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萍

【摘要】? ? 新課標提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改革,闡明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來增強中學生健康的必修課程。采用身體練習,必將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如今互聯網時代,銳取yCat無線便攜錄播為體育課堂插上智慧的翅膀,實時監測學生的運動負荷,有助于體育教師科學的指導教學的開展,實現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深度融合。本文以銳取yCat無線便攜錄播的學生運動負荷為研究對象,深入探究體育教學中運動負荷的有效控制,為學生更好的落實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關鍵詞】? ? 核心素養? ? 銳取yCat信息技術? ? 體育教學? ? 運動負荷
一、核心素養下體育教學信息化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出版,提出了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改革。不僅注重知識和技術技能的學習,而且更加重視學科育人的培養,要為學生奠定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方面的基礎,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所以說課程教學的設計,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學習評價等都緊緊圍繞著學科核心素養來構建。
同時《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運動負荷的要求,高中生每節課運動密度應達到75%以上,平均心率應達到140-160次/分鐘,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能水平。
信息技術是發展的第一生產力,體育教學的快速發展也離不開信息技術。大數據互聯網時代,對于《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的每節課都要保證學生一定的運動負荷,銳取yCat信息技術能進行有效的檢測,使體育課堂更加科學化、智慧化、個性化,信息化智慧體育課堂為高中體育教學開辟出了一條信息化創新之路。不僅能讓學生學會理解健康檢測和科學鍛煉,并能促進養成良好的終身運動習慣,而且還能促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
通過信息化手段檢測學生的運動負荷,保障運動安全,同時進一步加深教師對體育教學課堂訓練規律的把握,形成科學的運動理念。
二、運動負荷的有效監測——銳取yCat信息技術
在體育教學中,運動負荷太小,達不到鍛煉身體的效果;運動負荷過大,將會使身體受損影響健康。那么,怎樣掌握運動負荷才能使課堂教學效果良好,銳取yCat無線便攜錄播實時監測每個學生的運動數據,隨著運動不斷刷新,科學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運動數據隨時改變教學策略,來達到課程標準。
2.1銳取yCat信息技術的概述
與傳統體育課錄制不同,銳取yCat無線便攜錄播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體積小,大小14寸、重量僅為2.5kg,所以簡稱便攜式錄播。
二是教學場地不需要另外布線,采用先進的無線傳輸與音視頻編解碼技術,實時進行視頻記錄。
三是電子大屏幕上實時顯示學生的運動負荷數據,隨著運動不斷的刷新,非常直觀,便于教學。在顯示運動數據的前提條件下,學生要佩戴心率帶,銳取yCat無線便攜錄播通過對接心率帶控制電子大屏幕,進行心率檢測和練習密度檢測,實時顯示發布數據分析,教師可根據數據分析,及時改變教學策略,來提高教學質量。
四是錄播課堂并能分享。對于學生、老師、家長、以及教學專家等,不僅能夠遠程觀看學生的課堂表現,而且還能觀看詳細的數據圖,了解學生的身體情況,為下一步提高身體素質提供了良好的數據支撐。
2.2運動負荷檢測需正確佩戴心率帶
心臟是人體的動力器官,人體的一切活動都靠心臟來運作,隨著心臟的跳動,每分鐘跳動的次數為心率,心率的快慢直接反應運動負荷的大小,而心率的快慢需要佩戴心率帶進行檢測。
將心率帶佩戴至胸肌正下方,將傳感器至于正中間位置,心率帶兩側膠條緊貼胸部以下兩側皮膚。正確的佩戴心率帶是進行一切科學運動及數據分析的前提。
2.3 銳取yCat心率恢復能力是判斷運動負荷的有效方法
長時間的運動后,心臟分兩個階段恢復,第一個階段為運動后一分鐘急劇下降,降到某個程度維持一段時間,再進行第二個階段緩慢下降恢復到安靜時的心率。第一個階段的下降程度反映心臟恢復的功能。心臟恢復率水平見表1,從心臟恢復率的快慢可以判斷運動負荷。例如:心臟功能不好,說明運動負荷過大。
三、銳取yCat信息技術下高中體育教學運動負荷的控制策略
不同性別、年齡、體質的學生,所能承受運動負荷能力是不一樣的,只有運動負荷滿足適宜的運動心率,這一次的有氧運動才算有效,才能真正對身體有益。根據銳取yCat信息技術,教學場地屏幕上顯示的學生運動數據,可采取以下策略來合理調控運動負荷。
3.1 整節課教學環節的負荷控制
整節體育教學中,分為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每部分的教學任務不同,所要要求的運動負荷也有所不同。準備部分,包括課堂常規和熱身練習,使學生能夠承載一定的小負荷,運動心率有所提高,可達到80-105次/分;基本部分,根據《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要求,為確保體育與健康課的運動負荷,每節課最好安排10分鐘左右的體能練習。
所以說這部分的運動負荷相對是最高的,可出現兩個峰值。一個是本課教學內容的峰值,可以是練習或者是比賽展評等環節上,可達到130-160次/分,另一個峰值出現在10分鐘左右的體能練習中,可達到150-180次/分;結束部分,包括拉伸放松及課后小結,此部分的運動負荷較小,是讓機體緩慢的恢復到安靜時的心率,其運動心率可控制在95-120次/分。
