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平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育活動當中,教師不僅要做好數學理論知識的傳授和講解工作,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尤其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同時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以及成長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數學教師對此應該高度重視,并在數學教育活動當中有意識地對學生的獨立思維進行培養。文章首先分析了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當中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主要原因,隨后探討了目前的數學教學現狀,最后探討了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原因分析;教學現狀;策略探討
一、 引言
學校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修養,同時,在教育過程當中也應該讓學生養成一些好習慣,掌握對應的學習技巧。但從教學現狀來看,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都忽略了學生思維以及學習方法方面的教育工作。在小學數學學習活動當中,獨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具備這一能力之后,才可以獨立地去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夠獨立地運用數學知識。很多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比較大,尤其是在解決數學問題這一方面,而這主要是因為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忽略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沒有給學生留下自我思考、自我學習的時間,完全由自己來把握課堂的節奏。
二、 在小學數學教育活動當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數學學習實際上是具有較強技巧性的,任何數學知識都是通過一定的邏輯推導出來的,并且在解決數學問題過程時,需要學生自己去理解數學知識,所以學生必須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小學數學知識的難度并不大,但是很多學生的數學素養不高,數學成績比較差,這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當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之后,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以及核心素養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明顯的進步。因為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不只作用于數學學習,其對于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以及日常生活都能夠起到積極的影響,能夠減少學生對教師以及父母的依賴。
三、 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從目前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可以看出,當前數學教師雖然貫徹落實了素質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但是仍然沒有突破傳統教學活動的局限性,在教學過程當中還存在許多不科學的方面,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方面缺乏一些針對性且高效的數學教學手段。首先,在數學課堂上學生仍然缺乏自我學習、自我思考的空間。大部分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更加注重的是理論知識的傳授和講解,沒有有意識地去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導致學生依賴教師的講解。其次,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沒有合理地利用問題情境教學法,沒有通過問題和學生在課堂上建立起聯系,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始終處于被動的知識灌輸狀態。另外,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沒有堅持趣味化的教學原則,枯燥的數學理論知識學習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喪失興趣,進而導致學生不愿意主動地去探索數學知識,很少去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除此之外,教師的教學手段仍然比較傳統,他們沒有積極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對數學課堂進行充實,題海戰術等不科學的教學方式仍然存在,而這些都會進一步禁錮學生的思維,無法拓展學生的數學視野。
四、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具體途徑
(一)始終堅持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能夠不在他人的引導之下,獨立地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當中應該給學生留下自我學習的空間,讓學生獨立地去解決數學問題。而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堅持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減少自身在課堂上的干預,從而降低對學生思維的影響,讓學生敢于質疑教師的教學,敢于提出問題。例如,教師在教學“位置與方向”這一課時,就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一課時的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是比較緊密的,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預習。在教學新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隨機地抽取一個小組,小組派出代表,使其成為本節課的數學小老師,對知識進行講解和分析。而此時教師就要在旁扮演好輔助者的角色,對學生的講解進行補充說明,最后再進行總結,并在旁引導學生如何去講解數學知識。通過這種途徑,學生在預習以及后期課堂講解過程當中,都會自主地去分析數學理論知識,去思考相關的知識點,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這還有利于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掌握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
(二)充分發揮情景教學法的價值
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還應該充分利用情景教學法,通過情景教學法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來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最終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當中。而要想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需要借助問題情境教學法的形式,通過一些具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來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并在這個過程當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三年級“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提出針對性的問題,但是在提問的時候,需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要一步一步提升問題的難度,由易到難,這樣可以讓學生一步一步地探索數學知識,讓學生在思維上有一個過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所涉及的主要是乘法方面的知識,教師在課堂開始之前先提問學生:“同學們還記得乘法口訣嗎?乘法口訣里面的算術有著什么樣的特點?”此時學生就可以輕易地回答出來:“記得,主要是一位數乘一位數。”隨即教師就可以引入課題:“本節課我們將會學習兩位數或者是三位數來乘一位數,讓我們觀察這種類型的乘法有著什么樣的特點。”這樣學生可以帶著任務去學習新的知識,而教師在教學完這一知識的時候,又可以進一步地對學生進行提問:“單位數乘法和兩位數或者是三位數乘一位數有什么不同?存在哪些層面的差異?在計算過程當中,我們要注意什么問題?”通過這些提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深入地去分析兩位數乘法的特點,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