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傳統文化蘊藏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展現出古人的優良品質,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精神素質。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挖掘教材中所涉及的中華傳統文化,在文字教學、古詩教學、課文教學中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引領學生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本質內涵,使學生深刻理解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美德,形成良好的精神素質,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語文;滲透策略;傳播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7-0078-02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ains rich spiritual connotations, shows the excellent qualities of the ancients,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piritual quality of student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volved in teaching materials, sprea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ext teaching,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and text teaching,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nable students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virtu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form a good spiritual quality, and then improv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Keywords】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Infiltration strategy; Communication channels
語文是小學階段教育的重點內容,包含了文字、古詩、閱讀、寫作等多樣化的內容,還涉及了中華傳統文化內容。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師越來越注重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與傳播,積極挖掘教材中所涉及的傳統文化,向學生傳授傳統文化的優良美德,使學生在接受傳統文化的同時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展現出的基本內涵及其重要性
(一)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歷史人物的智慧結晶,也是體現民族文化的基本內容。中華傳統文化與民族相關聯,體現出了民族的思想文化內涵。中華傳統文化展現出了各個民族的價值觀念,傳承了民族的道德和文化思想,呈現出民族的精神觀念。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涉及與思想相關的內容,而且容納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佛家文化及道家文化。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時不僅能學會為人處世的方式,找尋到精神的最終歸宿,深刻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刻哲理,還能提升道德品質。
(二)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重要的作用,關系到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精神素養,促進他們道德品質的提高,使學生向著古代優秀的人物學習,將他們作為人生的榜樣,學習他們優秀的精神品質。在語文學習中,學生能學習詩文中人物的優秀品質,了解到文天祥寧折不屈的精神素質,認識到屈原深刻的愛國情懷,將詩文中的情懷內化為自我的情感,逐步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有助于改變學生的生活態度,影響學生的人生價值觀,使學生逐漸成為積極向上的人,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傳播途徑
(一)滲透到文字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文字教學內容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在小學階段,教師應積極地將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到文字教學當中,研究出文字所蘊藏的文化內涵,發現人類文明的關鍵所在。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計出猜字謎的教學活動,通過字謎分析文字的結構組成,使學生加深對文字結構的認識與理解,對文字解析充滿探索的興趣,主動研究文字所涉及的傳統文化內容,進而激起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加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教師還應在課堂上講解每一個漢字的起源,帶領學生一起研究漢字的發展變化過程,使學生從漢字研究中了解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加深對傳統文化內涵的認知與了解。
(二)滲透到古詩詞教學中,增加學生對情感的領悟能力
古詩詞是文人墨客表達自我情感的一種方式,也是年代背景事件的一種呈現方式。小學語文教師積極地將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到古詩詞教學當中,引領學生研究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故事所蘊藏的深刻情感,使學生從古詩詞語句的探究中加深對年代背景的認識,分析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進而增加學生對詩人情感的體會。例如,在講解《贈汪倫》這首詩時,教師分析出李白對汪倫的依依不舍之情,帶領學生一同研究李白表達情感的方式,使學生懂得友情的珍貴之處,了解到中華傳統文化中表達友情的方式,逐步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
(三)滲透到課文教學中,挖掘出文化的精髓
教材中眾多文章內容都涉及中華傳統文化,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地挖掘課文中所涉及的中華傳統文化,抓住機會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印象,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傳統文化的精髓。例如,在講解《傳統節日》這一章節的內容,教師應引領學生探索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展示給學生傳統節日的起源,使學生通過故事了解到傳統節日的由來,明確傳統節日所涉及的精神素養。比如,針對端午節這一節日給學生講解屈原的故事,教師分析出屈原投江的原因,向學生展示出屈原的愛國情懷,使學生形成濃烈的愛國之情,自主向屈原進行學習,了解到端午節各個習俗所代表的含義,進而提高學生的精神素養,促進他們綜合品質的提高。
(四)營造傳統文化教育氛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課堂教學氛圍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心理。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營造出傳統文化教學氛圍,以文化氛圍去感染學生,使學生逐漸對傳統文化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熱愛研究傳統文化的內容,逐步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蘊。例如,在講解《北京的春節》這一章節的內容,教師帶領學生一同構造班級文化,將新年的氣象融入班級文化建設當中,使學生深刻了解到春節的習俗,感受到春節的氣息,逐漸擁有較高的人文素養。
(五)聯系實際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生活與語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為改革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師應在實際生活中傳授給學生中華傳統文化,挖掘出實際生活與傳統文化之間存在的聯系。例如,在講解《為人民服務》這一篇文章內容,教師帶領學生挖掘生活中與服務相關的案例,引導學生向這些服務者學習,使學生了解到貢獻的重要性,學到服務者身上的優良品質,進而成為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杰出人才。
三、結語
近年來,素質教育備受教育部的關注,成為當前小學階段教育的重點內容。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滲透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挖掘教材中所涉及的傳統文化,以傳統文化來強化學生的思想情感,提升他們對價值理念的認識,使學生加深對傳統文化的掌握與理解,真正傳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他們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鄭嘉新.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和傳播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30).
[2]孫海燕.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滲透和傳播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28).
[3]魏立峰.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滲透和傳播研究[J].學周刊,2019(05).
作者簡介:汪東瑋(1978.9-),女,漢族,江蘇啟東人,本科,副高,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