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賢
摘 要:表達能力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礎能力和素養,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則是順應新課改教學標準的一種表現。基于此,文章將對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現狀進行簡要敘述,并從強化文本朗讀教學、構建口語表達情境、加強表達思維訓練、舉辦主題辯論活動、組織課外實踐活動等方面對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初中語文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表達能力;培養現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3-00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11
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僅是他們在學習中必備的能力,還是他們適應社會的前提條件。而對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初中語文教學進行研究,是為了激發出語文學科的教育價值,使語文教學成為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從而通過優化語文教學形式和內容,全面提升學生的表達思維和素養。以下將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現狀以及提升策略進行探究。
一、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現狀
在當下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即使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已經開始滲透于教學中,但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教學層面還屬于短板,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一)教師缺乏正確的教學觀念
由于教師長期受到傳統思想以及中考制度的影響,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的書面成績,這就導致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所以在當前的教學中,部分學生雖然能夠在語文考試中取得較高的成績,但是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所欠缺,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性進步。
(二)未設置針對性的教學板塊
在目前的教學中,有一部分教師認識到了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礙于語文課程的繁雜內容和學生的升學壓力等主客觀因素,教師沒有在語文教學中設置針對性的表達能力培養教學板塊,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對語言表達就逐漸失去了興趣,他們的表達能力自然無法獲得明顯的提升[1]。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教學策略
為了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使他們實現全面發展,教師可以通過強化文本朗讀教學、構建口語表達情境、加強表達思維訓練、舉辦主題辯論活動、組織課外實踐活動的教學策略開展語文教學,讓學生在完善和優化的語文教學模式中認識到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并逐步提升表達能力。
(一)強化文本朗讀教學,夯實學生的表達基礎
朗讀是學生開展口語表達訓練、積累語言素材的重要途徑,如果教師能夠在語文教學中設置特定的朗讀教學板塊,那么學生的表達基礎就會得到鞏固。而在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為了節省課堂時間,部分教師忽視甚至直接省略了朗讀教學板塊,這就使得學生缺失了鍛煉口語能力的機會。因此,為了構建為學生服務的語文課堂,夯實學生的表達基礎,教師可以強化文本朗讀教學,引導學生在誦讀和閱讀的過程中積累語言素材、學習優秀文本的表達技巧、掌握表達感情的方法和技巧等,使他們在反復的訓練和強化中,不斷提升口語表達能力[2]。具體說來,強化文本朗讀教學的過程如下。首先,教師對文本內容表現出的主題、情感內涵、思想境界等進行解讀,細致分析文本的朗讀技巧和情感把握方法,在備課階段進行反復的朗讀練習;其次,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可以首先由其進行范讀,讓學生在教師的示范朗讀中初步了解文本的情感基調、學習文本的基本語言元素,并在這個過程中模仿教師的朗讀方法展開心讀;再次,待教師示范朗讀之后,教師給予學生采用伴樂讀、齊讀等多種朗讀形式的機會,讓學生能夠運用正確的停頓、輕重音技巧表達文本主題、積累語言文字素材。通過強化文本朗讀教學的方式,學生的表達基礎得到夯實和發展,表達能力不斷增強。
(二)構建口語表達情境,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情境教學法是順應新課標而產生的新型教學方法,它能夠以活躍的課堂形式、生動的教學內容激發和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欲望。而在以往的教學中,由于教師自身缺乏專業素質和執教能力,導致他們很難駕馭新型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沉悶的課堂氛圍中表達欲望也就不強烈。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展開溝通和交流,教師可以構建口語表達情境,讓學生在多樣化的形式中產生主動表達的意識,并受到多元思維的啟發和引導進一步增強表達能力。詳細地說,構建口語表達情境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教師可以根據某一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擇與其相適應的情境創設方式,并對其進行精心設計和規劃,為后續在課堂教學中構建口語情境打下基礎;其次,在語文課堂中,為了調動學生參與表達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按照提前制定的情境創設方法,選擇角色表演、故事、問題等多樣化的情境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特定的情境活動中,使學生能夠在靈活的教學模式中自發地展開口語表達,從而在生動的情境中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通過構建口語表達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還能夠豐富學生的表達形式,讓他們形成自主意識和積極思維。
(三)加強表達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實力
語言是思維的表現形式,也是承載思維能力的載體,二者之間呈現出相輔相成的關系,如果教師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那么學生的表達實力就能不斷提高。而在當前的教學中,迫于中學生的升學壓力和繁重的教學任務,教師沒有在語文思維訓練中投入過多的精力,所以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就處于原地踏步的狀態。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表達實力,教師可以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加強學生表達思維的訓練,讓他們逐漸養成條理清晰、思維嚴密、邏輯遞進的語言表達習慣,并在思維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獨特的語言感悟能力[3]。詳細地說,加強表達思維訓練可以通過寫作訓練的方式,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兩個環節。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寫作練習展開思維訓練,讓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對閱讀文本進行仿寫、續寫、改寫,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結構思維和表達思維;其次,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表達思維,在寫作練習后,教師可以建設多元化的寫作課堂評價體系,引導學生展開互評、自評等多樣化的評價活動,要求他們捋順觀點、尋求針對性的評價內容,借助口語表達的形式對自己和他人的寫作作品進行客觀全面的分析和評價,找出其中存在的優勢和不足,從而完成口頭評價任務;最后,根據同學和教師的評價意見,引導學生進一步修改寫作作品,讓他們改正不規范和不清晰的表達方式,促使他們形成具有條理性和體系性的表達習慣。通過加強表達思維訓練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夠進一步改革課堂教學的形式、完善課堂教學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