年級上冊課本第63頁的內容,學習完“圓周率”后,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數學教材中的小知識“圓周率知識”,借此機會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的偉大成就,例如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以后七位數字的人。這樣不但能激勵學生熱愛學習,奮發向上,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立志成材的良好品質。
(三)抓住數學課堂上的契機,為學生樹立榜樣,滲透思政教育
著名教育家徐海濤指出,小學生好動,模仿能力強,可塑性強,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樹立好榜樣,做到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嚴于律己。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想要培養小學生熱愛數學和書寫工整的好習慣,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板書工整,做出表率。特別是在講授加減乘除法列豎式教學時,教師不但要在黑板上書寫工整,而且要用直尺畫直線。平時教師在數學課堂中言行舉止要大方得體,批改作業時要做到細改細批。
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僅僅是班主任和道德與法治教師的責任,還應是所有教師都自覺承擔的任務和努力的方向。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滲透思政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國家建設培養合格的、德才兼備的后備人才。
(四)教師要善于結合課堂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是通過重復訓練和教師不厭其煩地提醒來實現的。在數學課堂上,只有實行嚴格訓練,才能使小學生逐步形成對待任何事情都一絲不茍的態度、善于思考的品質、釘釘子的鉆研精神和直視錯誤、有錯就改的優秀品德。因此,要想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提出嚴格的要求,并有效、積極地引導學生,從平時的點滴做起,既要始終如一,又要循序漸進。
例如,部編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45頁,在計算兩步計算混合運算練習題時,教師要求學生先細心審題,邊讀題邊思考:“題目是否有抄錯?第一步應該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計算過程是否有粗心大意?”在教師的反復強調下,學生每完成一步計算立即回頭查看,形成檢查驗算的良好學習習慣。完成計算題后,要求學生務必養成把小數點和數學符號書寫工整的習慣。學生只有在平時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此外,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要時刻引導和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例如,要求學生上課回答問題要勤思考,勤舉手,勤表達,寫作業要字體工整,自覺檢查,學習中碰到困難時要勤思考,多提問,舉一反三等等。
小學教育是國家的基礎教育階段,要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都得到發展,小學數學教師就要自覺承擔起思想政治教育這個重要的任務,把思政教育始終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既要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
【參考文獻】
孫久燕.探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數學故事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4).
馬德澤.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學周刊,2021(10):31-32.
祁少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A].福建省商貿協會.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三)[C].福州:福建省商貿協會,2021.
贠鎖慶.立德樹人 修君子品行——小學數學德育滲透有效措施分析[J].吉林教育,2021(Z1).
伍慶.學必以德為本——德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融合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試題與研究,2020(34).
徐雅潔.新課程下小學數學德育滲透的策略初探[J].新課程,2020(44):229.
周傳娟.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創新研究[A].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年學校管理與教學創新學術會議論文集[C].重慶: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