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珈嘉
摘 要:健康需要人的生理、心理、適應能力處于良好狀態。幼兒的健康是其得以全面發展的基礎。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的實施,不僅會影響到幼兒當前的健康成長,還對其一生的發展產生影響。為此,幼兒園要意識到健康教育活動的重要性,明確教育活動的實施路徑,用心呵護“種子”的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健康教育;實施路徑
陶行知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就是教育的出發點。幼兒期是人生的初始階段,這一時期健康的發展狀況將對幼兒一生產生重要影響。這意味著幼兒園要將健康教育作為首要任務。那么,當前幼兒園針對健康教育活動要明確實施途徑,用心呵護一顆“種子”的成長。
一、幼兒園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的必要性
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健康教育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需要。素質教育強調教育的全面性,必然包含發育健全、體質健康等生理素質、智力、能力等心理素質以及道德素養、科學文化等社會文化素質的全面發展。要實踐素質教育的理念,必須通過重視健康教育達到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的根本目的;健康教育力求培養的是受教育者的自發、主動的健康行為,與素質教育著眼于受教育者的內化程度,保證人的自覺、主動發展高度一致;健康教育的目標不僅指向受教育者的個體的健康,而且十分強調使群體獲得教育,讓“人人享有健康”,這與素質教育倡導的創造出一種不同于“應試教育”的教育——適合全體教育者的教育非常吻合。可以說,健康教育最充分地體現了素質教育理念。同時,由于素質是一個非均衡發展的結構,同一個體的不同發展階段,素質結構具有不同的發展特點。2001年,教育部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開篇明義地闡明了指導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是制定《綱要》的主要目的。《綱要》的制定說明中指出,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相關內容,依據《幼兒園管理條例》,并結合《幼兒園工作規程》,為幼兒園推動素質教育,以明確本《綱要》的方向。《綱要》特別指出,結合學前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幼兒園要將保護幼兒的生命安全以及促進其健康發展放在首位”,這也表明,健康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特殊價值。
二、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要注意的問題
1.全面理解健康教育的概念
當前,部分幼兒園對健康教育缺少全面的認識,與體育鍛煉、營養保健等相關概念混淆,片面認為健康教育僅是讓幼兒加強體育鍛煉,使幼兒身體強壯。認識上的片面、狹隘,導致健康教學活動的效果不理想,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全面實施健康教育,體現為教育上的缺失。如只注重體育,不注重健康飲食。
2.健康教育要有科學的方法
部分幼兒教師由于受到自身教育程度與知識的制約,對如何針對幼兒實施健康教育缺乏有效的方法。幼兒教師對健康教育的理論缺少了解,對實施健康教育缺少實踐經驗,僅借助零星的體育知識與技能開展健康教育。體育健康教育缺少目標,開展健康教育沒有科學的方法,難以起到健身的目的。如沒有結合幼兒的特點設計教育內容。
3.忽視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當前幼兒園的健康教育不注重心理健康。教師與家長還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受到功利心態的驅動,對幼兒的教育僅重視學生的文化知識,強調兒童智力的開發,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個性發展和心理體驗,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缺失。
4.家園要形成合力
對幼兒實施健康教育需要幼兒園與家庭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健康教育效果(見圖1)。但是一些幼兒園沒有針對健康教育建立家園合作機制,沒有引發幼兒家長的重視。此外,由于合作機制的不完善,家長與幼兒園難以形成合力,健康教育的效果受到了影響。家長與幼兒園要借助家園委員會形成合力。
三、幼兒園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的實施方法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幼兒園要通過學習、培訓等多種途徑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讓幼兒教師掌握幼兒生理知識、心理學知識、體育健康知識、體育活動設計方法、體育運動教學方法。幼兒教師要意識到幼兒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落實《綱要》的精神,明確教學目標,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借助豐富的知識和教師能力的提升設計更有針對性的幼兒健康教育活動方案。
2.提高幼兒園的辦學水平
