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瑞紅
摘 ?要:高中階段美術教學中學生美育品質的培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著非凡的意義,故筆者從情景化教學策略、欣賞能力及藝術語言能力三個方面來探究學生美育品質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美術;美育品質;藝術;培養策略
高中階段,美育品質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的發展和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學會審美,在審美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在審美中構建自我健康人格。故新時代中學生美育品質的培養亟待加強和改進,中辦、國辦下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說明對學生美育品質的培養刻不容緩。學生美育品質的培養是我們教育教學工作中值得研究的一項全新課題,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美育品質的培養,讓學生學會發現美、認識美、欣賞美,在美的體驗中豐富和完善自己。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要從“術”的階段上升到“美”的階段,美即美育,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一幅優美的畫作,在欣賞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精神體驗,完成美的人格建構,進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美育品質。如何在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美育品質呢,筆者嘗試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運用情景化教學策略來提升學生的美育品質
審美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很模糊,難以界定。因此這就需要運用情境化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完成審美能力的構建。如果只是讓學生一味地去欣賞畫作,不教給他們方法,就算每天讓學生在名畫中學習,也不會有任何長進。對美的認識,需要循序漸進式的熏陶與感染。
比如,我們在美術課上,可以把同學們帶出教師,讓他們觀察藍天、觀察日出,觀察校園中的一草一木,在觀察中讓學生品味思考,然后讓學生把自己捕捉到的美的瞬間通過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在這種情景體驗中,學生心中美的意識就會被激活。他會在美的體驗中感受到自然的偉大美好,形成自己對美的判斷。筆者曾經把學生帶到田野中、帶到山林中去體悟觀察,去采風寫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鍛煉,筆者發現這些學生有一個驚人的變化,他們能夠用藝術語言來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開始留心和閱讀一些美術方面的理論書籍,并且能夠運用一些簡單的美術理論知來解讀分析一幅畫作。因此情景化教學策略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美育品質,學生在形象中看到了抽象之美。
二、培養學生賞圖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欣賞
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有別于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不再局限于學生構圖能力的培養,而是培養學生讀圖的能力,讓學生在欣賞中去構建自己的美術理論,進而提升學生的美育素養、培育學生的美育品質。要讓學生在欣賞畫作中完成自我審美的構建,需要培養學生用美術語言來描繪具象藝術、意象藝術和抽象藝術等不同的美術形象。讓學生知道具象藝術、意象藝術和抽象藝術的區別。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美術理論后,能夠自己用一些專業的美術術語去分析欣賞一幅畫作時,那么學生就具備了基本的美學能力。
筆者曾讓班上的學生們欣賞西班牙畫家薩爾瓦多·達利《記憶的永恒》,學生們在初看到畫作是,一臉愕然,一頭霧水,不知從何談起。于是筆者向學生們講解了抽象藝術的概念,并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抽象藝術。在筆者的分析講解下,學生們終于從《記憶的永恒》這幅畫作中讀出了超現實的迷亂這一主題,他們知道了從什么角度來欣賞這幅畫作。因此學生的讀圖能力決定了學生的欣賞水平。當學生學會了欣賞,學會用美術的語言來解讀一幅畫時,他就具備了初步的美學素養,也為其美育品質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三、強化學生的藝術語言的培養
藝術語言不同于文學語言,一幅畫作中鑲嵌著豐富的語言意蘊,藝術家想通過畫作來展示自己豐富的語言世界。色彩就是語言,線條就是語言,這就是藝術的魅力之所在。線條的疏朗代表的是一種語言符號,色彩的艷麗明暗代表的是另外一種語言符號。因此在高中階段的美術課堂教學中,要強化學生的藝術語言的培養,教會學生用藝術語言來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過藝術語言的形式展示給同學。在藝術語言的展示中,同學們的情緒和壓力會得以釋放,心靈會得到舒展。在藝術語言的熏陶中,學生內心的美就會被喚醒,他們就會在夕照云嵐中感悟到自然之美,他們就會在故鄉的風土人情中去用藝術語言來表達自我。藝術語言能力的形成也有助于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塑造他們的精神品質。
曾經有一個同學因為家庭變故在精神上受到了刺激,變得郁郁寡韓、內向自閉。于是筆者就嘗試讓他用藝術語言來展示自己、釋放自己,后來在這種語言的轉換中,他發現了生活中的萬象之美,他對美術格外熱愛,他在繪畫創作中完成了自我審美能力的構建。只有強化學生藝術語言的培養,才能讓學生在美的天地中去用色彩符號來表達自己。藝術語言就其本質而言就是一種符號語言,通過這種具象化的符號語言可以捕捉美的鏡像,可以感受美的力量。藝術語言的形成對學生美學品質的培養和提升能夠起到助推作用。
總之,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中學生美育品質的培養是復雜而艱難的,需要美術教師們運用自己扎實的專業素養和高超的教學智慧不斷地去實踐。筆者所探究的情景化教學策略是學生美育品質培育的基礎條件,只有通過反復的情景化刺激,才能夠給予學生美的體驗認知,當學生具備了美的體驗認知后再去教會他們欣賞的能力,當學生具備了欣賞的能力,也就具備了藝術語言的輸出能力,其美育品質就會得以形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魚江,張宇民.美術教育中學生審美品質和能力培養的方法和途徑[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7(007):95-97.
[2]杜立紅.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4(043):18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