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田
【摘要】? ? 數學是中職院校教學過程中一門非常重要的文化課程,也是眾多其他學科的基礎,數學學習習慣是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數學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是一種定型化的數學學習模式,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綜合素質和數學素養(yǎng)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基于物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科技的智慧校園建設在我國的教育行業(yè)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也為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本文主要論述了智慧校園的內涵和現階段中職數學教學的現狀,并對智慧校園環(huán)境下中職學生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做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 ? 智慧校園? ? 中職數學? ? 學習習慣? ? 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數學本身是一門專業(yè)性較強8的學科,也是一門困難度較高的學科,其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所以數學一直是大多數學生缺乏興趣甚至厭煩的“老大難”。但是,數學是一門極其重要的文化課程,是眾多學科的基礎,也是各階段學生的必修課程,所以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中職學生大多數數學基礎比較薄弱,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已經到了“見數生厭”的地步,培養(yǎng)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學生的基本素質,對其他專業(yè)技能課程的學習也有極大的幫助。隨著智慧校園建設的不斷發(fā)展,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也具備了更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如何在智慧校園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成為當今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和廣泛關注的話題。
一、智慧校園概述
智慧校園的概念起源于美國IBM公司在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er Plante)戰(zhàn)略,它是在“智慧地球”戰(zhàn)略基礎上應運而生的關于教育行業(yè)的新型概念。簡單來說,智慧校園指的就是,基于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通過各種互聯網系統平臺和智能化工具將教學、科研、服務等體系進行智能化的融合發(fā)展,并且形成智慧化的教學、學習、生活環(huán)境,從而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服務。智慧校園主要是通過物聯網技術和云計算功能,將人和各種物理設施進行有機的結合,并對相關的學習環(huán)境進行實時的動態(tài)監(jiān)控和智能化管理,通過對學校的教育過程、科研狀態(tài),一卡通數據信息等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統計,從而為學校領導和相關管理人員的決策分析和制度制定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己有相當一部分學校完成了智慧校園的建設,對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和校園環(huán)境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智慧校園目前還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很多學校也在積極地籌備和規(guī)劃智慧校園的建設,但是智慧校園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涉及的內容和部門較多,因此,智慧校園的建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二、智慧校園建設的基本內容
2.1硬件設施的建設
智慧校園的建設過程中,硬件設施的建設是最根本的前提條件,也是智慧校園各個系統和功能得以實現和運用的基礎保障,它主要包括:
1.集成有限網絡和無線網絡。集成有限網絡和無線網絡設施建設主要是為了在智慧校園環(huán)境下實現上網統一認證、統一行為管理和實施網絡督查等功能,從而對學校師生的上網情況進行系統化的管理,更好的滿足師生的上網需求。
2.數據存儲設施。數據存儲設施主要是為了滿足智慧校園環(huán)境下的各種業(yè)務需求,通過智慧校園的各種系統功能對系統內的各項數據進行科學有效地管理,并存儲在相應的數據庫內,以便后期的查閱和檢驗。
2.2系統平臺的建設
系統平臺建設主要是通過統一的系統平臺、數據標準、身份認證接口、信息門戶等功能實現智慧校園的大數據管理,從而讓智慧校園的的規(guī)劃、建設、實施、運行、服務、管理等方面更加的科學、合理和規(guī)范,保障智慧校園建設的正規(guī)化發(fā)展。
2.3業(yè)務系統的建設
智慧校園的業(yè)務系統主要包括迎新系統、教務管理系統、學工系統、宿舍管理系統等,通過對新生的入學情況、學校的教學體系、學校教職工和全體學生的現狀以及學生宿舍的日常狀態(tài)等實施有效的管理,從而保障智慧校園建設的完整性和統一性。
2.4一卡通的建設
一卡通建設主要是通過一張小小的卡片,來實現餐飲、住宿、醫(yī)療、乘車、機房等各個領域的資源整合,通過智慧校園系統平臺的統一管理來保障師生的財產安全,同時一卡通的運用也讓師生的日常教學過程更加的便利和快捷。
三、中職院校的數學教學現狀
3.1學校和教師缺乏先進的數學教學理念
數學是一門專業(yè)性較強的學科,其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嚴謹性,所以在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數學老師仍然采用的是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下的教學理念,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數學教學的科學嚴謹,但是這也讓學生對本身就極其枯燥的數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3.2教學課堂缺乏科學的數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在中職數學教學課堂上,往往都是采取教師布置數學任務,學生在課堂解答數學題目,然后教師對難點進行分析和解釋的過程,這樣單一、機械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讓數學課堂變得死氣沉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喪失。
3.3學生缺少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中職學生大多數數學基礎較差,仍然停留在初中的基礎階段,而且也缺少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導致學生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而數學本身是一個連貫性很強的學科,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支撐,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果普遍偏低。
3.4學校的數學教學和網絡脫節(jié)