幼兒園要站在大課程觀的高度,在幼兒園健康教育內容體系的建立與綜合、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其他領域的融合等方面深入探索與實踐,為幼兒園創建“健康教育優質特色”和充分發揮示范作用奠定堅實的基礎。幼兒園針對健康教育要明確目標和活動計劃,要結合本園的辦學特點,結合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制訂切實可行的目標。針對健康教育要建立有效的教學模式,協調好幼兒健康教育與其他各領域教育的關系,使用健康教育與其他各領域教育在目標、內容、方法、評價等方面互相綜合與滲透,既重點突出培養幼兒健康行為,又全面兼顧幼兒的整體發展,形成具有綜合性的健康教育體系,讓幼兒養成健康的習慣、健康的心理,從而形成健康的身體。幼兒園要發揮家園共建的優勢,動員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健康教育中,實現健康教育從幼兒園延伸到家庭,借助講座、咨詢、培訓等多方面的活動,更新幼兒家長的觀念。還要定期開展健康類親子活動,以增進家長對健康教育的了解和認可。
3.結合幼兒特點開展活動
幼兒正處于觀念、行為形成的雛形期,可塑性強,易形成持久的“動力定型”,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健康觀,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法,并對他們一生的身心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為此,幼兒園要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日常行為可以體現幼兒心理品質的自然狀態。幼兒園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幼兒的日常生活中,使其結合于日常教育中。健康教育要以幼兒為中心,借助多種方法讓幼兒在快樂中成長。比如,我園在小班教室中增設了“表情卡片”,用于幼兒的“心情播報”。讓幼兒借助卡通臉表明高興、沮喪、一般的心情。教師可以輕而易舉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依據“心情播報”來對幼兒加以引導,起到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針對中班的幼兒,我園創造性開展了“多吃蔬菜水果身體棒”活動。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各類蔬菜、水果,如胡蘿卜、大蒜、西紅柿、蘋果、橘子等,讓幼兒了解名稱,明白其營養;借助親自“烹飪”,激發幼兒體驗的興趣,借助活動的開展讓幼兒懂得多吃蔬菜、水果身體好,養成不偏食的好習慣。針對大班幼兒,我園開展了“食物的旅行”活動,幼兒可以了解到各消化器官的功能,了解食物在體內的消化、吸收,掌握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培養科學的飲食和衛生習慣(見圖2)。
4.實施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幼兒園是幼兒日常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因此健康教育要融于幼兒教育的全過程。教師日常要關注幼兒在參與中的情感體驗,摒棄傳統、單一的說教方式,借助多樣化的教育方式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教學空間。
幼兒的認知體現出童真和童趣的特點。借助游戲的開展可以為幼兒帶來更多的樂趣,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認知世界、增長知識。幼兒園健康教育中,可以發揮游戲的作用,實現寓教于樂,以保證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效果。幼兒園要為幼兒創設有益于健康教育的游戲氛圍,讓幼兒在游戲中養成健康習慣,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
為了保證健康教育的效果,教師要將教育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在各個環節把習慣教育落實到位。比如,在幼兒進食前,要教育幼兒養成洗手的習慣。在幼兒進食時,要讓幼兒理解不偏食的重要性,知道蔬菜、水果對健康的重要性,理解出門戴口罩的必要性,提升幼兒自我防護的意識。
四、結語
健康教育是增強幼兒健康意識、保證其健康成長的基礎。幼兒園要意識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結合實際,明確健康教育活動的實施途徑。教師要將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中,讓幼兒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健康意識,并且提升自我保護能力,要從多個方面入手,用心呵護“種子”,在不斷探索中總結經驗,以保證幼兒健康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英當.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現狀與策略[J].學周刊(中旬),2016(7).
[2]李瑞.幼兒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12).
[3]李冬梅.制定幼兒園教育質量國家標準的基本思路探析[J].學周刊,2018(35):182-183.
[4]孫桂玲,楊建武.在幼兒園教育中科學實施體育特色教育的方法研究[J].學周刊,2018(36):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