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明
摘 要:數學是學生在小學階段主要學習的課程之一,對學生的成長與未來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努力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文章以高年級小學生為研究對象,從數學教師的角度出發,對培養數學符號意識時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概述,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符合小學生特點的符號意識培養策略。希望研究可以在某方面給廣大教師以啟發,為相關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符號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2-00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2.026
作為數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兼具準確、簡潔、抽象等特征的數學符號,為學生間的表達和交流提供了便利。教師對小學生的數學符號意識加以培養,可以使抽象的數學概念,以更清晰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眼前,在降低學習難度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學習技能的發展,同時也使學生加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課堂積極性得到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得到提升。由此可見,教師對學生數學符號意識的培養進行探析很有必要。
一、培養小學生數學符號意識面臨的問題
學生建立符號意識所依托的基礎是準確認識數學符號,而符號意識的建立又為學生數學邏輯思維及相關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夯實的基礎。教師要想使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符號的含義,其關鍵則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數量關系、變化技巧等內容。數學符號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概括性,字母是組成數學符號的基礎,每個字母都可以作為數字,被應用在公式中;第二,代表性,由字母組成的公式,通常被用來對數學關系進行表達。對小學生來說,該類公式較為抽象,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數量關系的分析及其所對應的相關內容作為重點。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符號意識方面,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是因為學生往往無法在短時間內對作為集中概念的符號意識具有準確的認知。另外,受自身能力和水平制約,多數學生對數學符號的理解并不全面,在課堂上也缺少應有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具體表現為通常不會選擇主動對相關內容進行探究,影響了整體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符號意識的培養,使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二、培養高年級學生數學符號意識的策略
雖然數學符號看起來單調,但是卻具有豐富的內涵。在對學生符號意識進行培養時,小學數學教師應著重突出數學符號明確、準確、便于交流等優勢,引導學生對數學體系進行建立,合理運用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數學符號意識真正得以培養。
(一)準確認識符號意識
符號化是數學的主要特點,因此,要想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能力,首先教師對學生數學符號意識進行相應的培養很有必要。我們這里所說的符號意識是指學生利用符號對數量關系、變化規律等加以表示的意識。建立符號意識,有助于學生掌握準確、清晰表達數學思想和概念的方法,使學生對符號意義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小學階段接觸的數學符號,形式多樣但相對簡單,多數學生都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其加以掌握并應用,無論是和、差、商、積還是更加復雜的運算,從本質上來說都屬于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基本知識,學生只有建立符號意識,才能準確掌握上述運算關系,進而為后續更高難度的抽象運算的學習奠定基礎[1]。除此之外,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認知意識,對相關內容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要想真正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符號意識,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準確認識符號意識,從而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更加主動地對其加以學習,進而促進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挖掘隱含符號意識
數學來源于生活且服務于生活,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實際意義具有準確認知,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研究數學知識的動力。研究表明,學生只有在接觸身邊環境時,才能快速積累知識和經驗,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對生活周圍隱含的符號意識進行挖掘,深化學生對相關知識與生活之間聯系的感知。要想快速喚醒學生的符號意識,小學數學教師應從兩個方面著手準備:第一,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積累的生活經驗,對學生的符號思想進行開發。例如,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交通標志、醫院招牌等標志牌,從本質上來說都屬于符號,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以學生在生活中所積累的知識、經驗為依據,建立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情境,凸顯教學過程中相關情境的形象性、有趣性和生動性,為學生隱含符號意識的挖掘提供便利。第二,由于小學生的思維相對具象且數學符號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學生對于數學符號的認識與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基于此,教師應當將學生所遇到的抽象的內容逐漸轉為形象化,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進行理解并學習。具體來說,教師在挖掘學生隱含的符號意識時,應當不斷優化教學方法,通過創設貼合學生實際生活情境或者采用符合學生認識意識的方式,幫助學生對符號的意義加以了解。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真正地在具體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主觀思維意識,促使學生深入思考相關問題,并將數學知識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從而挖掘學生的隱含符號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巧妙滲透符號意識
假如教師在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那么,教師不妨去巧妙地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符號意識,不斷優化學生的符號感。我們這里所說的優化符號感是指將符號意識向符號思維進行過渡。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確定對學生符號意識進行培養的生長點,向學生提供經歷數學知識形成流程的平臺,為學生符號思維水平的提升提供便利。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對學生的數學符號意識加以培養,使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的意義最大化,那么關鍵是要做到科學的規劃和精心的設計,逐步滲透相關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四則運算”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已知北京距離石家莊約為300千米,昆明距離石家莊約為2300千米,那么北京距離昆明約為多少千米?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線段圖進行繪制[2]。在對涉及未知數的等式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字母x對等式中的未知數進行替代,具體來說,就是結合教學內容,滲透符號意識。另外,在具體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以便于其對相關內容的分析與理解為原則,自行創建用來表述題意的符號,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只有采用巧妙的方式對數學符號意識進行滲透,不斷優化具體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