要安排好一節課的運動負荷,可根據信息化手段——銳取yCat信息技術來控制運動負荷強度的低、中、高出現的時機,以及各個環節運動負荷有效的銜接。其實,在預設的運動心率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可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及電子屏幕上顯示的心率圖進行合理的調控。
比如,冬天在室外上課,為了讓學生盡快的適應環境,可在熱身練習中,進行強度大的有氧健身操練習,參考電子屏幕心率圖來提高運動負荷,使機體快速達到熱身的效果。同時要考慮到學生整節課運動負荷所能承受的量,根據電子屏幕上顯示的信息及心率趨勢圖、最高心率、平均心率、實時心率,科學合理的控制后面教學環節上的負荷,使整節課的運動負荷達到學生所能承受的合理區間內。
3.2 創新教學模式的負荷控制
3.2.1 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在安排本課運動負荷時,要充分考慮本班學生的生理機能和技術水平,確保運動負荷的強度、密度在學生的承受范圍之內。例如,課程標準要求的運動負荷平均心率140-160次/分鐘和練習密度75%以上,也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而定,不同的學生身體素質是不一樣的,對于身體素質差、有基礎病的學生,如果為了達到標準的運動心率,可能會出現心率過高,不利于身體健康甚至造成損傷。對于健康的學生來說,在練習過程中心率過低,達不到課標要求的運動心率,也就達不到增強體適能的效果。所以說結合銳取yCat信息技術顯示的數據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的融合,促進健康發展。
3.2.2 教材的前提性
專研教材,設計好本課運動強度及靈活調整教學內容的預設,是上好本課的前提,本課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還是展評課、考試課,課的類型不同,所表現的運動負荷和強度也是不同的,要根據課的強度進行合理的輔助教材的搭配來達到《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要求。原則上采用運動負荷的強弱搭配、中等聯合、練評相輔等方法,通過銳取yCat信息技術手段來檢測運動負荷強度的大小,并進行合理調整。
例如,在一節新授健美操課中,邊教邊學動作,運動負荷會比較小,如果整節課這樣下去,學生會感覺很枯燥、并且也記不住動作,運動強度也較低。這時,在合適的時間段,安排一組800或1000米的計時跑,運動負荷立刻補上。當然,有時也可通過展評比賽的方法來降低運動負荷。
如復習課,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復習所學的健美操動作,這樣持續下去,運動負荷會很大,這時可通過展評表演或比賽方法,讓學生在觀摩表演中得到放松和休息,使得運動負荷降下來。
總之,整節課的運動負荷量通過呈現的信息數據——實時心率、最高心率等進行合理的調控。
3.2.3 安排運動負荷的均衡性
在體育教學中,身體的發展是全面的。不僅通過銳取yCat信息技術的指標來控制運動負荷的大小,還要考慮負荷強度所作用的身體部位、所鍛煉的素質類型是否均衡等問題。
比如,在健美操的主教材發展了學生速度、耐力、力量的身體素質,那么在體能練習中考慮到發展身體素質的均衡性,對柔韌、靈敏、協調要進一步發展,可以做一些下叉、劈腿、旋轉等練習來起到對主教材的補充作用。
比如,上節課進行了大強度的仰臥起坐練習,那么本節課對腰腹肌的練習負荷要降低,原則上不再安排大強度同類的負荷練習。
再如,下節課進行健美操基本步伐的創編,那么這節課不要對下肢進行高強度的鍛煉,否則造成腿部肌肉拉傷,引起下節課步伐創編時,腿部無力、發酸、發抖的癥狀,進而影響教學效果。
3.3 有效直觀的運動負荷控制
在體育教學中,只要運動就會產生一定的運動負荷,運動負荷的產生會伴有一定程度的運動疲勞,教師可以通過口頭的形式詢問學生,同學們累不累?根據學生回答的程度“累死了、非常累、有點累、還好、不累、一點都不累”,同時結合銳取yCat信息技術顯示的數據可以判斷學生對運動負荷大小的承受能力。
還可以通過觀察的方法來判斷運動負荷的大小。觀察學生有沒有流汗、喘氣、身體動作的規范程度、以及臉色等的表現,再結合銳取yCat信息技術呈現的數據來判斷運動負荷的大小對學生的作用效果。通過直觀的詢問和觀察的方法結合銳取yCat信息技術呈現的數據來判斷學生所能承受的負荷大小,使學生體育課運動負荷的可量化得到落實,促進學生健康持續發展。
四、結束語
1.深入落實新課程改革下核心素養的理念,確保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意識,使學到的知識與技能、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運用到學習、鍛煉、競賽和日常生活中,真正把學科育人的理念落到實處。
2.身體練習必將產生運動負荷,學會應用信息化技術銳取yCat來合理安排運動負荷,保證在正確的強度下進行練習,更快的達成課程目標。
3.體育教學中,有效控制運動負荷的強度和大小,注重負荷安排的的要求和細節,使運動負荷的預設更加科學、合理、準確,更好地使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有機的融合。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季瀏.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主渠道——《課程標準(2017年版)》關于課堂教學建議的解讀[J].中國學校體育,2018(9).
[3]毛振明,賴天德.如何看待體育課的運動負荷[J].中國學校體育,2006(11).
[4]任慧琴.關于構建高校陽光體育運動信息化指標體系的研究[J].電子測試,2013(19):212-213.
[5]張潔.高校陽光體育運動信息化指標體系的構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46(03):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