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當今社會對于英語教學的要求也不斷增加,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提高課堂效率,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是每位英語教師面臨的問題。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圖形思維工具,得到了越來越多教育學者的認可。經過研究和實驗對比,思維導圖在英語詞匯的掌握、課文的記憶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描述思維導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本文旨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助力小學英語教學。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杜明,徐州市桃園路小學。
一、思維導圖理論概述
思維導圖由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巴贊提出,他認為:放射性思維是一種新的、以大腦為基礎的高級思維形式,而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自然表達形式。它是在層級和分類的信息組織基礎上,從中心主題出發通過 特定的關聯展開分支,由關鍵詞或 圖形標識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體的變化將放射狀思維過程和結果變為可視化的工具。
眾所周知,放射性思考是人類的自然思考方式。文字、符號、線條等進入大腦的信息和資料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點,然后圍繞這個中心點,根據事物和符號之間的聯系,向外擴散出成千上萬個分支。每一個分支又可以作為另外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繼續發散,呈現出放射性的立體結構。而思維導圖就是根據大腦思考的特點,形成一種知識建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儲存記憶信息。因此,將思維導圖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學習和記憶有著莫大的幫助。
二、小學學生英語學習特點
三到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自我評價的能力也在不斷增長。他們能獨立自主地進行資料搜集、思考過程、繪制思維導圖,還可以對自己和小組成員的作品作出評價。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具體運算階段,所以他們的思維特點仍舊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正在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在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他們獲得自我肯定,體驗學習成就感,鍛煉他們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能力,以極大的興趣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思維導圖實驗背景與思路
為了達到教學的能力目標和技能目標,現今英語課堂上一味地強調學生死記硬背,而忽視了情感目標與學生的興趣。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興趣缺失,在單詞和課文上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卻收效甚微,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薄弱,課堂的有效性極低。因此,必須在課堂上引進其他方式,幫助孩子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增加學習興趣,減輕課文和單詞的負擔,提升課堂有效性,讓英語課堂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經過研究和思考,筆者采用了思維導圖的形式,將其運用于英語學習的預習、課堂教學、筆記整理、復習等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四、思維導圖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經過在課堂教學中的不斷嘗試與總結,思維導圖不僅在單詞記憶和課文背誦中給學生減輕了許多負擔,并且對于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筆者結合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與課堂實踐,從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及課后復習這三個方面來闡述思維導圖的使用方法。
1.課前使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梳理文章脈絡,激發學習興趣。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前置性作業中,在學生預習前提出內容主題和知識要點,引導孩子圍繞主題搜集資料,展開探究和思考。通過先做后學,學生會對新知識形成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初步理解,從而使課堂上的學習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由此可以降低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畏難情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學生預習的作品作為教學資源,通過分析他們思維導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對于欠缺的信息進行補充解釋。這樣既豐富了教學手段,化解了教學難點,又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在6A Unit8“Chinese New Year”教學之前,筆者先要求學生自己制作中西方新年習俗的思維導圖,學生在制作前需要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思考對比中西方節日的異同,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對中西方文化差異形成一個清晰的認知。然后將孩子的思維導圖作為新課的導入環節,展示孩子的作品,讓學生去表述自己搜集到的中西方新年相關習俗,為接下來的授課內容進行鋪墊。結合思維導圖這一圖像形式,學生對于新授內容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同時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也增強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由此可見,將思維導圖應用于預習作業中,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完成知識的前期學習和建構,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孩子成為學習的小主人,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2.課中使用思維導圖,加強小組合作,促進合作探究。新課標強調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協作。通過交流與協作,可以發揮學習者的主體性,使學習者實現對知識意義的建構,同時使學習者的社會交往技能得到發展。思維導圖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將每個主題之間的關系用層級圖表現出來,將關鍵信息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
