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
[摘 要]繼任者的培養與管理是現代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點內容。加強國有企業繼任者培養,不斷完善繼任者管理體系,對國有企業人才培養和班子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文章在分析新時代國有企業繼任者培養和管理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關于新時代加強國有企業繼任者培養與管理的思考。
[關鍵詞]大型企業;關鍵崗位;繼任者;培養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9.117
1 引言
當今,領導力已經能直接影響一個企業的成敗,但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面臨著中高層管理人才短缺的嚴峻問題。來自麥肯錫公司的調查顯示,在未來20年中,最重要的公司資源就是人才——那些聰穎、老練的管理人才。雖然當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漸上升,但供給卻呈螺旋式下降。造成這種短缺的原因很多,包括企業的快速擴張、員工年齡結構偏大、競爭對手挖人及人才流失等。這些人才需求,特別是關鍵崗位空缺導致的人才需求,將會影響到公司未來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認識到在關鍵崗位出現空缺時,繼任者培養是很有效的管理舉措,有著以下幾方面的好處:一是不用花費時間和資源從外部去挖掘引進人才;二是無論是長期還是危急時刻,能保證預先確定的領導力達到既定標準;三是保證管理上的連續性,使企業的戰略執行力和價值觀具有連貫性、計劃性;四是為內部的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平臺,雖然加大了工作的挑戰性,但讓員工得到成長的同時,也讓員工更加堅定更加安心地留在企業。企業的價值和生存能力主要源于自己培養的領導者,故關鍵崗位繼任者培養本身就是企業的戰略。
2 繼任者培養的現狀
2.1 繼任者思想作風有待改進
在公司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繼任者的思維方式面臨一系列突出問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侈與腐敗。這些問題對企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①系統無法正常運行,企業的主要決策行為無法真正執行。②缺乏風險意識,信心不足,員工聲譽不足,缺乏創新精神,缺乏膽量,對工作的熱情和主動性差;③缺乏自律,不能以身作則,缺乏規則意識;④缺乏公眾意識,無法積極接受公眾監督等。
2.2 繼任者識別與選拔機制不健全
企業在建立接班人管理制度上缺乏效率和充分性,形式主義和道德觀也很強,與企業自我發展的基本條件沒有緊密結合。在某些部門,選擇潛在接班人的機制不健全,無法完成對潛在接班人的甄選和培訓工作。
2.3 繼任者培訓與培養形式不豐富
一些公司在公布繼任者人選前,對潛在繼任者的培訓方法仍然遵循傳統的課堂教學、討論、會議和其他方法。這些方法不能與準官員的具體情況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從而導致教育效力不高,繼任者的培訓和鍛煉不足。人才選用渠道狹窄,當需要晉升和任用人才時,通常無人可選。人才階層的失敗現象不適合企業改革和發展,潮流不能跟上市場經濟的發展。
2.4 繼任者監督考核體系不科學
當前,公司缺乏完整而系統的人才評估系統。一方面,建立一個有前途的后繼監測和評估系統沒有目標設定。繼任者的評估指標不明確,評估方法單一,及時性和缺乏系統對他們的發展沒有幫助。另一方面,未能將職前培訓與提高的員工技能和效率相結合,也不能與繼任者的待遇相結合,因此某些繼任者的表現要比普通員工更好,并且這種待遇也不適合普通員工。不同之處在于后繼者辭職。
2.5 繼任者晉升上崗渠道不通暢
公司的用人制度仍然比較僵化,老人的晉升渠道不暢。由于公司高管人數和職位及其組織結構的限制,一些最有潛力的高管缺乏晉升、任命渠道和機會。如果有潛力的高管長時間處于“準備”或“訓練有素”的狀態,才能將會過度損耗,浪費甚至喪失。
3 優化措施
關鍵崗位繼任者培養的戰略方向確定后,其落地舉措在各類型企業的方式不一樣,傳統的做法是先確定關鍵崗位,再確定繼任者,這個繼任者可能是一對一,也有可能是一對二,但比例范圍不會很大,這種模式的配備繼任者,理論上是最精確的。為特定崗位儲備特定的經理級繼任者,人力資源部提供工具和方法,業務部門主管進行具體識別和培養,因為他們對團隊成員是最熟悉的,也能主觀上愿意去培養繼任者。
但是對于大型企業來說,關鍵崗位繼任者培養需分層考慮。首先定義關鍵崗位,在企業研發、生產、供應、銷售、管理等方面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起著關鍵作用的一系列重要崗位。它們與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息息相關,承擔著重要的責任,掌握著企業生存和發展所需的關鍵技能,在短時間內很難被內部的人才頂替和被外部的人才所取代。大型企業的關鍵崗位分為高管類和中層經理級崗位,故對于大型企業來說,其關鍵崗位繼任者培養計劃也需分層制定。
對于大型企業來說,經理級雖是管理者,但是經理級主要屬于業務型管理者,并且基于現代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是復合型的,要求人才是“一專多能”“百科全書”。故經理級繼任者是選拔后備人才庫,而非特定崗位配置特定繼任者。配置特定繼任者不是很適合大型企業的經理級繼任者選拔培養,原因有三個:一是業務主管在選擇繼任者的時候,主觀性太強,即使人力部的規則限定了范圍,主管也可按照自己的主觀性進行選擇;二是繼任者的選擇范圍變得狹小,限定了復合型人才的發展;三是特定崗位特定儲備人員模式易造成團隊積極性不高,繼任者的選拔達不到公平、公開、公正。大型企業經理級繼任人才有利于通用能力的培養和選拔,既儲備了人才,又營造了良好的競爭氛圍。
結合績效考核、人才盤點,保證繼任者庫活力及質量,以年度綜合考評為牽引,通過開展人才盤點識別前25%高潛人才和后10%、后5%人崗匹配人員,前25%高潛人才優先晉升或者輪崗鍛煉,后5%人員退出后備人才庫,同時年齡達到退庫要求的人員自動退庫。下面介紹繼任者培養的幾個優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