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珍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小學教學課程逐漸呈現(xiàn)出多樣化與豐富化的趨勢。現(xiàn)今,《道德與法治》課程已經(jīng)成為小學教學中的一部分,旨在提高小學生的法治意識,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然而,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的理解能力有限,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很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本文主要從課堂引入相關的生活案例;課堂應用生活情境進行教學;豐富生活化課堂教學內容;將新聞事跡引入課堂教學這四點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對應的策略。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
在素質教育的當下,社會、學校和家長愈發(fā)重視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我國當前的教育重心不再只局限于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而是將重心轉向學生的道德品格和法治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質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此基礎上,《道德與法治》學科就顯得無比重要,它能向學生普及一些基本的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意識,從而讓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既能加深小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還能激發(fā)他們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興趣。
一、課堂引入相關的生活案例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碰到這樣的問題:小學生無法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小學生對課堂知識左耳進右耳出。針對這種情況,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相關的生活案例,通過這些案例,讓學生對課本內容有深入了解。
例如,在教學《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前,筆者會用多媒體搜集抽煙喝酒對人體的危害,將這些危害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制成PPT,以便后續(xù)課堂教學所用。在開始教學后,筆者在課堂發(fā)出一個提問:“同學們,你們身邊有人抽煙喝酒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有。”接下來,筆者開始講述自己身邊的真實例子:“同學們,我不知道你們身邊有沒有喝酒抽煙后引發(fā)惡性疾病,從而后悔終生的事情。但是,我身邊有一則事例,今天分享給大家。”筆者的話說完后,學生紛紛打起精神,開始聽筆者講述。故事的主人公是筆者的堂哥,他從小就抽煙,距今已有20多年的煙齡,中途他戒煙半年,但是,每次聚會吃飯時,朋友給他遞煙,誘惑他,堂哥經(jīng)不住誘惑,又開始抽煙了,最終導致現(xiàn)在身體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病情。案例講述完畢后,筆者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說我的堂哥該怨誰?抽煙又會有什么危害呢?”這時,一名學生回答:“老師,您堂哥應該怨自己和他朋友。抽煙會對人體肺部造成嚴重的損害。”讓學生坐下后,筆者用多媒體展示相關的課件,通過前面的案例鋪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有了明顯提升。
二、課堂應用生活情境進行教學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離學生還相對較遠,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所講內容,只能憑借自己有限的知識儲備去理解其中的含義,從而導致學生極易出現(xiàn)理解錯誤的情況。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在課堂應用生活情境來進行教學,以此來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我們的公共生活》時,筆者會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問題: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屬于公共空間。問題提出后,學生陷入思考中,很快學生就相繼回答:公園、操場、圖書館、候車室等。當學生回答完畢,筆者說:“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公共空間,那你們說去圖書館的人最想做的是什么,最討厭的事情是什么。在候車室排隊等待檢票時,如果有人插隊你們的心情會是什么樣子的。”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很快就有學生回答:“老師,去圖書館的人需要安靜,最討厭別人吵鬧說話。在候車室檢票時,碰到有人插隊,我們會很不開心。”筆者帶頭給學生進行鼓掌。讓學生坐下后,筆者拿出事先準備的垃圾桶,讓學生將自己不用的廢棄物扔進垃圾桶,學生扔完后,垃圾桶快滿了。這時,筆者說:“同學們,如果在公園,我們一人隨手扔一個垃圾,你們想想公園會成為什么樣子。” 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垃圾堆!”課后,學生們紛紛表示要自覺遵守和維護公共秩序和衛(wèi)生。
另外,筆者還結合現(xiàn)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東莞市剛剛結束全員核酸檢測后,引導學生要學會健康防護,養(yǎng)成文明衛(wèi)生習慣。可以說,課堂應用生活情境進行教學,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內容,還能很好地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思想品質。
三、豐富生活化教學內容
小學生的心理仍處于不穩(wěn)定時期,他們對各種事物均保持著熱情和好奇心,如果課堂內容單一,學習效率很難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豐富多彩的事跡融入課堂中,使課堂內容不再單一枯燥,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教學《弘揚優(yōu)秀家風》前,筆者會將自身家庭的家訓、家風,通過語言修飾,改成小學生喜歡的形式,以供課堂教學所用。在教學開始后,筆者說:“同學們,你們被長輩說過浪費糧食嗎?”學生紛紛回答:“說過。”筆者繼續(xù)講道:“你們還算好的,我小時候浪費糧食,被我家長狠狠說教了一頓,還讓我干了好幾天家務,以后我就不再浪費糧食了。”學生聽完后,哈哈大笑,這時,筆者說:“我家有兩大家訓:不許浪費糧食;勤打掃衛(wèi)生。同學們,你們家都有什么家風或是規(guī)矩嗎?”問題提出后,學生各抒己見。筆者還提醒學生,我們的核心價值觀24個字當中,就蘊含了許多家風,如愛國、和諧、誠信、敬業(yè)、友善等。可見,在課堂中用生活化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還拉近了師生關系,對教學效率的提升大有幫助。
四、將新聞事跡引入課堂教學
在智能手機普及的當下,我們經(jīng)常會從新聞中看到某人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出車禍了或其它一些新聞。這些新聞中,很多都與法治課程相關聯(lián)。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插入一些新聞事跡,供學生相互探討學習。例如,在教學《中華民族一家親》時,筆者會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集一些有關民族團結的新聞,將這些新聞進行篩選,制成PPT課件,在課堂讓學生進行學習。在課本內容教學結束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將新聞事跡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以此來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從小就學會團結的重要作用,使他們成為有素質、守法律的社會優(yōu)秀人才。
五、結語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與生活都有莫大的聯(lián)系,而生活內容是學生最熟悉、最為感興趣的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生活內容引入教學,實現(xiàn)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從而真正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素養(yǎng),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海霞.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7):139-140.
[2]周紹群.生活化教學: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益的策略“密碼”[J].小學生(下旬刊),2021(6):97.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