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國
摘 要: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和新高考的推進,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這也是學科育人的價值體現。新的要求,需要歷史教師樹立新的理念、應用新的方法來有效推進高中歷史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優化歷史教學的各個環節,打造高效的高中歷史課堂,為學生成人成才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必要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3-00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27
高中歷史課程是高中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要課程,也是學生的必修課程,它承載著歷史學的教育功能。歷史學是在一定的歷史觀指導下敘述和闡釋人類歷史進程及其規律的學科,它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公民文化素質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高中歷史課程是在義務教育階段歷史課程的基礎上,掌握歷史知識,拓寬歷史視野,發展歷史思維,最終提高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這是學生繼續學習和未來適應社會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能夠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具體來說,要培養學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五個方面的素養。這就意味著,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課堂需要結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來開展教學,打造有內涵、有實效的高中歷史課堂。結合一線教學的經驗和感受,筆者談一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新時期的教育是素質教育,即要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把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心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融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和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人。在此背景下,在2014年教育部明確提出了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在各學段各學科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學生的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大方面六大內容,具體到各學科又有了新的內涵。學史可以明智,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方法,還能夠了解史實與特定時空之間的聯系,能夠區分歷史史實和歷史解釋,進而站在歷史的高度去分析和認識中國與世界,對于學生塑造健康人格,以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有極強的意義。所以,開展學科素養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是符合新時期教育要求的,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必然需求。
二、用全新的教育觀指導歷史教學
教師的教學思想會直接影響其教學行為,對于很多高中歷史教師來說,其主要的關注點還是放在高考這一“指揮棒”上,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還存在著片面追求考試分數、考試成績的現象,在教學中總擔心學生對知識不明白,基本上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這樣的教育觀念下的高中歷史課堂缺乏活力,學生學習被動,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還停留在“死記硬背”的學習層面,在解決問題上難以靈活應對。一些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投入多但收益少,慢慢失去了歷史學習的信心與熱情。種種問題導致一些學生在新高考的選課模式下只能放棄歷史。
真正的歷史教育應該是在原有三維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落實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從新高考的試題特點來說,試題的靈活性非常強,是在考查重要的歷史知識基礎上進一步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應用新材料、新情境、新問題把歷史考查由知識本位轉變為能力本位,這實際上就是在考查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所以,新時期的高中歷史教育必須要面向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這需要教師轉變思想觀念,認真研究新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特別是課程標準中對新的部編版教材內容的解讀,明確每一個學習單元、每一課的教學要求,這樣教師在應用新教材進行歷史教學時才會目標明確。
歷史教師也要多了解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特別是教材調整之后,新的部編版教材改為以通史模式呈現歷史知識,這需要以新的教學方法來推進教學,抓住重點提高歷史教學實效。這也需要教師強化學習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要有厚度;也要不斷提升教學技能,多研究如何有效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這樣才能夠為歷史教學提供強大后盾。
三、提高備課的精準性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一節課的開始,備課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上課的質量。備課既是衡量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尺度,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精心備課能夠逐漸提升教師素質,進而助力教師成長。從高中歷史學科來說,要想做到備課的精準性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著手:
要備學生。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居于核心地位。備學生首先要認真分析學情,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幾個方面出發來進行分析和準備,特別是要關注學生在初中階段所學教材中的相關知識有哪些,哪些知識學生原來可能就存在障礙,也要明確哪些知識與能力學生已經掌握,明確課堂教學重點。
要備教材。教材是進行高中歷史教學的載體,也是學生進行歷史學習的依據。但是新的高中教材必修內容根據學生選課的需求調整為“中國史”和“世界史”兩冊,以通史為呈現模式,側重史實上的講解,很多史料的選擇堅持論從史出的原則,且緊跟學術前沿。但是,每課的內容量非常大,一些在初中階段學生沒有特別清楚的知識也沒有詳細介紹甚至做了刪減,這對于學生學習來說難度很大。據此,教師在備教材時要熟悉初高中教材在知識體系上的完整性、體系性,以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真正理解知識,這樣學生才能夠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
要備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進行高中歷史教學的指南,是貫徹新課改理念、合理應用教材的核心參照。新頒布的高中歷史課程標準,首先定義了高中歷史課程的性質和課程的基本理念,特別強調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之間的關系,也對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學業質量以及課程實施建議做出了非常詳盡的規定。這是高中歷史教學最權威的指導,必須要“吃透”才能夠有效推進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