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愛英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欣賞教學作為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方式,越來越受到教育領域的高度重視,這也對小學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在開展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創新音樂欣賞的教學模式,不斷豐富小學生的欣賞體驗,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開展質量。在不斷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視聽聯覺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尤為積極,因而可采取視聽聯覺的方式開展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基于此,本文以視聽聯覺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為出發點,探討了視聽聯覺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視聽聯覺;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應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2-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2.078
視聽聯覺主要指的是聽覺與視覺相互作用的一種心理現象,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運用視聽聯覺具有積極作用,教師可運用視覺媒介來輔助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開展,以便切實吸引小學生在欣賞課堂中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興趣,讓小學生能夠更為充分地感受與體會音樂的旋律美與節奏美,有利于小學生記憶音樂作品,真正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
一、視聽聯覺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作用
以往在開展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時,通常都是讓小學生機械性地學習相關知識,難以激發小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也難以實現預期的教學成效。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領域對信息技術的運用也愈發廣泛,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音樂播放功能或者視頻放映功能,能夠將抽象性的音樂作品轉變成為聽覺與視覺共同刺激之下的音樂作品,以便通過提高小學生的感官體驗,來促進小學生感知音樂作品的意境與形象,這樣做有利于降低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難度,也有利于在教學中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1]。
聯覺教學方式在應用階段的關鍵作用在于通感,其可將觸覺、聽覺和視覺三者進行良好的融合,以便吸引小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音樂欣賞課堂之中,能夠讓小學生以往的被動性欣賞轉變為當前的主動性欣賞,還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創新思維,推動小學生的創新發展,讓小學生在參與音樂欣賞課堂的過程中,能夠切實體會到欣賞音樂作品給自身所帶來的快樂,從而提高小學生在音樂欣賞課堂中的主動性,實現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重要目標。由上述內容可知,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應用視聽聯覺有積極作用,所以教師應積極探尋視聽聯覺的運用途徑,以不斷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成效。
二、視聽聯覺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以聽覺為主導,積累音樂素材
艾倫·科普蘭曾說:“若你想充分地理解與感知音樂,那么最重要的則是傾聽音樂,不管任何形式均替代不了對于音樂的傾聽。”而新課改也明確提出,充分聆聽音樂作品,能夠感知和體會音樂旋律,并在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產生愉悅之感。聆聽是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一項重要途徑,可通過完整的、片段的或是復聽等方式來進行聆聽,這樣能夠促使小學生更為深入地了解與感知音樂作品,增強小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情感,利于小學生對音樂作品產生共鳴。所以,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若想有效應用視聽聯覺的教學方式,教師應做到以聽覺為主導,促進小學生積累音樂素材,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一方面,應增強小學生的聆聽意識,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聆聽習慣,這樣才能夠為聆聽音樂作品做好積極的保障。以具體的方式來說,在聆聽的過程中,教師應讓小學生處在安靜的狀態之中不可發出聲響,否則會影響到聆聽的效果。并且在聆聽期間還應嚴格要求小學生的體態、眼神以及坐姿等,使小學生能夠始終以飽滿的狀態積極參與音樂作品的聆聽[2]。
另一方面,教師還需明晰聆聽的需求,積極指導小學生進行聆聽,在聆聽前教師還需針對聆聽的內容,向小學生提出相關的要求與問題,以便引導小學生更好地體驗音樂作品。而在設計相關問題的過程中,還需精準指向音樂作品的特征及相關要素,包括音樂作品的旋律、音色以及節奏等方面,使小學生在聆聽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能夠更為專注,這樣才更能夠發揮出視聽聯覺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盡快達成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目標。
(二)進行人聲演唱,記憶音樂主題
音樂作品之核心在于“主題”,在欣賞音樂作品時,記憶其主題,是促進小學生理解和記憶音樂作品的有效方式,也是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一項關鍵內容,若能使小學生明晰主題內容,有助于小學生精準把握音樂形象,還能夠使其在傾聽音樂時精準分辨主題的變化,解讀各個音樂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的實際表現形式。因此,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之中,教師在應用視聽聯覺方式時,還應進行聲學演唱,通過人聲記憶主題內容。
一方面,教師可讓小學生去演唱主題,以演唱節奏感較強,旋律優美的音樂片段來促進小學生認識與記憶音樂元素,而小學生是否能夠較好地演唱音樂旋律并辨別音樂主題,也能夠作為衡量小學音樂欣賞課堂教學效果的一項重要標準[3]。
另一方面,在小學生演唱主題的過程中,其注意力通常會集中于感知音樂所體現要素、題材、風格與情感的層面上,所以,教師還需積極引導小學生投身至音樂作品的欣賞之中,體會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這也利于促進小學生更好地表達自身的情感。
利用人聲演唱體現主題的方式,能夠作為視唱,也能夠作為主題哼唱,這能夠為整個欣賞過程增添趣味性,也便于小學生有效記憶音樂作品的內容。更為關鍵的是,小學生在解讀音樂作品的主要情緒特征,以及音樂形象的過程中,還能夠切實體會音樂作品的發展和變化,不但利于防止小學生產生審美疲勞,也利于降低音樂作品的欣賞難度,逐漸提升小學生的欣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