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碧福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處于人生的關鍵時期,猶如一塊玉石,需要教師細心雕琢。在當下的語文教育過程中,需要滲透德育教學,以教育為本、德育為先,讓學生在感受語文知識魅力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充分發揮德育教學潤物無聲的作用。文章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教育的意義,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教育的具體途徑,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充分挖掘現有的語文教材內容。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滲透
小學語文教學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做好教材核心內容的管控工作,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實際案例、生動語言的作用,引領學生領會和體會語文教材含義的同時,更好地感知德育教學,全面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目前,隨著素質教育不斷發展,德育教學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這是教師需要思考的現實問題,語文教師擔負著讀書育人的重要職責。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努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實現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意義
語文教師不僅要注重語文知識的講解傳授,還應該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更好地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追求理想,讓學生在德育教學中如沐春風。不管是哪個學科,都離不開德育教學,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基礎性學科,和德育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由于小學生的社會閱歷較少,對于知識來說,他們的感知能力不高,很多學生無法判斷是非善惡,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教師需要強化小學生的德育教育,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結合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明確語文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現有的教材,對課堂上需要講解的內容合理的安排,注重德育教育的階梯性。小學語文各個教學環節,不管是語文課文的講解,還是寫作、閱讀教學,都應該滲透必要的德育教學內容,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而能夠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質。
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途徑
(一)巧妙使用語文德育教材
小學階段是養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在教學過程中與其使用枯燥無味地講解,不如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充分使用語文課文中的德育素材,深度挖掘每個單元的主題內容,將語文教師作為挖掘單元教育的核心內容,根據每個單元主要任務設置德育內容,具體的設定每一節課的德育內容進行滲透,有機地結合語文課文。教師為了實現教學和德育的融合,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例如,部編版教材二年級(上)《黃山奇石》這一模塊,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讓學生在瀏覽閱讀文章以后,描繪黃山奇石的奇麗,景色秀麗,在感受意境的同時,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在教學時,播放黃山四絕的鏡頭,讓學生感受黃山奇石所具備的獨特美,了解黃山奇石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讓學生有進一步的了解和欣賞黃山奇石的強烈愿望,帶著濃厚的興趣步入新知識的探索。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創設具體的活動情景,讓學生感受到黃山奇石獨特的美,受到文化的熏陶。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內容,選擇自己喜歡的奇石進行研讀。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用配樂、齊讀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感。進而,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親近自然,讓學生感知在界中美好事物,更愿意去觀察、去探索,讓學生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在備課時還需要抓住每個單元的主體思想,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讓學生愛上語文。尤其是在語文課文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和尊師明禮、誠實守信相關的課文,使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不同故事背后的教育內涵,加強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的滲透,通過品讀優秀的閱讀作品,讓他們了解個人情感以及文章內涵,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
(二)豐富德育教學方法
一直以來,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都離不開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尤其是古典詩詞,在反復精讀過程中,能夠感知中華文化的魅力。以及極深的意境,很多古詩文都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陶冶他們的情操,教師可以使用抑揚頓挫的誦讀方式,讓他們感受古詩詞的音律美、節奏美,引導學生對古典文學有一個大概的認知,在文章誦讀過程中更好地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情感,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而升華自己的情感。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在進行古詩詞學習中展開聯想和想象,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腦海中呈現詩歌中美好的情景,進而獲得美的體驗,教師也可以使用敘事性極強的詩詞,通過表演的方式進行呈現。在當下的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融入德育教育,由于小學語文教材閱讀內容眾多,不同的章節涵蓋的內容是不同的,表達作者的情感也是不同的。
第一,在進行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文章主旨。在實際語文教學中為教師應為學生贏得更廣闊的閱讀時間,讓他們在閱讀體驗感知中和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融合,及時地表達學生自己內心的聲音和想法,實現德育教育。
第二,挖掘語文教材細節教育。愛是人生永恒不變的主題,在生活和學習中,學生都渴望得到關愛。例如,《小蝌蚪找媽媽》部編版教材二年級(上)。讓學生更好地感知母愛,通過以上內容引導學生怎樣去關愛自己、關愛別人。在初學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文時,學生可以通過第一次瀏覽課文,感知青蛙就是小蝌蚪的媽媽,以后找出青蛙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兩者之間的外觀差別。緊接著拋出問題,小蝌蚪變成青蛙要發生什么?通過多種方式挖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課題作為切入點,可以出示小蝌蚪有趣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觀察。通過鯉魚和烏龜媽媽的幫助,小蝌蚪進一步了解自己媽媽的特征,進而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教學可以圍繞兩條主線進行開展,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細節教育內容。在關愛他人,幫助他人中實現情感的升華,教師在語文課堂上也可以使用情景式教學方式,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促進學生心理發展,可以適當地策劃親子活動,讓更多的家長融入班集體活動中的學生,創造快樂溫馨的教學環境,真實體會到父母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