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
摘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學困生,由于他們數學基礎較弱,所以在學習時會出現較多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微課為學困生呈現符合其學習和認知水平的素材,在有限的時間里拓展學習內容,完善教學方法,在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水平。本文結合了當前數學教學情況,探討小學教師利用微課促使學困生個性化學習的相關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困生? ?微課轉化? ?個性學習? ?教學策略
一、整合學生問題,及時歸納和總結
從調查數據來分析,學困生基本上都存在一些具有共性的學習問題,包括數學基礎較差、對知識點理解有偏差、思維方法錯誤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困生的學習特點出發,總結和歸納學生的學習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措施,確定微課的重點內容。
如在教學“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時,教師要重點關注和發現學困生的學習問題,總結和記錄學困生上課表現和回答問題狀況。如有的學生不明確條形統計圖的統計方法,有的學生理解不了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之間的關系等。對這些問題,教師要一一記錄,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如對前者,教師在課后可以用微課的形式呈現條形統計圖的統計方法,讓學生了解條形統計圖的統計過程和方法;對后者,教師可以將數據計算與統計圖圖樣對比,然后讓學生選取數據中的眾數,結合統計圖劃分眾數的分布區間,引導學生思考平均數、眾數與條形統計圖之間的關系,以此加深學生的認識。
二、了解學生學習特點,促進學生個性學習
小學生的思維、學習方法各有不同,學習方法也相差較大,這在學困生身上尤其明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將學生一概而論,要正確認識并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結合微課和網絡資源呈現較多的學習素材,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
如“圖形的運動”這節課涉及圖形的平移、旋轉,以及空間多面體的形成等知識點,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如有的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較好,根據文字描述就能想象出圖形的平移和旋轉;有的學生思維相對較弱,需要借助實際物體的空間移動才能理解課本內容。因此,教師要結合不同的教學方法展開不同的教學引導。如對前者,教師可以講述有關物體運動的特點,如結合圖形的幾何特點和運動軌跡想象和思考;對后者,教師可以用微課的形式,從簡單圖形的運動平移到復雜圖形的旋轉運動,讓學生先有一個充分的認識,然后教師再結合圖形特點來引導學生思考和想象,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推動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基于學生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案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案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應該一成不變,而要結合數學教與學的本質——靈活性和縝密性,及時接收學生的學習反饋信息,將學生遇到的問題、學習重點和難點都呈現在微課中,再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案。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幫助學生完善學習方法和知識框架,提高課堂教與學的質量。
如在教學“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時,一些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對異分母的運算方法認識不夠,通常會出現計算錯誤的現象。因此,教師要調整教學方案,以微課的形式重點突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從計算方法和例題方面綜合講述。首先,教師可以先講述同分母的加減法,然后逐步過渡到異分母的加減法,重點講述異分母的加減運算法則;其次,在學生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后,教師再以微視頻的方式呈現大量適合的例題,然后讓學生由簡及難地計算;最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一些計算技巧,如特殊分數和化為小數相加減等。總之,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學習實況調整教學方案,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偉紅.小學數學基于微課轉化學困生的個性學習[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9(1).
[2]龐麗.小學數學基于微課轉化學困生的個性學習[J].新課程(教研版),2018(7).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河口鎮第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