目前中職的數學教學大多數仍舊停留在傳統應試教育體系下,在教學過程中跟互聯網嚴重脫節(jié),在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科技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中職的數學教學也需要做出相應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傳統的應試教育下的數學教學已經難以適應互聯網的發(fā)展和社會對全能型、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在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更多的利用互聯網的各種先進技術和智能工具。
3.5中職學生缺乏對數學的實踐運用意識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基礎學科,跟其他的很多學科和領域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例如物理,化學,天文,地理,工業(yè),環(huán)保等,數學在人們現實生活當中的運用隨處可見。數學的很多理論知識都需要在實踐運用過程中才能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目前大多數中職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只是具備了基礎的理論知識,缺乏實踐運用意識,導致現實生活遇見各種問題都無法通過數學的方式解決。
四、基于智慧校園的中職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yǎng)策略
4.1利用智慧校園平臺培養(yǎng)學生看、聽、想、做的習慣
看是指學生對數學的主觀感受能力,聽是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能力,想是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拓展能力,做事對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這些都是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條件。
數學是一個連貫性較強的學科,中職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運用智慧校園的各種平臺和工具,培養(yǎng)學生看、聽、向、做的習慣,通過多媒體、微課、慕課等多種方式讓抽象的數學學習更加的實體化,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實現數學知識的拓展。
4.2利用智慧校園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的習慣
數學具有強烈的邏輯性和思考性,中職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面對各種數學問題時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樂于思考,并通過智慧校園的各種途徑去自行尋找跟問題相關的資料,從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積累和鞏固;另外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QQ群、微信群、釘釘群等多種智慧校園的網絡工具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習慣,通過在群內對于各種數學問題進行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探討、合作與交流,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4.3利用智慧校園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和勇于提問的習慣
敢于質疑和提問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和效率的重要依據,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充滿了各種疑問的學科,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聽不懂、想不明白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學生能夠對遇到的各種數學問題提出自己的疑問就表示學生是真正的在進行深入思考。因此,中職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和勇于提問的習慣,鼓勵學生在遇見各種數學問題時,通過智慧校園的各類工具和平臺及時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后通過老師的解答也能夠讓學生對相關的疑問有更加的深刻的記憶。
4.4利用智慧校園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當中發(fā)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是起源于生活并最終運用于生活的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沒有一定的數學實踐運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會制約和阻礙學生的數學學習空間。中職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是其他很多專業(yè)技術學科的基礎,中職教師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在其他專業(yè)學科和生活實踐中發(fā)現數學、應用數學的能力,并通過智慧校園平臺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加以實踐運用,而學生在通過智慧校園獲取更多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要更加重視數學的實踐性。
4.5利用智慧校園和智能工具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互聯網科技和智能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為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現在的中職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還有平板電腦、臺式電腦等各種工具,學生可以通過這些智能工具隨時隨地的了解和學習自己需要的數學知識。
因此,中職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科學地鼓勵學生利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臺式電腦等智能工具以及智慧校園的其他平臺去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五、結束語
智慧校園建設是未來教育行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中職學生的數學基礎普遍較差,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不高,因此,教師在今后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利用智慧校園的各種平臺刺激學生主動學習數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和積極性,為學生數學學習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和環(huán)境,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數學水平,帶動其他專業(yè)知識的學習。
參? 考? 文? 獻
[1]霍靜靜.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才智,2021(05):152-154.
[2]幸世強,劉子麗,張翼.深度融合信息技術? 促進學生理解數學[J].教育科學論壇,2020(29):61-65.
[3]塵文生.中職數學教學與專業(yè)結合的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20(09):25-26.
[4]庾少華.基于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