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麗萍
摘 要:評價是一門藝術,教師在課堂上及時、恰當地評價學生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指引方向,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有效評價。但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導致評價的重要價值沒有發揮出來。在網絡環境下,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單一的評價方式,構建多元評價模式,實現對學生科學、全面的評價。本文就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多元評價模式進行探析,旨在提升小學語文評價的有效性。
關鍵詞:網絡環境;小學;語文;多元評價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2-007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2.036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教學評價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求教師在對學生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對學生的多元評價。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評價中,部分教師采用的評價標準太過僵化,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也比較單一,這就導致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全面、科學。針對這種情況,就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結合當前網絡環境多元化的特點來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模式,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才能有效促進語文教學改革,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當前小學語文評價的現狀
(一)評價標準僵化
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同時還應該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將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發展當成重要的教學目標,制定三維教學目標體系。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教師依然將考試作為主要的評價標準,平時則是將學生作業的完成質量作為評價標準,評價標準太過僵化。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或布置的作業都有標準答案,并且教師也是以標準答案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這樣很容易將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思維扼殺,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另外,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新課程標準也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所以教師對學生應該采取差異性的評價標準。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教師依然采用相同評價標準評價不同層次的學生。
(二)評價內容單一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內容過于單一,在課堂過程中很少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積極性等學習實踐進行評價,往往是在學生的課后作業完成之后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呈現出單一性[1]。在課堂上,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教師一般也是以口頭簡單的評語為主。在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教師依然沒有結合互聯網技術來對學生進行更加科學和全面的評價,注重對學生的書面評價卻忽視了對學生口語交際、學習態度、實踐活動等方面的評價。
(三)評價方式單一
在小學語文評價中,教師采用的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一般只是以教師評價為主,忽視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和家長對孩子的評價。教師和學生接觸、溝通的時間有限,如果教師僅僅是通過自己來對學生進行評價,那么很難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和科學性。此外,以教師為主的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評價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評價主體性缺失。
二、多元評價的內涵和功能
(一)多元評價的內涵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認為人類的智力是以多元化的形式來體現的。因此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也應該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只有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才能確保評價的科學性,通過評價來體現學生的智力發展。從教學理論方面來看,構建主義認為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學生當成知識的構建者,所以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將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自己參與知識的探究和思考,自主建立知識體系,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評價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理念,而多元評價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這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多進行自我評價,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反思自己學習上的不足,再由教師幫助糾正。
(二)多元評價的功能
有效的評價手段和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促進學生深入、有效地學習,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很大的幫助。教師通過積極、正面的評價方式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并讓學生繼續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2]。而負面的評價如果運用恰當,也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對于學生完善自我具有重要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要求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評價標準和評價內容,教師引導學生來自我評價,能夠發揮評價的鏡子作用,讓學生深入認識自己的學習過程,并準確判斷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而優化學習過程,促進學生的自我進步。多元化評價不僅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同時還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差別化的評價標準,更符合每一個層次學生的特點,體現了教師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三、小學語文多元評價模式的構建
(一)評價標準多元化
當前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組織形式應該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多元化評價標準的構建,對于不同的學生應該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3]。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層次,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水平來制定評價標準,然后按照不同的評價標準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評價。例如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只要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和教師進行良好的互動,教師就可以給予表揚,以此來調動學生良好學習行為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