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鳳玲
【摘要】幼兒教育回歸生活是當代幼兒教育發展過程中所提出的新觀點,可以讓幼兒和生活進行更加緊密的接觸,對于幼兒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區域游戲是幼兒教育活動開展的一種形式,教師應當將生活化理論合理融入區域游戲中,讓幼兒在游戲中接受教育。文章分析了幼兒園區域游戲生活化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區域游戲;生活化;實施策略
幼兒階段是各種習慣以及思維方式的重要形成時期,是幼兒今后學習活動的開展基礎,因此必須要重視幼兒教育的開展質量,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生活化教育是當前主要的教育理念,由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提出,可以縮短教育活動和生活的距離,降低幼兒的學習難度,促使幼兒增強學習興趣。區域活動是指在幼兒教育中為幼兒開辟專門的主題區域開展活動,將教室轉化為活動區域,為幼兒創造貼近生活的學習環境和游戲環境,讓幼兒自主獲得生活經驗,自主發展,落實自然教育的要求。幼兒教師應當將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區域游戲中,深化區域游戲的作用,引導幼兒健康發展。
一、以生活為主題組織區域游戲
游戲主題會影響到游戲活動的走向,如果游戲主題缺少生活化的特點,就會使游戲內容和現實生活脫離,從而影響到區域游戲的生活化水平[1]。教育來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游戲資源,教師應當合理利用各種資源組織主題式區域活動。
(一)選擇節日作為區域游戲主題
教室是幼兒進行區域游戲的主要場所,教室布置、教室格局、室內結構、墻壁色彩等皆有可能影響到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課堂教學氛圍,帶給幼兒各種不同的心理感受[2]。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節日主題對教室內的區域游戲環境進行布置,并組織相應的節日活動。如端午節是為了祭奠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教師可以在區域游戲環境中粘貼有關屈原形象、詩詞或者節日活動的照片,在區域游戲環境中舉辦“包粽子”游戲。讓幼兒使用準備好的道具模擬包粽子,在一定時間內包粽子最多的人為優勝者。包粽子活動可以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的節日習俗,也可以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我國傳統節日眾多,節日中包含著優秀的傳統文化,利用節日作為游戲主題還有利于弘揚傳統文化,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春節來臨之前,幼兒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剪窗花”游戲,向幼兒講解春節中剪窗花的意義,展示春節中各種各樣的窗花,要求幼兒自主設計窗花的形式。幼兒在剪窗花時需要使用到剪刀,教師應當加強游戲指導,保證幼兒安全使用游戲工具。
(二)以現實生活為主題組織區域游戲
游戲對于幼兒而言充滿趣味性,是一種自由的活動形式,也是幼兒學習生活經驗最為有效的方式[3]。幼兒教師可以選擇生活中的某一事件作為游戲主題,豐富幼兒生活經驗,提高區域游戲生活化水平。當前社會中經常出現關注度極高的熱點信息,而幼兒難以理解這些信息的內涵。幼兒教師可以對這些熱點信息進行簡化,從中引申出幼兒可以理解的主題,從而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觀念。例如幼兒性侵事件、拐賣事件、虐待事件等頻頻出現,給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帶來了嚴重的不利影響。教師可以組織“我是小警察”的游戲,為幼兒設計一系列的關卡情境,讓幼兒以警察的身份選擇正確的方法幫助遇到困難的小朋友,從而提升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以及自我保護水平。
家長是幼兒成長過程中重要的教育角色,是幼兒健康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關鍵因素。幼兒教師應當加強和家長的聯系,和家長共同組織以現實生活為主題的游戲活動。特別是在現代社會中,家長工作較為繁忙,缺少和幼兒進行交流的機會,容易影響親子關系的建立以及幼兒的親情觀。教師應做好溝通橋梁的角色,為幼兒和家長提供深入交流的平臺,讓家長不再缺席幼兒的成長。如教師在春天來到時可以組織“尋找春天”游戲,以家庭為單位讓幼兒在游戲區域內尋找代表春天的物品,促使幼兒主動深入生活尋找春天,了解春天所帶來的變化。
二、優先選擇生活化區域游戲材料
區域游戲活動符合幼兒的興趣需求,還能夠落實幼兒園教育目標,為幼兒提供進行各種操作活動的環境,對于提升幼兒教育質量有重要的積極影響。在游戲過程中,幼兒要使用到各種不同的材料。為了使區域游戲呈現出生活化的特點,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將生活中的物品作為游戲道具[4]。
