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紅
摘 要:文化是對一個國家發展最好的記載,如果沒有了文化,那么國家的發展就很難繼續。文化是不斷傳承的,所以很多優秀的文化都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國學作為一種經典的中國文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把這種優秀的文化發揚光大,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小學是人生學習開始的階段,要多讓學生接觸一些比較優秀的文化,這樣才能不斷熏陶他們。校本課程是根據學校自身的情況研究開發的一門學科,對學習者的教育也是一種補充。把國學經典編制成校本課程,對于學校教育的推進具有非同凡響的意義。學校應該注重對校本課程的推行和實施,讓這些課程真正為學生服務。
關鍵詞:國學經典;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實施分析
一、 引言
校本課程是一個學校的特色,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校本課程是在學校的實際情況下編制的,所以更符合學校的教學,也更適合本學校學生的學習。校本課程的內容有很多,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取教材的內容。國學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其中蘊含了很多文化知識,把這些經典國學都編制成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將會大大提升學習者的文化素養,對他們以后的素養積累也是百益而無一害的。學校要注重這些校本課程的開展,這樣才能保障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促進他們的成長。
二、 經典誦讀校本實施的意義
(一)了解傳統文化,讓學習更有意義
經典誦讀校本都是由一些經典的國學內容組成的,這些國學包含了很多經典的文化,這些文化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在學校實施這些課程有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讓他們愛上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的文化可以說歷史悠久了,如果把這些文化加入學校課程中來,就會發揮文化的積極作用,讓文化的發展有了動力。所以,學校開設經典誦讀課程對學生的發展是很有好處的,在無形中傳遞了中國文化,也讓學生了解了中國文化的偉大。這些課程是很有必要在學校開展的。學生要從小樹立學習熱愛傳統文化的意識,這樣他們才能主動承擔起傳遞文化的責任。
(二)豐富了教材內容,擴展了文化視野
經典誦讀教材是校本課程,是對基本課程的補充。這些課程能讓學生了解課本之外的東西。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學生全面發展也被提上日程。想要讓學生全面發展,就需要開闊他們的視野,這樣才能實現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課本知識畢竟是有限的,想要學到更多的知識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校本課程。國學就是最好的選擇,這些內容包含了一些基本的行為準則、優良的傳統、高尚的品德等。校本課程是課本最好的補充,經典誦讀是對語文課本最好的補充,這樣能讓語文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三)提升學習者的整體素質
經典誦讀校本課程是國學知識的綜合,這對于學習者的素質提升來說尤其重要。這些經典的國學里面都含有很多優良的傳統文化,所以對學生素質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幫助。比如,國學里面有基本的禮儀道德,可以教給人們一些基本的做人道理。這些品質是學生必備的,也是社會對人的發展提出的新的要求。學校推行這些課程,學生在無形中就受到了很多影響,進而會不斷約束自己的行為,讓自己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所以,國學經典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很有幫助,學校要重視文化與課本的結合,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四)豐富了教學資源,不用教師費心去尋找別的資源
教學不應該局限于課本,應該從多方面汲取資源,把這些轉化為知識傳授給學生。課本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基本,如果想要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那么教師還需要自己尋找一些資源,但是由于時間有限,尋找的資源還不一定有效。但是,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就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這些課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這樣比較有目標性,不用教師再費心去尋找資源了,這樣就能節省很多時間。
三、 校本課程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重視程度不夠,課程成了擺設
校本課程雖然不是必修的,但是對學生的發展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些學校的發展觀念還是比較落后,他們總認為成績才是學校發展的基礎,校本課程作為選修課可有可無,一些校本課程雖然存在,但是只是一種形式,沒有任何價值可言。語文素質的發展是全方位的,課本知識帶有局限性,經典誦讀包含了很多經典的文化,這些課程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也是很關鍵的。學校應該重視這些校本課程的利用,不能讓它們成為擺設,這樣就失去這些課程的意義了,那么學生的發展也無從談起了。
(二)校本課程脫離學生實際
校本課程應該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但是在研究校本課程開展情況的時候,存在脫離學生實際的現象。國學經典有很多內容,這些內容不應該全都照搬,應該選擇一些比較典型的、對學生發展有利的,這樣才能發揮出校本課程的作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如果選取的國學比較難,超出了他們的理解范圍,教學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所以,在選擇教學資源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作出選擇,不應該隨意選擇。經典誦讀課要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服務,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校本課程不能脫離學生學習實際,才是教材編制的依據。
四、 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實施方法
(一)根據學生的實際,安排適合的校本課程
每個年級學生的發展情況是不一樣的,校本課程需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來選擇。比如,小學一年級可以誦讀《三字經》,讓他們初步感受國學的魅力。雖然他們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道理,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他們能感受國學的韻律,這個階段主要是培養他們的興趣,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國學經典,這樣他們對文化才能有深厚的興趣。到了三四年級就可以讓他們多讀一些詩詞了,這一階段他們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師就要提高對他們的要求了,古詩詞是最好的教學資源。通過對古詩詞的誦讀,能讓他們發現其中的情感表達方式,并且和作者產生共鳴,從而提高他們分析文字的能力。更高年級的學生則需要閱讀更深層次的國學了,因為他們的發展目標是不一樣的。所以,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來選擇國學,這樣才能把校本課程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