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蘭

【摘? ? 要】“以音樂為本,以育人為本”這是新課標對于小學音樂提出的要求。小學音樂課堂的優化設計,需要圍繞著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進行,強調學生的體驗,關注學生的實踐,確保學生對于音樂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由此進入活化的小學音樂學習課堂。在這樣的教育新形勢下,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如何優化音樂課堂,對此進行了積極嘗試和探索。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音樂;音樂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1-0138-02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 Optimization Strategy Under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No. 2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n the North Shore of Meizhou Bay,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WU Fenglan
【Abstract】"Music-oriented, education-oriented" This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around the cultivation goal of core literacy, emphasizing student experience, paying attention to student practice, ensuring that students have a certain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music works, and thus enter the active primary school music learning classroom . Under this new educational situation, how to optimize the music classroom for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teachers has been actively tried and explored.
【Keywords】Core literacy; Primary school music; Music classroom
核心素養培育學生的價值觀,要求能夠將眼前的教育行為與未來學生關鍵能力和核心素質的發展關聯起來,著眼于未來,確保學生在未來在學科上有著持續的發展基礎。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將學生培養成音樂家,而在于讓學生喚起心中的音樂興趣,萌生音樂學習的欲望,并積極參與實際教學課堂的興趣。對于小學音樂教育而言,就需要站在核心素養培育的角度,實現課堂教學設計的優化,讓音樂教育回歸到藝術教育、美育的軌道上。基于小學音樂教學經驗,如何提升新時代下的音樂教育,優化課堂教學,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重塑音樂教學目標,提升課堂檔次
傳統的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大致內容為一首歌曲的基本演唱方法,關注的是“學會”,很明顯,核心素養培育視角下僅僅達到“學會”的狀態,可以將其界定為“蜻蜓點水”式的音樂學習,當課堂結束之后,學生與音樂之間就不再有關聯,甚至很快忘記了學習過這樣的音樂作品。為了改變這種淺層次的音樂學習格局,就需要從音樂學習目標重塑的角度入手,確保小學音樂課堂的檔次能夠得到提升。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簡譜)第三單元《賣報歌》學習環節,教師首先鼓勵學生去熟悉音樂作品,然后仔細去聆聽對應的音樂歌曲,在聆聽完畢之后,讓學生嘗試著去理解歌曲三段歌詞中小報童的不同心情,并且講述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變化,他的心情變化與歌曲節奏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這樣的問題在于引導學生進入歌曲主題的鑒賞中,這樣的歌曲故事情節很強,學生本身就帶著比較積極的心態參與進去,在教師設置對應問題之后,自然會步入音樂歌曲鑒賞中,還對于小報童的人物形象進行了分析,有學生說:“我覺得小報童有點兒像現在送外賣的叔叔們。”學生這樣的感悟,就是在將會音樂作品與自己的生活形成關聯,也是音樂鑒賞的重要表現。在此環節結束之后,教師鼓勵學生以分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選擇不同的段落,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開,這樣課堂的趣味性,音樂的魅力會得到更好的呈現,音樂課堂也會因此朝著更加有效的方向發展。核心素養要求優化小學音樂教學目標,其中就是要將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納入其中,慢慢實現學生自我表演質量的鑒賞,并且由此過渡到對歌曲的鑒賞,這樣就可以形成更加理想的音樂學習格局和氛圍。
二、推崇主動學習形態,實現課堂的翻轉
傳統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學習形態自然而然地成為教師為主導的灌輸性課堂,學生就處于相對被動的狀態,主動學習音樂的意識和能力會在這樣的學習形態中不斷弱化,這樣就難以實現小學音樂核心素養培育的目標。對此就需要積極推崇主動學習形態,確保音樂課堂可以實現有效翻轉。
例如,人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太陽出來了》學習之前,教師了解到很多學生對于日出這個概念不是很理解,為了改變這樣的局面,教師就積極推崇主動學習形態:其一,在課堂開展之前,組織班級學生開展看日出的實踐活動,選擇特定的區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學生一起去公園看日出,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日出的整個過程,并且想象一下日出的樣子是怎樣的,嘗試著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由此使學生有著充實的體驗;其二,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去學習《太陽出來了》,首先去理解作品的意境,鼓勵選擇音樂作品中的部分片段,開展一次繪畫活動,將自己理解的音樂作品意境以繪畫的方式呈現出來,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來呈現自己繪制的作品,并且發表自己創作的原因和過程,依靠這樣的方式,步入更加自主性的音樂作品理解格局;其三,鼓勵學生跟著音樂音頻進行演唱,在跟唱之后可以鼓勵學生在小組內進行練習,此時不同組員可能出現對應的問題,組員之間相互幫助,相互矯正,如果遇到都不是很懂的地方,可以邀請教師幫助,這樣就可以使自主學習的效益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教師更多情況下扮演著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從一開始關注學生體驗,到后來鼓勵學生自主繪畫,再到后來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探討,都是自主性的集中體現。就是在這樣的音樂教學設計中,小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處于更加理想的狀態,課堂也朝著更加活性的方向發展。
三、改變課程評價機制,實現綜合能力的檢驗
傳統的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對于學生表現進行評價的時候,會簡單地將其歸結為學生是不是掌握了音樂學習的內容。比如,學習“豎笛”的時候,會要求學生選出一首自己拿手的歌曲,將其演奏出來,演奏出來就算合格。很明顯這種評價機制是存在問題的,與核心素養的培育訴求不吻合,可能部分學生豎笛的技巧不是很熟練,但是使用其他樂器的能力更高,此時以這樣單一的評價模式來進行,就難以保證對于學生綜合音樂能力有所檢驗。比如,學習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蝸牛和黃鸝鳥》的時候,教師在課程評價機制改善的時候,主要從如下幾個角度入手:其一,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于這樣的音樂劇進行排練,并且告訴學生會在特定的時間去開展比賽活動,到時候會邀請學生家長、各個學科教師參與;其二,教師會提前將活動的規則、活動的信息告訴家長和各個學科教師,在其中選擇對應代表作為評委,然后設置好對應的比賽場景;其三,比賽活動開展,要求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到表演活動中,然后評委們會從表演能力、歌唱能力、合作能力等角度對各個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并且給出對應的分數,由此從高往低排列,這樣就可以得出對應的優勝組;其四,優勝組組員領獎,并且講述自己小組獲勝的原因,發表自己對于音樂演繹活動的看法,由此進入更加理想的綜合能力鍛煉格局。在這樣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評價活動與教學活動關聯起來,家長、小組組員、教師協同參與進去,構建出實際的小學音樂的評價機制,這樣可以有效檢驗小學生音樂綜合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培育視角下小學音樂的教育教學模式的優化。對于一線音樂教師而言,就需要關注于教學目標的重塑,優化教學形態,調整教學評價機制,由此形成更加活性的小學音樂課堂,可以使學生以更加理想的狀態參與進去,提升學生的音樂藝術感染力,培養學生心中的音樂素養,提升音樂教育的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尹麗.核心素養的小學音樂教學探究[J].北方音樂,2020(22).
[2]楊群英.淺論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J].北方音樂,2020(21).
[3]余萊維.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目標下的小學音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探究[J].大眾文藝,2020(21).
[4]申小穎.小學音樂課堂中游戲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北方音樂,2020(17).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