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瑩



【摘要】以《我的拿手好戲》教學設計為例,展示“動力學—操作性—成功感”的課堂教學模型。通過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增強習作動力;通過寫作思維操作技術,進行作文思維、寫作思維的建構;通過作文互改師評的肯定褒獎以及廣義發表,產生習作成功感。
【關鍵詞】動力激趣;思維操作;教學設計;教學模型
在理念和做法上,馬正平先生提出的“動力學—操作性—成功感作文教學模型”是一個“課程—教學”模型,它的獨到之處在于,不像一般的“教學模型”,離開教學內容和課程內容,只注重教學方法,而是整合性模型,通過融合作文課程內容與作文教學方法,實現了作文知識與作文教學的有機融合,將非構思寫作知識融入到寫作過程思維操作的演示之中,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作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論是在寫作知識更新方面還是在寫作教學觀念的更新上,“DCC作文教學模型”都處于前沿,一方面運用的是先進的寫作原理非構思寫作學,另一方面運用的是教學論和寫作教學論的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這作為作文教學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都比中小學語文教學界的作文經驗式教學更具有科學性。本教學設計是對馬正平先生DCC作文教學模型在小學作文教學實踐中的嘗試運用,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我的拿手好戲》是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習作。小學第二學段的習作目標是寫清楚,第三學段的寫作目標是寫具體。第三學段記一件事情的重點是兩個——內容具體和感情真實,其中“內容具體”也就是說寫出一件事情中能夠給人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感情真實”就是寫出能夠事件中自己的感受和內心的想法,寓理于事,寄情于文。六年級習作的一個教學目標是圍繞習作目的篩選材料,確立主次,學習編寫習作提綱。
根據以上的目標,確定本項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如下:1.能仿寫提綱,學習怎樣構思自己的拿手好戲;2.寫自己的拿手好戲,能把重點部分寫具體;3.寫之后能修改自己的習作。確定教學重難點為:1.能夠運用提綱構思自己的拿手好戲;2.在敘事中能夠寫出事情的波折,把重點部分寫具體。
在教學設計上,在動力激趣和思維操作兩個方面下功夫,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在動力性方面,一個是寫作前的創設情境,激情引趣,一個是寫作后互評自改,賞評習作,廣義發表。在思維操作上,通過展示文章圖樣、結構思維分析,仿寫提綱重組提綱進行展開。通過以上設計,不斷地提高學生寫作事業心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作文核心素養。
一、動力性:創設真實情境,動力激情引趣
教師簡單介紹拿手好戲,原來的意思是演員擅長的戲曲劇目,現在指擅長的本領。結合第七單元課文,點出伯牙的鼓琴、戴嵩的畫牛、貝多芬的創作鋼琴曲,都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引導學生加深對拿手好戲的理解。這個拿手好戲或許已是聲名遠播,或許還沒有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不管怎樣,都算是自己的拿手好戲。透過拿手好戲,回首過往的趣事。
播放相關課文的圖片以及學生常見的拿手好戲照片,豐富學生對拿手好戲的感性認識,創設分享的真實情境。通過教師給大家帶來的拿手好戲——表演魔術的夸張表演,進一步引發學生的興趣。
學生們在課前完成了《我的拿手好戲調查表》,大家都已經確定了自己的拿手好戲。俗話說:“分享是快樂的源泉。”把自己的拿手好戲分享給同學們,使樂趣越分享越多,使真情越分享越濃。隨機請同學說自己的拿手好戲,并適當做出肯定和互動,還可以請同學現場露一手。
《交際語境寫作》認為,“中小學真實寫作的關鍵在于:在課堂這樣的環境里可以模擬出真實的生活場景,從而形成真實的寫作任務場景,即交際語境的真實或具體明確,這是真實寫作的基礎和前提”。從單元課文閱讀和學生調查實踐切入,現場進行魔術小表演,創設分享的真實情境,使每個學生都有興趣積極參加。
二、操作化:文章圖樣描紅,思維技術引路
(一)展示趣事范文,分析結構思維
教師向學生們展示精心準備的范文《三招挑西瓜》,這篇范文是根據課文提綱寫出的文章圖樣,具有感性直觀性,是作者文章形式方面的預期的寫作目標。它有兩個功能,一個方面做例文展示,通過過文章圖樣,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感受;一個方面是做提綱的準備鋪墊,有助于學生理解如何提煉提綱。因為本堂課的一大教學特色——列提綱教學,這是文章的結構思維的圖示展現。在寫作中,文章結構就是思維的展現,思維顯現出來就是結構。
教師規定時間,讓學生快速瀏覽介紹拿手好戲的文章《三招挑西瓜》,讀懂范文,能夠讀出主要講了“我”三招挑西瓜的趣事,三招挑西瓜就是“我”的拿手好戲。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再次瀏覽文章,小組合作討論并進行交流,分析《三招挑西瓜》這篇文章是從簡單點題、簡單介紹、詳寫趣事這三個部分來寫的。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進行小結,列出一二級提綱。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2分鐘:你覺得《三招挑西瓜》怎么樣?有趣嗎?
預設有學生會說描寫生動,可進行如下啟發:這里“我”生動地描寫挑兩個西瓜,如果這兩個西瓜都是熟的,好嗎?都是生的呢?那如何才好呢? 這篇文章寫得這么有趣,它是怎么寫清楚的?從而根據學生討論,進行小結提煉文章第三部分提綱。
通過有趣的事來寫這個過程,這個過程不能總寫成功,也不能總寫失敗。而是寫到成功,寫到失敗,出現變化。寫出波折,形成對比,“文似看山不喜平”,寫出過程,敘事有變化,事情就有趣。文章要有波瀾,要有起伏。這里有一個寫作的秘密,那就是波折。
通過列提綱一層一層進行提煉,逐步推進寫作技法,用范文巧妙地簡化了寫作的技法。先提煉一、二級提綱,文章的主干部分就顯了出來;再通過分析文中出現的波折,提煉出三級提綱,行文思路就理出來了。這是一種基于思路或結構還原的范例重構,能使靜態文本過程化,文章結構可視化,抽象主題輪廓化,有助于給學生提供寫作支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進行思維描紅,仿寫交流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