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匠精神是“道德精神”引領下的從事專門技藝的德性生活過程,屬于職業精神的一種。工匠精神在我國傳承已久,其是在職業中體現出的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以及在過程中表現出的對職業的熱愛和無私奉獻的品質。當代工匠精神的實質即敬業精神和創新精神。當前,職業教育得到了飛速發展,建設一支優秀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促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提高的重要環節。該文首先從敬業精神和創新精神闡述了工匠精神的內涵,接著對工匠精神結合園林技術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工匠精神 ?雙師型 ?園林技術 ?創新精神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4(c)-0143-03
Cultiva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of Landscape Technology Major under the Guidance of
Craftsman Spirit
YANG Jinhong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Horticulture, Xinjiang Institute of Applied Technology,Kuitu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3200 ?China)
Abstract: Craftsman spirit is a kind of professional spirit, which is a kind of professional spirit.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has long been inherited in China, it is the meticulousness and excellence in the profession and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love and selfless dedication in the process. The essence of the spirit of the contemporary craftsman is the spirit of professionalism and innovation. To build a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team that can adapt to the teaching orientation focusing on secondary vocation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skills and practice, is not only a key to trai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s the society requires but also the main direction for constructing the teachers team engaged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first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from the spirit of dedi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then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teacher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combining artisan spirit.
Key Words: Craftsman spirit; Double teacher typ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novative spirit; Cultivation
2015年5月,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播放了系列節目《大國工匠》,主角都是奮斗在生產一線的杰出人才,大國工匠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練就精深技藝,做出一件件堪稱完美的作品,使傳承已久的工匠精神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煥發生機。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歷史背景下,工匠精神實則是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執著探索的科學精神、忘我投入的敬業精神。2017年,習近平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2]。習近平總書記還明確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利培訓體系,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制造業需要大量高技能型人才,而培養高技能型人才是職業院校的根本任務[3]。由此可見,職業院校責任重大,要想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工匠教師不可或缺,但目前各職業院校師資建設不盡如人意,尤其是中部地區。新時代更需要發揚工匠精神,重點提高職業院校教師實踐操作水平,培養出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雙師型”教師,才能提高職業院校育人質量,為我國職業教育跨越式發展提供必要的師資保障。
1 ?工匠精神的內涵
《辭海·工部》說: “工,匠也。凡執藝事成器物以利用者,皆謂之工。”在中國有工藝專長的人被稱為匠人,工匠專注于某一行業、有手藝有技術,他們靠自己的手藝在社會上謀取一份工作,養家糊口,例如石匠、裁縫、鐵匠、染匠等。工匠最早出現是在原始社會末期,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導致手工業從農業剝離而出,出現了一部分有手藝有技術的群體,他們脫離農業生產,從事手工業生產,這就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工匠。我國河南省境內,考古表明夏朝故都王宮區以南,發現了手工作坊,根據典籍記錄,在手工作坊內專門從事手工技藝的勞動者被稱為工匠,當時的工匠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因為擁有他人沒有的手工技藝,從而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用[4]。《增廣賢文》中也曾記載:“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藝在身”,更進一步印證了工匠憑手藝在當時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
“精神”一詞是指人的情感、意志等生命體征和一般心理狀態,以及宗旨或要義等。工匠精神是指在匠人身上體現出來的品格和思想風貌,歷經歲月的積淀而提煉出的精髓。工匠是靠技術謀生,只有不斷提高技藝,工匠才能有更體面的生活,因此工匠需要不斷提高自身技藝從而制作出精美的產品,以此來吸引更多的賣家,最終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手工技藝是工匠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心無旁騖,潛心鉆研,將熱情、精力、時間投入到工作中,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藝水平。建立自我標準,樹立自我品牌,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工匠精神,心無旁騖、潛心鉆研是工匠精神內在的精髓。
1.1 工匠精神之敬業精神
