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真·活·趣”生態課堂的構建,認為“真·活·趣”生態課堂是真實有效、靈活開放和生動有趣的,結合教學實踐提出構建“真·活·趣”生態課堂的方法,以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生態課堂 真實高效 靈活開放 生動有趣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21-0042-02
課堂是師生開展教學活動的生態環境,生態課堂的主人是學生,因此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生態課堂尊重學生的個體需要和個性發展,學生在生態課堂中的學習是生成的、主動的、合作的、探究的和高效的,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它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個性化地探究、質疑、討論、交流、釋疑,從而使師生在和諧中自然成長,師生的個性得以張揚。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即解放學生的頭腦、解放學生的雙手、解放學生的眼睛、解放學生的嘴巴、解放學生的空間和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對生態課堂的最好詮釋。
一、“真·活·趣”生態課堂是真實有效的
葉圣陶曾說過:“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這就告訴我們:教育就像栽培植物,是讓植物自然生長,而不是像工業生產,用模具去鑄造成批的產品或機械零件。因此,面對植物的種子,我們要準備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陽光和水分,順其生長規律,構建和諧的生態環境,讓其快樂自主地發芽、開花、結果。課堂教學既要符合學生的成長發展規律,也要求教師遵循教學原則,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教師也在不斷地提升自己,真正做到師生教學相長。
生態課堂的教學理念是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突出學生的個性。它顛覆了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位置,強調學生全程參與課堂學習,把學生排除在教學活動之外的課堂教學是與生態課堂教學理念相悖的。“真·活·趣”生態課堂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同時充分了解學情,深入備課,設計學案,讓學生全員、全程參與探究、討論等活動。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真實有效的。
筆者代表北流市到武鳴區參加全國課博會時,執教了一節高效課堂展示課,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數學廣角——鴿巢原理》。在課堂上,筆者先讓學生自主預習課本,并完成導學案上相應的習題,完成后跟同桌或對子交流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群學時,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認真交流、探究。然后,各小組派幾個代表上講臺展示學習成果,有的板書,有的解說,有的補充。小組在展示的時候,分工合作,積極勇敢。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與引導者,筆者只在一旁適時地補充、點撥或小結。一個小組在解說“7本書放進3個抽屜,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放進3本書”的時候,遇到了困難,筆者馬上就地取材,從教室的書架上取了一些書,讓小組發言人現場演示“7本書放進3個抽屜”,并且一邊分一邊解說,很快大家就在他的直觀演示中明白了“為什么說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放進3本書”。在這節課中,有個人的自主探究,也有小組的合作交流和全班的匯報、展示。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筆者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感受到成為學習主人翁的自由與快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課堂上,學生的參與面廣,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出現一個課堂學習的“邊緣人”。
二、“真·活·趣”生態課堂是靈活開放的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課堂教學不應只局限于課堂和教材,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前提,靈活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情境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了“四基”,其中一個就是“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只有走出課堂,走出校園,搜集課堂所需素材,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為數學學習積累更多的活動經驗。
葉圣陶曾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葉圣陶所說的“有法”“無定法”“得法”,正好說明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與選擇性。教和學是有一定規律的,是有法可循的。教學要有方向和目標,并且要朝著已定的方向和目標開展教學,不能迷失或偏離。但教學的時候沒有“必須要采用”的方法,只要能達成教學目標,可以采用一切合理的方法。而且教學方法要常教常新,面對不同的教學對象,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能收到理想教學效果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找到最好的方法就是得法。
比如,筆者兩次執教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比賽場次》一課,分別用了兩種不同的教學設計。第一次執教是在參加玉林市“新課程問題教學法展示及全國名師名家巡講報告會”活動時,筆者用“新課程問題教學法”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然后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并設計了循序漸進、富有趣味性的練習。學生的問題意識在一次次的活動中得到了提高,解決問題的欲望被一次次點燃。第二次執教是參加在南寧市舉行的廣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競賽活動時,筆者沒有從例題直奔教學主題,而是創設了班上舉行乒乓球比賽需要計算比賽場次的活動情景,讓學生在活動情景中學會如何計算比賽場次,并運用畫圖、連線、計算等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評課專家這樣評價該課:教師創設了開放的課堂平臺,指導學生靈活運用不同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在課堂上,筆者注重培養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意識,引導學生從中選擇關鍵性的問題去解決,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知識,學會學習,主動學習,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真·活·趣”生態課堂是生動有趣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將興趣視為教學的基礎,認為興趣既是教學手段,也是教學目的。美國教育家杜威也認為“興趣在教學中至關重要,是兒童學習的動力,能產生驚人的能量,使學習事半功倍”。生態課堂是生動有趣的,生動有趣的課堂才能吸引學生,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筆者參加第31屆“創新杯”全國教學藝術大賽時,執教了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二年級下冊《找規律》一課。在課堂上,筆者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利用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喜羊羊”“灰太狼”等動畫形象,串聯一個小故事貫穿整節課,使課堂充滿童趣和挑戰性,讓學生“樂中學,學中樂”。利用flash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將抽象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學習的重難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這讓人耳目一新,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筆者設計了幾道新穎的練習題,把學生喜歡的故事人物融入練習中,豐富了練習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被動的“要我學”變成主動的“我要學”。比如,筆者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動手拼一拼,看誰能按規律拼出不同的圖案。在展示拼圖時,學生高興而自豪。整節課課堂氣氛活躍,每一名學生都能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在猜一猜、想一想、拼一拼、涂一涂等活動中,學生嘗到了成功的愉悅,訓練了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
與傳統課堂相比,生態課堂有明顯的優越性。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善于發現并抓住教育時機,運用教學機智和教學智慧,使課堂變得更加真實高效、靈活開放而又生動有趣,真正回歸生態。
【參考文獻】
[1]何旭明.從學習興趣看赫爾巴特與杜威教育思想的相通性[J].大學教育科學,2007(2).
[2]唐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杜威的“興趣觀”及其現實意義[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09(7).
[3]朱衛光.生態課堂——教學改革的綠色革命[J].新課程(中),2010(8).
[4]王若.構建生態課堂,讓課堂返璞歸真——構建心理健康課堂策略之思考[J].考試周刊,2017(33).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自籌經費B類重點課題《構建小學“真·活·趣”生態課堂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2021B247)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梁光梅(1979— ),女,漢族,廣西北流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曾獲廣西特級教師、全國課改優秀教師、玉林市優秀教師、北流市十佳教師等榮譽稱號,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教學。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