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萍
摘 要: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兒童的成長非常重要。近年來,隨著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子女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隨遷子女已成為社會所關注的重要群體。隨遷子女尚處在低齡階段,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確立。生活學習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家庭教育方式也隨之改變,因此,隨遷子女就很難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將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文章以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為例,分析進城務工隨遷子女行為習慣的現(xiàn)狀,以及影響進城務工隨遷子女行為習慣的家庭因素,并提出進城務工隨遷子女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家庭教育策略。
關鍵詞:行為習慣;隨遷子女;家庭教育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產業(yè)結構的不斷調整,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入經濟發(fā)達地區(qū),這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務工人員一方面為了鞏固親子關系,另一方面為了子女享受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他們帶著子女一起涌入城市。對于隨遷子女來說,異地居住不僅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這些隨遷子女來到城市,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他們在語言表達、交際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適應,而家庭因素是影響隨遷子女行為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將以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為例,分析隨遷子女行為習慣養(yǎng)成中的家庭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家庭教育策略,促進隨遷子女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一、 進城務工隨遷子女行為習慣的現(xiàn)狀
(一)厭學情緒
由于農村的教育設施和水平與城市有較大的差距,隨遷子女進入城市后,一時很難適應新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導致他們學習成績不佳,逐漸喪失學習的自信心。有的學生雖然在學習上很努力,但結果總是不太理想。因此,他們常常被父母批評和譴責。久而久之,他們會厭倦學習,甚至逃課,學習成績好壞也無所謂,慢慢地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產生了厭學情緒。
(二)暴力行為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趨勢,為此,全社會對校園暴力和校園霸凌事件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父母的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的行動和習慣有很大的影響。有的家庭構成不完整,父母關系不協(xié)調,這些均會增大未成年人的心理壓力,導致他們容易通過暴力行為發(fā)泄情緒。有的家長采用絕對權威的教育模式來教育孩子,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往往對孩子打罵、斥責和懲罰。這種粗暴的教育方法嚴重危害了孩子的心理,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現(xiàn)在網(wǎng)絡游戲喜歡用血腥暴力場面吸引玩家的關注,未成年人對這樣的游戲沒有抵抗力,同時他們也缺乏正確的判斷力,這導致學生對競技的戰(zhàn)斗和攻擊性的場面進行模仿,可能會逐漸導致青少年產生暴力傾向。所以經常出現(xiàn)一些隨遷子女在學校和他們的同學發(fā)生沖突,甚至大打出手的事件。
(三)沉迷網(wǎng)絡
如今,網(wǎng)絡成癮正逐漸呈現(xiàn)低齡化趨勢。有數(shù)據(jù)顯示,沉迷網(wǎng)絡的未成年人比例接近15%,超過2000萬人。未成年人對互聯(lián)網(wǎng)依賴性很高,并且這種程度在不斷提升。部分隨遷子女具有不同程度的網(wǎng)絡成癮現(xiàn)象,甚至一部分兒童沉迷網(wǎng)絡情況非常嚴重。這是因為當隨遷子女在老家上學的時候,農村的文化設施比較落后,孩子們經常通過玩游戲來填充課余生活,他們接觸網(wǎng)絡比較早,這些孩子越來越依賴網(wǎng)絡,這導致他們越來越聽不進父母的教導。當他們來到城市的新學校里,陌生的環(huán)境和同學給他帶來了不安,但是在網(wǎng)絡游戲中的搏擊和勝利給他們帶來了快樂,讓他們充滿了信心,導致孩子們越來越沉迷于網(wǎng)絡。
二、 影響進城務工隨遷子女行為習慣的家庭因素分析
(一)父母文化素質偏低
父母的教育水平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進城務工人員的文化水平和學歷比較低,家庭教育的觀念也比較落后。這些父母只重視孩子的學業(yè)成績,他們認為只要學習成績好,行為習慣不重要。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不恰當?shù)募彝ソ逃赡軙恋K孩子的發(fā)展,影響孩子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孩子的父母沒有掌握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往往是簡單粗暴的方式。如果孩子們取得好成績,他們會表現(xiàn)出對孩子百般溺愛。他們不關心孩子發(fā)生的一些變化,他們也沒有時間去學習如何與孩子溝通。比如,孩子一有問題,家長就拖著孩子打,特別是父親,為了解決問題,有的母親喜歡責罵孩子。實際上,他們知道這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但他們真的想不到其他“教育”的好方法。然而,隨遷子女父母的這些不當教育方式,只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壞的影響,使孩子產生消極的情緒以及逆反心理。
(二)家長自身具有不好的行為習慣
作為父母,必須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但是有的父母不讓孩子玩手機,他們卻隨意玩手機;他們要求孩子不要玩電腦游戲,但有的家長卻沉迷于游戲。另外,有的父母隨意扔垃圾、吐痰以及使用不文明語言,在行為上表現(xiàn)得非常惡劣。對這些未成年人來說,他們判斷是非的能力還欠缺,父母的不當行為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長。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可是,要成為稱職的父母很難。人們經常說孩子的性格是遺傳父母的。其實,孩子的性格不是遺傳的,而是模仿來的。他們和最親近的人(父母、祖父母等)一起生活,慢慢模仿,形成自己的性格,這些性格特征與父母的性格特征非常相似。如果哪個孩子在學校亂丟垃圾,那他們的父母也可能是隨意亂丟垃圾的;如果哪個孩子在學校隨意罵人,他們的父母通常也是用不干凈的語言責罵孩子;如果哪個孩子愛玩網(wǎng)絡游戲,他們的父母也可能有同樣嗜好。事實上,父母的不良行為習慣會影響他們的孩子。
(三)缺少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進城務工家庭都是租的房子,由于經濟上的限制,他們租的房子規(guī)模較小,沒有好的居住環(huán)境(有些家庭為了方便工作,租住在工廠旁邊,環(huán)境很差)。隨遷子女從學校回家后,孩子沒有獨立學習的空間,所以他們根本不能安心完成家庭作業(yè)和閱讀課外書。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孩子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是很困難的。而且家長都不想為孩子做更多的投入,家中甚至都找不到一套像樣的課外閱讀書,家里沒有學習的氣氛。同時,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對孩子的學習投入嚴重不足,影響了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