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峰
摘要: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少量的人力、物力、時間、精力的投入下,事半功倍地獲取更好的教學效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本文分析了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以期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趣味實驗? 初中化學? 應用
在新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初中課程教學在不斷的改革和完善,教學理念和思想也隨著社會的發展在逐漸更新。為了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教學課堂,教師要精心構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課堂環境,吸引學生自主投入學習,利用課堂實現學生的自主化、合作化、探究化學習,全面強化學生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要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通過個性化的課堂教學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并加入趣味化的化學實驗,不斷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一、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是課程開展的基礎,可以保障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學目標主要包括教學的主要內容、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學生的學習水平等,這對教師選擇教學策略具有很大的影響,也是課堂教學的靈魂。通過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制訂適合學生的教學流程和模式,并針對學生的學情制訂合理的教學策略。因此,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要制訂教學目標、認真備課,鉆研教材,掌握課堂上所需要的知識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實際教學。
二、引入生活素材
化學來源于人們的生活日常,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回歸生活,將生活和化學課程結合在一起。在傳統的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不愿意開展自主學習,并且化學課程內容沒有和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結合,教學內容脫離了生活,導致很多學生認為化學是一門學不好、難學的課程,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化學教學。
實際上,化學是一門來自生活的自然學科,且最終為生活服務。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實際生活和化學課程內容結合起來,這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此外,在開展初中化學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將生活素材有效滲透到中,讓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如在教學“氧化還原反應”的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例結合在一起,設計如下問題:“削過皮的蘋果在空氣中放置的時間久了會發生什么樣的反應?為什么會出現褐色的斑點?綠茶泡的時間久了為什么會變成咖啡色?”通過探究這兩個問題,讓學生了解氧化反應,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為他們后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創設趣味情境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多媒體教學設備和計算機網絡技術也逐漸成為課堂教學中頻繁出現的設備,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不僅如此,新課程改革也強調要提高課堂活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相對于傳統的知識傳播,將信息技術和設備有效引入課堂教學,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加豐富的信息,且無論是在聲音、影音等功能上,還是在其他方面,都會對學生的聽覺、視覺帶來刺激,使學生獲得不一樣的學習體驗。但是,如果教師只是通過課本上枯燥無味的圖形和文字呈現教學內容,學生是無法有效理解課本內容的,也無法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這對初中化學教學具有很大的消極影響。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創設趣味化的教學情境,展現傳統課堂上無法展示的實驗,能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
如高爐煉鐵的原料有焦炭、含鐵礦石、天然富塊礦、燒結礦、球團礦、熔劑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將礦石中的二氧化硅轉變為爐渣)等。高爐生產時,從爐頂裝入含鐵礦石、焦炭、熔劑石灰石,從爐子下部的風口吹入經預熱的空氣。在高溫下,焦炭(有的高爐也噴吹煤粉、重油、天然氣等輔助燃料)與鼓入的熱空氣燃燒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爐內上升過程中利用一氧化碳除去鐵礦石中的氧,從而還原得到鐵,煉出的鐵水從出鐵口放出。含鐵礦石中未還原的雜質和石灰石等熔劑結合生成爐渣,從出渣口排出。產生的煤氣從爐頂排出,經除塵后,又可作為熱風爐、加熱爐、焦爐、鍋爐等的燃料進行二次利用。高爐冶煉用的原料主要由含鐵礦石、焦炭和熔劑石灰石三個部分組成。高爐冶煉的主要產品是生鐵,以及副產品高爐渣和高爐煤氣。煉鐵的原理化學方程式:FeO+CO=Fe+CO2、Fe0+C=Fe+CO。煉鐵的原理是將含鐵礦石、油、煤、焦炭等原料放入高爐中加熱,將鐵中的氧奪取出來從而形成鐵的過程。
生鐵是高爐產品(指高爐冶煉生鐵),而高爐的產品不只是生鐵,還有錳鐵等,屬于鐵合金產品。錳鐵高爐不參加煉鐵高爐各種指標的計算。高爐煉鐵過程中還產生副產品水渣、礦渣棉和高爐煤氣等。煉鐵的原理(怎樣從鐵礦石中煉出鐵)是用還原劑將鐵礦石中的鐵氧化物還原成金屬鐵.鐵氧化物(Fe2O3、Fe3O4、FeO)+還原劑(C、CO、H2)鐵(Fe)。煉鐵過程方程式:第一,造氣:CO2+C=高溫=2CO;第二,煉鐵:Fe2O3+3CO=高溫=2Fe+3CO2;第三造渣:CaCO3=高溫=CaO+CO2↑、CaO+SiO2=高溫=CaSiO3。
四、增強課堂趣味性
除了初中化學課堂的導入環節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外,課堂的實驗過程也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教師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機會,利用趣味性實驗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燃燒熱能源”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簡短的游戲環節。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今天老師回家要生火做飯,可是家里只剩紅磷、白磷和一杯開水了,那么老師能不能把火點燃呢?”這時,學生會被教師的問題吸引,思考到底能否將火點燃。此時,教師可以將三種物質發放到每個小組,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獨立探究答案。但是,教師也要給出一定的時間限制,以此激勵學生更快地找出正確答案,避免浪費課堂時間。如此一來,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符合當前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也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玉梅.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8).
[2]孫星艷.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5).
[3]張瓊.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3).
[4]侯國斌.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教育觀察,2020(7).
(作者單位:甘肅省正寧縣山河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