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文
摘 要:在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因材施教屬于一種重要的教育方法與理念,它主要是結合中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個性特征來開展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教育。因此,學校與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學的重視,做到充分尊重與理解學生,選擇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教育質量,讓學生有所成長與收獲。
關鍵詞:中小學;因材施教;課堂教學;效率提升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1-01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1.058
在當前的中小學因材施教教育工作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在學校、家庭、學生等方面來尋找因材施教的切入點,讓因材施教與素質教育理念融合在一起,以此來促進中小學生更好地發展。
一、當前中小學因材施教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當前很多中小學在貫徹落實因材施教教育理念過程中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首先,每一個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都是不同的,但是學校、教師習慣于用統一的標準來對待與評價學生,沒有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化差異。其次,學校、教師還是習慣于用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沒有對學生其他方面的學習潛力、優勢進行評價,缺乏個性評價體系的構建。再次,學校缺乏特色教育教學活動,沒有結合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來設定科學的教育活動和教學方式,導致教育教學活動枯燥、單一,學生缺乏參與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
二、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全面保證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獨特性
素質教育理念下,在當前的中小學教育工作中,教師不能把教學內容局限于課本之內,而是要注重校本課程的開發,這樣才能夠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教學效率。在開發學校校本課程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其獨特性,并結合學校周圍的文化氛圍、自然資源來設定校本課程開發內容,選擇多樣化、個性化的課程開發策略與開發形式,充分滿足中小學生多樣化、趣味化的學習需求和發展需求。首先,不同地域的學校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而地域差異會影響校本課程開發的適應性及有效性。如果學校位于喧囂的城市中,并且交通較為便利、位置較為優越,那么中小學生便缺少了與大自然近距離接觸的機會。而如果學校較為偏遠,交通也不夠便利,那么學生在起床之后就需要走幾公里路才能夠到學校。雖然條件較為艱苦,但是學生卻因此擁有了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的機會。由此,每一個學校要力求做到避免使用統一的、死板的校本課程開發方式,而是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比如地理位置、教學條件、教育資源等來全面、深入地調研校本課程,構建校本特色,為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一定的理念支持。另外,在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要明確學校的辦學理念。
(二)全面運用資源庫引導學生個性學習
當前,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并帶來較大的便利。同樣,在教育行業中也出現了互聯網及現代多媒體教育,基于因材施教視角下,教師必須要學會全面運用資源庫,以此來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的學習。教師要科學利用網絡平臺中包含的資源庫,促進中小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當前,如何優化數學教育資源屬于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主要障礙,教師在獲取數學教育資源之后,需要將其科學、合理地呈現給每一位學生。但是,很多教師恰恰做不到這一點,往往是通過網站或者網絡課件來獲取數學教育資源,并把這些數學知識結果展現給學生,無形中忽略了教育教學的過程性。而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能夠有效解決以上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中高效、靈活地運用教育教學資源,同時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給學生呈現最優質的教育資源,真正意義上實現引領課堂,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科知識。交互式電子白板中的教育教學資源非常豐富,并且其中所儲存的教育資源都是原始的,沒有經過任何形式的人工處理,這樣學生和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需求來自由獲取教學資源,進而創建個性化的學科課件、學科資源,讓課堂教學具備創新性、趣味性。而且,由于中小學生年齡小,處于形象思維漸漸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而對于一些抽象性的學科問題無法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具體模型,所以在處理一些問題時頗感棘手,而這些問題也是存在于教學中的難點。但是,利用微課可以將教學中的難點及抽象內容以動態形式展示給學生,變抽象為形象,使學生耳目一新,進一步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
(三)注重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
對于中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僅可以在思想品德課程中進行,也可以在各科課堂教學中進行滲透,讓德育教育工作落實到方方面面中去。首先,教師要采用最受學生歡迎的德育教育模式,把德育工作和實際生活融合起來,在課堂活動中進一步加強與中小學生的溝通與交流,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德育教育質量,而且能夠調動中小學生的創造性與積極性。在德育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將中小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引導他們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教師才能夠了解中小學生真實的德育現狀,帶領中小學生走出教室,走入大自然中,全身心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細心觀察花鳥蟲魚等各類生命,讓中小學生能夠擁有較強的環境保護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愛護生命,保護大自然。而且,教師也可以給中小學生講解一些國際禮儀方面的內容,讓中小學生擁有良好的生活素養,同時幫助中小學生從小樹立愛國主義精神,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便將來能夠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學校要注重開展體驗式德育教育活動。由于中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比較強,傳統的德育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中小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學校可以設立開放式的圖書長廊,讓中小學生利用課間時間和放學時間自由隨意地翻閱圖書資料。有的學生因為喜歡,可能會悄悄地把圖書放入自己的書包中帶回家看,教師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對學生開展誠信教育,并幫助學生建立規則意識。同時,教師也要保護中小學生的隱私,或者可以用消除姓名的方式公布學生的檢討信,讓學生能夠銘記這次教訓,做一個誠實守信、遵守規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