思維導圖形式多種多樣,在英語教學中,常用的主要有氣泡圖、樹型圖、括號圖和魚骨圖等。括號圖簡單明了,主要在教授單詞中給單詞詞性分類,一目了然;氣泡圖、樹型圖和魚骨圖可以用于繪制文章中的脈絡信息,幫助學生記憶課文關鍵內容。在教授4B Unit5“Seasons”這一課時,筆者就利用了氣泡圖來進行文本的梳理。首先在黑板上板書出“Seasons”這一主題,然后教授單詞的過程中不斷擴散補充,二級分支為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在課文學習中又在每個季節增加各季節的活動,如Spring—go boating,Summer—go swimming等。在解決課文問題的同時要求學生同桌合作制作本課的思維導圖,通過層級劃分,課文中的知識點一目了然。最后小組內根據制作的思維導圖,每個人選擇一個喜歡的季節進行復述課文。學生樂于展示自己的思維導圖,勇于上臺復述,既生動有趣,又簡單易懂。
因此,課上使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逐步豐富完善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梳理單詞、課文等脈絡,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文本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記憶特點。
3.課后運用思維導圖,促進語言輸出,形成知識建構。思維導圖也可以用于課后鞏固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總結歸納課文內容或者本課知識點,根據知識點制作思維導圖。在歸納的過程中,加強了學生的記憶,讓他們對課文內容、單詞拼寫和重點句型能有深刻的體會,也對本課的學習目標有更清晰的認識。比如,在四年級上冊Unit3 “My day”這一單元中,筆者要求學生根據文本內容制作Mikes day為主題的思維導圖,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制作了很多不同形式的思維導圖,有的是氣泡圖,有的是表格,有的是鐘表形狀的思維導圖,與主題“My day”相呼應,獨具匠心。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也是孩子鞏固所學、形成意義建構的過程。
在課后的寫作練習環節,教師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繪制寫作框架。如圖所示,該圖是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6 “My e-friend”的Write and say部分。圍繞My e-friends,以簡單的氣泡圖呈現我的網友的年齡、國籍、能力等信息,引導學生先補全思維導圖,根據思維導圖對自己的網友進行口頭描述,在這之后再進行作文的書寫。思維導圖為學生提供了寫作框架,也讓學生的想法更加清晰、一目了然,學生寫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
另外,思維導圖還可以作為一項課外拓展,在學習4A Unit6“At the snack bar”這一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后自主搜集信息和資料,繪制中西方飲食習慣的對比圖,在下一個課時進行點評展示。這樣既能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和中西方文化差異,又能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讓課后作業變得有趣更有意義。
五、實踐反思
作為一種幫助思考的工具和可視化學習方法,思維導圖在英語學習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和價值。經過嘗試,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詞匯,并對其詞性、含義的分類有更深的理解和認知。在課文學習、知識的積累和復習方面,和支架式教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搜集材料,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成就感,提升了學習興趣,促進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另外,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己體會、觀察到知識間的關系,從而產生一些具有創新性的理解,達到創新性學習的目的。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和學習成果的檢驗者,要注意以下兩點事項:
1.注意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在課堂上制作和使用思維導圖時,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比較大,搜集整理信息的任務量大,耗時多,有可能會影響正常教學目標的達成。為此,教師可采用課堂教學和課外自主學習相結合的辦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課前形成的初步成果(如學生自己整理制作的導圖)進行授課,補充重點信息,然后組織小組交流、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強調學生注意思考,引導他們進行嘗試思考,使學生最終能夠獲得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和較成熟的思考成果。
2.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思維導圖繪制過程中,學生往往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進行整理和制作,因此制作的成果往往會因知識體系和個人理解的不同而出現差異,導致在小組交流過程中出現分歧。此時,教師的角色變得十分重要,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篩選和交流,求同存異,以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學習成果。
參考文獻:
[1]托尼·巴贊.思維導圖——放射性思維(第二版)[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04.
[2] 歐陽蘋果,陳清.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8(3):18-19.
[3]陳敏.思維導圖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電化教學, 2005(1):38.
[4]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
[5]張慧子.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