例如,在春季,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自己采集野花和小草,用不同顏色的花朵和小草制作美工作品,并選擇優秀的美工作品展示在區域活動環境內;在夏季,可以讓幼兒選擇瓜果蔬菜制作手工品,如選擇黃瓜制作玩偶等,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促進幼兒手部肌肉的發育;秋季,讓幼兒收集各種落葉等資源,讓幼兒進行創新性的發明,以小組為單位創作手工藝術品。自然環境提供的材料多種多樣,并且可以不斷更換,不會讓幼兒出現膩煩的心理,能夠增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除去引進自然資源作為游戲材料外,幼兒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將生活中的常見廢品作為游戲道具,如此不僅可以增強游戲的趣味性,而且能讓幼兒形成“變廢為寶”意識和環保意識。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在益智區域將礦泉水瓶、紙殼變為不同的道具,為了避免浪費,教師可以將幼兒制作的道具放在表演區作為幼兒今后表演活動使用的道具。
三、創設生活化區域游戲環境
對于區域游戲活動而言,良好的教育環境是開展游戲活動的重要基礎,只有和諧的區域游戲環境才能夠有效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保證游戲的安全性與活動效率。“生活化教育”理論打破了傳統刻板的教育形式,重視兒童的生活性,力求讓幼兒在最為真實的環境中獲得直接經驗。幼兒固然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和經驗,但是對生活的了解仍然較少。因此,幼兒教師要打破固有的活動環境,為幼兒尋找“活”的教育環境,利用生活環境的優勢帶領幼兒進入游戲,了解生活。
(一)模擬現實場景展開區域游戲
幼兒教師可以模擬現實生活的具體場景為幼兒創造真實的游戲環境,從而為幼兒創造和生活接觸的有效場景,深化區域游戲的生活化特點[5]。環境模擬可以將幼兒更好地帶入到情景中,讓幼兒可以對自己的角色有清晰認知,了解自己所需要完成的任務。
幼兒在快速發展階段對于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因此經常會出現購買各種玩具的要求,部分幼兒沒有得到滿足會大聲哭鬧。面對這種問題,教師應培養幼兒正確的購物觀念。教師可以在游戲活動區域內開設小超市,模仿現實生活中的購物場景,讓幼兒以小組的形式進行采購,要求每個人只能采購一樣物品,并說明自己采購物品的理由。購物是一件看似簡單卻能考察幼兒多項技能的游戲活動,如在面臨多種物品時如何做出更加合適的選擇,如何對資金進行分配等都是幼兒在本次游戲中可以學習到的技能和經驗。教師可以讓家長也參與到區域游戲中,對幼兒的購物活動進行指導,從而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念和價值觀念,構建良好且和諧的家庭關系。
(二)利用生活物品對區域游戲環境進行裝飾
區域游戲環境的生活化除去模擬現實生活外,還可以通過增加生活化裝飾來改善,為幼兒創建更加溫馨、舒適的游戲環境[6]。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自己從家中帶來裝飾品,如海報、鮮花、墻紙等,對區域游戲環境進行裝飾,讓游戲環境和幼兒生活的環境有相似之處,從而給幼兒帶來家的感受。家一般的裝飾會讓幼兒更加熱愛游戲區域內的公共物品,能夠培養幼兒熱愛公物的良好意識。
教師可以按照不同的教育主題或者不同的季節變化讓幼兒自己動手尋找自然材料對教室環境進行裝飾,使教室環境變得更加溫馨,也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加舒適的學習環境。例如常見的蔬菜包括辣椒、茄子、葫蘆、土豆、大蒜等,這些蔬菜擁有不同的顏色,對其進行組合搭配可以形成色彩豐富的道具。教師可以讓幼兒從家里帶來不同類型的蔬菜,使用蔬菜對環境進行裝飾。在裝飾過程中,幼兒不僅可以感受到布置游戲環境的樂趣,而且可以對生活中的植物有更加清晰的了解,提高對生活的認知水平。
四、結語
教育和生活聯系緊密,教育來源于生活,生活經驗是教育活動的核心,離開生活教育活動將難以發揮育人作用,因而現代化幼兒教育體系中必須要合理融入生活化理念。區域游戲符合幼兒現階段的身心發展需求,可以起到益智、強身的作用,是幼兒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今后的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中,幼兒教師應當深入挖掘“生活化教育”理論的內涵和應用方式,將“生活化教育”理論靈活應用到日常區域游戲中,使幼兒愛上生活,從游戲中學習到不一樣的經驗。
【參考文獻】
吳燕.探究幼兒園區域游戲生活化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4):117-118.
孫淑芳.探究幼兒園區域游戲中的生活化教育[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3):151-152.
陳麗華.社區教育資源與幼兒園區域活動融合探究[J].成才之路,2020(29):108-109.
劉雅琴.兒童本位,支持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深度學習——幼兒自主性區域游戲活動的研究[J].山西教育(幼教),2020(10):57-59.
吳文珠.紙藝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的有效整合探究[J].成才之路,2021(05):100-101.
程文欣.淺談區域游戲中如何利用生活化材料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J].考試周刊,2020(A3):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