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年生
摘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思想教育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語文學科,要想學好語文這門學科,教師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思想工作做好了,就會產生學習興趣,所以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語文學科中的素材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語文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 滲透? 思想教育
語文作為小學教學中的基礎學科,自然少不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素材。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滲透思想教育,將語文教學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教育與人文素質,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呢?
一、深鉆教材,了解語文教材的編排意圖
從學科聯系和學科思想教育的角度來看,小學語文課程和教材首先關注的是人類悠久、燦爛的文化,是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特別是對他們人文情感的熏陶。多年來,語文教師見到的多種小學語文教材無不充滿了人類豐富、美好的情感,不僅是在被選作課文的童話、詩歌、散文、小說里,是在編者精心設計的練習里,在與學生的任何語言交流中,還是在大多數的實用文體中,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人類應有的美好情感。如果說,文以載道的“道”中除了政治思想內容之外,還應包含人類所有的燦爛文化和美好情感的話,那么文以載“文(文化)”或文以載“情”則是語文學科的一個顯著特點。
二、將思想教育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教師的教學工作主要是在課堂中進行的,課堂教學以語文教材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由于語文教材中有大量關于思想教育知識的內容,教師如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想教育,那么學生在理解課文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思想教育目標也能夠順利得到實現。
首先,將思想教育融入漢字教學。在教學時,教師應該注重合理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內容和思想內涵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讓學生在探究文章中心思想的同時,研究作者的語言表達運用方法,使學生既理解文章的含義,又增強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其次,教師可以適當地把課本中的內容轉化為思想教育的教材,讓學生多學習文章中的優秀人物;最后,教師可以將情景化教學模式引入思想教育,運用多媒體設備等創設教學情境,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三、將思想教育融入課外的教學過程
一方面,教師應該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融入思想教育。相對于課本知識,課外知識更加全面豐富,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識積累程度不足,學習領域較為狹窄,但是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需要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與知識作為支撐,教師只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才能夠減少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遇到的阻礙。同時,教師應該注重擴展學生的學習領域,注重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引入跨學科的學習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推動思想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四、將思想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實踐
教師在小學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知識的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化水平與語文素養,并且能夠真正把思想教育知識不斷地運用到生活中。為了使這一教學目標順利實現,教師還應該策劃一些綜合性的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演講比賽,或者仔細調查與研究自己生活的小區里的好人好事。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得到很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得到很大激發。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事件向學生教授有關思想教育知識,然后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教育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為一項綜合性的學科,思想性極為豐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與滲透思想教育知識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科的特點,將小學語文教學與思想教育充分結合,在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在潛移默化中極大地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作者單位:濂溪區虞家河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