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更加注重教育事業的進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改革創新,采用現代化教學理念和手段,所以大多數高校把思想政治建設當作教育工作中的關鍵內容,在學科授課中融入思政教育,以此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注重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大學所有課程都具備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包含各個國家的人文習俗、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開展思政體系建設是具有現實意義的,能夠讓學生在獲得良好學習體驗的同時,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促進個人全面發展。本文將圍繞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展開分析,通過詳細了解當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應用的基本現狀,再提出促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應用的可行性對策。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探索
【作者簡介】支凱妮(1981.06-),女,漢族,陜西富平人,西安工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教學法、跨文化交際等。
思政體系建設和設置工作是當前各高校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英語是大學階段的關鍵課程,教師要注重創新優化整個教學過程,將其與思政教育相互融合,從而最大限度地體現出思政教育和英語教學所具備的優勢。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會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應用能力,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只有將思想政治教育和英語教學相結合,才能升華教學工作,讓英語教學更有意義,讓學生具備良好思想政治覺悟,把自身所掌握的各種專業知識合理地應用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當中。
一、對當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應用現狀的探究
當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依然存在各種問題有待完善,未能達到理想授課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學生在學習時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功利性學習動機。雖然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逐漸優化和完善,但是學生也被灌輸了一種錯誤思想,認為學好英語就能夠在社會中賺更多的錢,所以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加豐厚的經濟基礎,以至于英語學習變得具有功利性。相關數據顯示,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是為了步入社會后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或者是為了取得各種英語證書,只有一小部分學生是因喜愛英語而學習,希望讓自己能夠利用英語來了解世界。
第二,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工作中還未明確教學重點。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不能按照計劃落實學習,而是向著更多利益方向學習,這一現象直接導致學生認為英語學習應是死記硬背,以記住各種重點知識為最終的學習目標,而且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把握著主動權,按照英語學習利益模式對學生開展灌輸型授課,英語成績成為評判學生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
二、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理論基礎的探究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開展應以遵循人的全面發展基本理論為基礎。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背景下,當前我國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就應適當解放學生,讓學生有追求自由的權利,并將學生的全面發展當作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論依據,為促進思想政治建設和大學英語教學相結合提供保障。
教師還應以有效教學理論為理論基礎,重視在教學中讓學生具備良好人格,并實現以人格的提升來促進學習的進步,而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改變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有效性。教學工作具備有效性時,不僅能讓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同時還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思想態度。所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會給學生提供更好的英語學習機會,實現自身人生價值觀念的顯著提升。
三、對促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應用可行性對策的探究
在遵循人的全面發展基本理論以及堅持有效教學理論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將會被劃分為課前挖掘階段、課中融入階段以及課后鞏固階段。在課前環節要求教師善于系統研究和深入探究,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內容,并積極地利用網絡技術搜集教學資源,落實整合。在網絡教學平臺上為學生創建多樣化形式的思政教育資源資料庫,包括視頻、PPT、文本等,讓學生依據這一資料庫完成自主學習,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在課中教學環節要求教師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在教學工作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有效互動交流,把思政教育全面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課堂互動可以被劃分為以下三個模塊: 第一,導入模塊。教師要實現根據教學重點體現出來的思政話題,合理設置具有趣味性、多樣化的導入活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對課文和思政話題相關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和分析,從而產生思維上的碰撞。第二,討論模塊。教師要依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來提煉思政話題,為學生提供討論支架,加強引導,也可以以分組的形式讓學生開展思辨性討論。在完成討論環節后,鼓勵學生展示討論結果。第三,反饋模塊。學生完成上述學習環節后,教師應對學生的最終討論結果進行梳理、總結和評價,讓學生能夠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完善自我,最終形成專業、系統的價值觀體系。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合理設置課后學習任務,讓學生對學習重點進行復習鞏固,同時也實現思政內容的遷移。通過這種手段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
