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遠琴
摘要:《課標(2017版)》把英語的學科核心素養歸納為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1。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是基于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以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闡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不僅僅是一個抽象概念,還是可教、可學的,它是可以在課堂教學及學生學習過程中落實的。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從情境、問題、活動、日常交際進行切入,貫穿學生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的培養與發展,最終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進而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英語;核心素養;課堂教學策略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核心素養”一詞成為了教育界最受關注的詞之一。結合個人七年的初中英語教學經驗和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認為我們平時的初中英語課堂從過去單純地強調語言目標過渡到了貫穿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的培養與發展。那么,為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
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教學。
一、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而語言是人類重要的思維和交流工具,也是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條件。所以,英語學科的學習總是發生在一定的社會“情境”中,與人類的一切社會活動息息相關。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借助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去對新的知識進行學習。即以英語情境教學法為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以單元整體教學為切入點,重視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落實。
初中學生意志力不堅定,自控能力較差,也比較好動。因此,在平時的課堂中,需要教師創設與他們緊密聯系的真實生活和社會情境,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
例如:在人教版初一上冊英語教材《Go for it!》中的“How much are these socks?”這一單元,整個教學程序的設計就是以“shopping”為話題,創設一個去商店購物的真實環境,借助shop assistant和customer的購物情境來學習目標句型,對物品及其價格進行描述,讓學生產生大量的語言輸出。同時,培養學生養成節約用錢的生活習慣以及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二、問題化教學,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思維品質指的是與英語及英語學習有關聯的思維品質,包括在理解語篇的表層信息之余對語篇的邏輯框架、主題意義、作者觀點、情感、意圖等有更深的挖掘,還包括從認知的角度理解英語中概念詞的內涵和外延意義、通過英語學習新的概念以及了解英語使用者的思維方式等2。問題是思維的起點。與過去的初中英語課堂相比較,現在的英語課堂教學擺脫了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而是精心設計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探究,以此來訓練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三英語教材《Go for it!》中的“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這一單元的大閱讀“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時,通過問題“Are you allowed to make your own decisions at home?What kinds of decisions? ”來激活學生的主動思維。進入課文后,在提出“What kinds of problems does Liu Yu have?What is his opinion about it?” 等問題幫助學生自己從語篇中去找到答案,從而掌握本文的主旨大意。在處理完本篇課文后,給學生在設計一個Deep thinking-- “If you are Liu Yu ,will you agree with your parents?” ,讓學生認真思考,并進行對話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們會針對這個問題給出自己新穎的回答,也會對本文進行深層挖掘。在對問題的思考、討論和發表觀點中,學生思維品質得到了很好地鍛煉。
三、加強英語口語交際,設計多種形式的英語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則是西方英語世界的民族文化載體,他蘊含與凝聚著西方民族長期積累的社會生產生活經驗、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價值觀念、思想淵源等3。因此,為了讓學生習得優秀的西方文化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交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三英語教材《Go for it!》第十單元《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這一單元時,利用pair-work讓學生進行大量的對話,掌握Brazil、the United States、Japan、Mexico、Korea等國家的見面問候禮儀,在掌握了這些的基礎上,在利用Role-play這一環節讓學生扮演不同國家的人來演示他們的問候禮儀和中國的問候禮儀的不同之處。由此掌握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當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平時的英語課堂上,除了設計pair-work、group work、role-play最基本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外,教師還需重視發展與豐富英語第二課堂,通過豐富的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4. 如課外閱讀活動、辯論賽、英語短劇表演等。此外,對教學活動進行情感加工,鼓勵學生“從做中學”,并結合教材話題與活動主體,倡導學生個體進行文化感悟等也有助于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5。
總之,對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探討、落實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作為一線教師,要不斷探究、探索出以英語核心素養為導向,適合自己和學生的課堂教學策略,使核心素養真正地在平時的教學處得以落實、為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