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開智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廣大教師紛紛研究不同的課題,摸索不同的教學模式,讓課堂精彩紛呈、碩果累累。本文總結了讓枯燥單調的計算練習變得生動起來的方法,以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計算練習? 練習設計
一直以來,教師、學生、家長都認為,學好數學的關鍵是掌握應用題,至于計算,只要多算算、算認真一點就行。在實際的教與學中,教師只是按照課本中的習題,按部就班地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核對答案,或者使用題海戰術鞏固便可。這種“教師出題,學生埋頭苦干”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師以練習為練習的教學目的,學生為練習而練習的機械性方法,不僅枯燥無“味”,還枯燥無“為”,無法達到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效果。隨著新課程理念的發展,大家不再以計算之“小”而不“為”,開始探索計算課,改革計算練習設計。那么,教師該怎樣設計練習,調動學生計算的積極性,使計算練習舊貌換新顏?筆者認為,不妨從下面幾點入手:
一、關注多元價值和學習心理,體現趣味性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學生是否對作業感興趣,在于作業形式和內容是否具有新穎性與趣味性。內容枯燥且形式單一的作業會讓學生感到乏味,而新穎、趣味盎然的作業則可以讓學生感到興奮。只有將培養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開發與活動巧妙地聯系起來,尊重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認知特點,教師才能將練習設計得更生動、有趣。
1.追求表達形式的多樣性
教師應改變過去呆板、單一的作業形式,在題目要求方面,力求創設讓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形式,使計算練習成為尊重學生主體意識的數學活動。如口算題改為“數學直通車”,筆算題改為“神機妙算對巧快”或“粗心大意回收站”等。
2.追求練習內容的游戲性
游戲性練習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師常用的游戲練習方式包括找朋友、對口令、編兒歌等。比如,在“加和減”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游戲題來考查學生,讓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加練習的樂趣。
二、關注計算方式和數學問題,體現科學性
計算方式有很多種,包括口算、筆算、估算與計算器計算等。不同的計算方式具有不同特點、不同適用范圍,但相互之間存在緊密聯系。口算通常是探索筆算與估算方法的前提,筆算常常是多個簡單口算式題的組合和應用,估算結果能夠檢驗筆算結果的合理性。計算器計算除了能大幅度擴大筆算的數值范圍,解決一些比較復雜的計算問題,并探索計算規律,還能為驗證筆算與估算的結果提供新方式。所以,在設計各課時計算練習時,教師應以學習內容為依據,合理安排口算、筆算與估算習題,同時鼓勵學生應用學過的計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關注技能目標和日常安排,體現連續性
第一,按照一定順序設置課時練習、階段性練習、單元練習和期末練習。與課時練習相關的,主要是計算中最基礎且最重要的部分,可以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算理并掌握算法;階段性練習不僅有消化與強化的作用,還涉及一些變式練習,可以引導學生理解計算方法;單元練習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掌握相關計算方法,了解計算方法的關系,歸納階段性學習過程和成果,更好地掌握計算方法,增強計算能力;期末練習是引導學生立足于必要的回顧與反思,深入認識有關計算知識發生與發展的基本頭緒,展現各領域內容間的關聯和綜合,進一步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第二,在非計算教學單元中合理增加設計一些口算、筆算和估算練習,有利于學生對計算過程與方法保持理解和記憶,防止由于一段時間沒有復習而降低計算能力。
四、結語
在設計計算練習時,教師應綜合考慮計算學習多元價值和學生的數學學習心理,做好計算方式上的內在關系處理與練習內容的合理配置,掌握時間分配上的隨意性和連續性,探究練習中的開放性和封閉性,防止學生進行機械重復的練習,從而保證了練習效果,提高了練習質量,激發了學生計算的興趣,最終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關文瑩.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J].黑河教育,2020(3).
[2]曾麗娟.如何開展小學數學計算教學[J].江西教育,2020(12).
(作者單位: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新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