1.了解英語實質特征。為了促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順利開展,教師應在授課過程中綜合考慮英語所具備的實質特征。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思政建設在各高校落實,而大學英語是思政建設的關鍵學科之一。所以,教師應把思政合理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能在接受專業化英語教育的同時,受到人文素養的熏陶,積極接受思政建設的各項內容,促使學生在提升自身知識儲量的同時,獲得良好思想認知。思政建設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統一,會最大限度地體現出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英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重點,如英語單詞、語法等,還要讓學生學會接受外來文化,落實和我國傳統文化的對比和探究,體會文化碰撞,對本土文化有著更加深入全面的認知。另外,落實思政建設會促使學生在學習英語中對本土文化具有較強的認同感,提升自身素養,具備民族自豪感,積極明確英語學習的正確目標,了解英語學習本質。而要想達到這一教學效果,則應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為促進思政建設和英語課程結合奠定堅實的基礎。
2.優化課程安排。采用“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大學英語教學應優化課程安排,實現英語教學和思政相互融合,而教師也要具備終身學習意識,善于反思,總結教學經驗,依據現代化教學理念,迎合新時代提出的各項要求,轉變傳統教學形式。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講解基礎知識內容的同時,要把思政建設內容合理穿插,實現采用思政知識進行英語知識教學,讓英語教學更具人文氛圍。在授課中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批判精神,對英語課本內容進行思考、研究,采用思想政治知識開展英語批判性思維訓練,在這一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思維,而教師也應改變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狀態,要在各教學環節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出自身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滿足自身學習需求,以此提升課堂參與度。
所謂課堂互動,其實就是讓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交流、共同探究的一種學習手段。所以,教師應在采用“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大學英語教學中結合思政教育內容來設置各種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并采用多樣化手段,確保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例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引入“Deaf DJ”一文,文中描述了主人公Robbie Wilde失聰后依然有著自己的夢想,夢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打碟師。在導入環節,教師應當發揮出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為學生播放海倫·凱勒的視頻,并且合理地設置具有針對性的問題:“If you were as blind and deaf as Helen Keller, what dream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rue? And how can you come true your dream?”通過這一勵志故事讓學生產生共鳴,并認識到夢想是人們最為重要的品質,一定要努力實現個人夢想,具備勇氣、信心、頑強拼搏的優良品質。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再結合主人公Robbie Wilde的勵志故事,加強引導,讓學生主動融入學習過程中。此時,教師要為學生分組,并為各小組提出問題“What dream did he have as he grew up?”“What did he do to achieve his dream?”開展研究討論,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能夠把主人公的事跡和表現出來的品質采用英文繪制成思維導圖。那么學生在實際討論中將會從主人公故事中再一次獲得深層次感悟,體會到夢想所具備的生命力,并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其追逐夢想,善于挑戰自我,始終具備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在反饋教學中,教師應善于總結學生的各種觀點,從而得出最終結論,為深化學生的人生觀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3.提升師資力量。作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應當承擔起領導者、輔助者的重任,在學生學習時要給予適當的幫助,處理學生的困惑。大學英語教學采用“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就是為了處理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困惑,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校應為教師提供各培訓機會,讓教師在參與各種培訓中充實自身,提升專業技能。教師也要加強交流,學習英語教學的各項技巧,并且教師自身品質和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具有較強感染力。因此,教師應加強思政教育工作,為學生指明英語學習方向。通過這種手段來促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讓學生始終處于良好學習環境中,具備正確的“三觀”和道德品質,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四、結語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我們充分地意識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采用“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重要性。但是不可否認,當前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有待完解決,主要體現在學生具有較強功利性學習動機、未明確教學重點,所以在后續授課中應當以一種正確的眼光看待現存問題,實現將思政教育和英語教學相互融合,促使兩者共同發展、相互影響。將思政教育融入英語教學中會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有效性,還能有效規避說教式思政教育存在的缺陷,提升思政教育親和力。因此,在后續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通過了解英語實質特征、優化課程安排、提升師資力量來促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應用,為促進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閆玉玲.基于云平臺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探索[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16):151-152.
[2]曹娟,夏天,劉蕊,王恬.高職英語“一點三面”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決策探索(下),2020(12):65-66.
[3]王喜霞.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20(26):77-78.
[4]崔曉莉.利用云平臺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途徑[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10):31-33.
[5]陳怡靜.英語教學中課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文教資料,2020(27):120-121.
[6]徐丹霞.高職英語實施“課堂思政”策略初探[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0(11).
[7]張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思政教學研究[J].校園英語,2020(39)77-78.
[8]吳德宇.課程思政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開展探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