工匠精神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愛崗敬業。愛崗是敬業的基礎,敬業則是愛崗的提升。敬業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孔子有言,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5]。而敬業精神是指在熱愛崗位基礎上,對從事的工作全身心投入的一種精神,奉獻是敬業精神最本質的體現。敬業是指從業者樹立主人翁思想,以踏實肯干、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態度;踐行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不斷提高技藝水平,成為行業內的行家里手;同時,在崗位中樹立職業理想、執著于自己從事的職業信念,以勤奮踏實的職業態度,最終在工作過程中感受到職業的幸福感和榮譽感。這就是工匠精神中的敬業精神,也是工匠精神的“德”。
1.2 工匠精神之創新精神
《考工記》記述:“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創物的百工被世人尊稱為圣人,從中體現了民眾對能工巧匠精湛技藝的崇拜,創新是精湛技藝的核心所在,同樣創新也是新時代工匠最核心的精神。作為手藝人的工匠們,在制作器具的工作過程中,思索、鉆研,不斷嘗試,將自我情感融入作品中,沒有精湛技藝不能成就精品,沒有創新精神不能成就完美,要想成為一名能工巧匠,就需要不斷創新,這就需要工匠們有決心和勇氣勇于探索,不斷挑戰自我、突破自我,將累積的經驗融入到技藝中,不斷革新、不斷改進,最終成就精品。在這過程中變才能新,新才能久。
園林自古以來無處不體現著“工匠精神”,中國傳統的園林行業是學徒靠師傅“手把手”“一對一”的技能傳授把作品完成,如頤和園、拙政園等代表作品不僅是工匠的創造能力和技藝水平的集中反映,更是技術上的精益求精和追求完美的工作態度,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體現。對于現代園林來說,高職院校需要培養具有創新、專注、精益、敬業的工匠精神內涵的現代學徒,才能為社會和企業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
2 ?工匠精神與園林技術專業“雙師型”師資建設的結合
要想提高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師資建設是關鍵因素,社會各界對“雙師型”教師師資隊伍建設越來越重視,許多教育界同仁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概念、來源、年齡、學歷、職稱、培養方式、考核培養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嘗試。2004年教育部在《關于全面開展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的通知》(教育[2004]16號)中對“雙師型”教師的涵義做了界定,國家教育部確定了“雙師”型教師的標準,各地方高職院校以此為標準,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及自身優勢,著力打造符合自身院校發展的雙師型師資培養計劃。
劉曉敏提出教師作為“授藝”與“育人”的指引者、“匠術”與“匠心”的實踐者、“匠德”與“匠魂”的傳承者,是傳承和培育“工匠精神”關鍵推手[6]。高德強對工匠型教師的概念進行了界定,他認為在崗或兼職企業技術人員并承擔工匠培養任務的、精通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具有高度職業認同感、具備良好職業道德并取得教師資格證的教育者即為工匠型教師[7]。姜文文認為想要培育出具備工匠精神的教師,應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改進:推進公平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調整,加強物質保障;調整師資培訓內容,增加工匠精神要素;建立良好工作環境,振奮教師的工匠精神;重視使命感召,強化教師的工匠意識[8]。“雙師型”教師具備專業技能,工匠也擁有較強的專業技能,二者有相似之處。將雙師型與工匠精神結合,體現了對傳統文化“師道”和“匠心”的結合的傳承,在傳授知識、答疑解惑之中,融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執著探索的科學精神、忘我投入的敬業精神,而這又與當代提倡的敬業、奉獻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因此,將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既是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需要,又是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人對周邊生活環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環境優美、整潔舒適是國人對生活環境的基本要求,優美舒適的環境使人身心愉悅。園林行業的工匠先輩們致力于提升國人的居住生活環境。一代又一代的園林人始終秉承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將畢生的精力投入于園林事業之中。以培養園林專業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院校園林技術專業,為我國園林行業輸出了大量的專業園林人,為國家園林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時代再次強烈呼喚工匠精神,工匠型的教師方能培育具備工匠精神的學生。面對新形勢,園林技術專業教師亟需加強工匠精神引領下的師資隊伍建設。就現階段的職業院校園林專業教師而言,一方面,教學、科研以及學生管理等工作任務繁重,占用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教師對自身職業發展方向的定位模糊,最終導致園林技術專業教師很難在專業方面有較大突破。工匠精神的精雕細琢、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同樣符合現代園林技術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將工匠精神結合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園林技術專業教師隊伍專業化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園林技術專業教師要對所教課程進行精心設計,所教內容緊密結合當前行業的發展,不斷進步,使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及方式滿足學生的發展訴求;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一直保持對教師職業的熱情、投入,不斷鉆研不斷創新。創新型的教師培養創造型的人才,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的園林事業源源不斷地輸送高技能人才,促進我國園林行業的進步與發展,與世界接軌,為建設我們綠水青山的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EB/OL].(2016-03-17)[2020-11-23].https://www.gov.cn/guowuyuan/
2016-03/17/content_5054901.html.
[2] 習近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杜曉光.新時代高職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J].教育與職業,2019(7):78-83.
[4] 史俊.工匠·工匠精神·工匠文化[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4):70-74,87.
[5] 龔勛譯注.論語[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7.
[6] 劉曉敏,王斐.高職院校“工匠精神”的傳承——基于教師向度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18(11):71-74.
[7] 高德強,陳開會.工匠型教師的概念解讀[J].職教通訊,2017(16):73-75.
[8] 姜文文,王淑華.新時代教師工匠精神培育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1):33-34.
①基金項目:新疆伊犁州教育科研規劃重點課題—— 工匠精神引領下的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廳局級課題)(項目編號:YLJYKT2019-025)。
作者簡介:楊金紅(1975—),女,碩士,副教授,從事園林植物保護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