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妙霞



摘要:新課程改革要求建立促進學生和教師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既要關注過程評價,又要關注結果評價,并以此實現評價的最大效益。基于此,本文從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主體互動化這三個方面入手,巧妙地激發學生的口算興趣,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旨在有效改進學生口算速度慢的現狀,提高學生的口算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 多元評價? 口算
《新課程標準》對數學課程的評價作了全面而精要的論述,并明確指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橫峰小學從2012年開始對小學低段學生進行口算過關考核,要求一年級、二年級的學生5分鐘答對60題為合格,答對80題為優秀,并評出優秀班級和過關班級,將提高口算教學效率和學生計算正確率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一、由一次口算考核優秀率不高引發的思考
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橫峰小學提高了對學生的口算要求,要求學生5分鐘答對70題為合格,答對90題為優秀。然而,在本次過關考核中,學生的考核成績并不理想(如表1所示)。
考核結果讓筆者陷入了深深的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的口算水平不高呢?
二、把脈學生,剖析原因
在平時的口算教學中,筆者特別重視學生對口算算理的理解和口算方法的掌握,可是學生的考核成績仍不理想。于是,筆者進行反思,并請教了同級段的同事,發現學生在口算速度上存在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不主動,興趣淡
口算練習單調枯燥,所以很多學生缺乏興趣,也沒有意識到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口算題。由于沒有調動學生口算練習的積極性,且缺少評價機制,學生在家只是機械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口算作業,并沒有加快自己的口算速度。
2.不熟練,練得少
個別學生由于在一年級時沒有熟練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點,加上平時練習也比較少,導致對二年級“100以內的加減法”這一內容掌握得很慢。而筆者平時側重給學生練習“100以內的加減法”,導致學生乘法練習比較少,乘法口算速度明顯比加減法口算要慢。
三、對癥下藥,采取對策
俗話說:“對癥下藥方可治愈疾病。”醫生治病,要先知道病因才能對癥開藥,方能藥到病除。而作為教師,筆者分析了學生的口算速度慢的現象后,找到了“病因”,然后“診治”學生的口算速度。最后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對癥下藥: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口算興趣;多元化的評價內容,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互動化的評價主體,調動學生的口算熱情,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口算水平。
1.評價方式多樣化,激發學生的口算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評價方式各具特點,教師應結合評價內容和學生學習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評價方式,以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反映學生的進步歷程。筆者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了以下措施:
(1)每周一測,評“進步者”
筆者每個星期選定一個時間給全班學生測試一次口算,評選出有進步的學生,并給予獎勵。這樣不但能定期檢測學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能調動學生的口算積極性。筆者對所任教的二(1)班進行了記錄(如表2所示):
實踐證明,評價機制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口算練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回家也能積極練習,口算速度明顯得到了提高。
(2)每天一練,評“勤練者”
除了每個星期測評一次外,筆者也注重學生平時口算的評價。筆者改變了之前一個星期發一張口算紙進行練習的方案,每天給學生發兩張口算紙進行練習,對按時完成練習且能多練的學生,筆者會給予一定獎勵,無形中激發了學生的口算練習興趣。
雖然物質獎勵微不足道,但對小學生來說,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能激發他們的口算練習興趣,從原來的被動低效練習轉變為現在的主動高效練習,加快了口算速度。
2.評價內容多元化,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
評價最主要的意圖不是證明,而是改進。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生的口算練習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筆者對學生的口算內容進行多元化評價,針對個別學生的問題,通過過程性評價幫助他們解決,有效加快了學生的口算速度。
(1)計算歸類甄別評
通過每周的測評,筆者發現有些學生的成績不穩定,有些學生擅長加減法口算,可乘法口算成績不佳;反之,有些學生擅長乘法口算,加減法口算成績不佳。針對此類學生,筆者從口算題庫中進行歸類,側重幫助學生練習薄弱的題型。如加減法的口算可以這樣歸類,如圖1所示:
對加減法進行歸類后,筆者對學生的計算進行甄別評價,把重心轉移到學生薄弱的題型上,側重練習算得慢的題型,以求熟練該類題型的計算,從而有效加快學生的口算速度。
(2)習慣糾正幫扶評
無論做什么事情,學生專注力的高低與完成時間都成正比,在口算時,速度快的學生往往注意力集中,不會受其他事情的干擾。因此,在口算練習評價中,筆者注重評價學生的口算習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通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來加快學生的口算速度。
3.評價主體互動化,調動學生的口算熱情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口算評價中,筆者開展師生言語激勵評、生生之間互助評等,由單一評價走向多元評價,使得口算練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口算興趣。
(1)師生言語激勵評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言語激勵性的評價方式,有利于學生樹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點燃學生探索數學學習的熱情,更好地實現數學教學評價的實際效益。在口算練習上,針對學生年齡小,對口算練習沒有持之以恒的耐力這一問題,筆者通過巧妙的話語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查找自己的不足,自主總結學習方法。
如在學生加快了口算速度后,筆者會這樣評價:“你真棒,又提高了一個水平,繼續加油哦!”當學生的口算出錯較多時,筆者會這樣評價:“要仔細啊!想一想錯在了什么地方?”當學生總是追不上別人的口算速度時,筆者會這樣評價:“別灰心,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再加加油,你會更棒的!”
實踐證明,教師對學生進行言語激勵性的評價,有助于學生建立自信心,調動口算練習的熱情。
(2)生生之間互助評
口算練習過程并不是單純的口算訓練,而是伴隨著練習、評價、反思、改進、再練習的綜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評價能有效提高口算水平。
如針對口算速度慢的學生,筆者把這些學生組成一個小組,每個學生每天利用5分鐘進行口算練習,練習完讓學生兩兩交換,進行評價。水平相當的學生在一次一次的練習中,都會產生你追我趕的動力,提高了學生的口算水平。同時,教師將這些學生的進步記錄下來,讓學生回顧之前的口算歷程,慢慢意識到自己的進步,激發學生的口算熱情。
通過為期兩個多月的評價訓練,筆者兩個班上的學生在第二次口算考核中成績喜人,優秀率達到了90%以上(如表3所示)。
參考文獻:
[1]黃執術.合理運用課堂評價,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性[J].教育理論研究,2011(2).
[2]趙中魁.淺議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低年級學生口算訓練效率的提高[J].中國校外教育,2018(6).
[3]李秀萍.低年級口算訓練方法之我見[J].小學教學參考,2016(6).
[4]李國長.關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2).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嶺市橫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