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燕慧
摘 要:文化意識是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在跨語言的交流中,如果具備一定的文化意識,就容易消除不同語言地區之間的文化隔閡,新課標明確要求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的文化意識進行培養。運用主題式的教學方法,可以拓寬學生的認知范圍,增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知,從而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基于此,文章介紹了主題式教學方法的含義和主要特征,闡述了主題式教學方法對學生英語文化意識培養的作用,最后提出了該教學方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的具體策略,旨在為我國中學英語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
關鍵詞:初中英語;主題式教學;文化意識
一、 引言
初中英語教學的首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并全面提升學生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對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進行培養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文化意識包括文化學習、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等能力,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文化意識,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為得體、合理地使用英語提供必要保障。然而在傳統英語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以傳授語言知識或語言技能為目的,將授課重點放在了語法規則、詞義理解講解等內容上,而沒有對教材選篇中的文化內容進行挖掘,這就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不能很好地了解該選篇的文化內涵,從而導致傳統英語教學質量偏低。運用主題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進行培養,實質上是一個文化傳播的教育過程,它有助于學生內化英語學科知識,促進其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展,并從根本上提升初中英語教學的成效。
二、 初中英語主題式教學概述
(一)主題式教學的含義
主題本意是指文本內容或社會活動的中心思想,將“主題”的思想融入教學即教師對教材中能夠促進學生成長的核心內容進行挖掘和提取,并將之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題”。現行初中英語教材在編排上采用單元制,每個單元由若干獨立的語篇組成,但單元內的所有獨立語篇在內容上相互聯系,通過補充或互補的關系構建起單元話題。教師在英語教學時,運用主題式的教學方法,從整體上把握住該教學單元的主題意義,再對每個獨立語篇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挖掘,通過整合話題、突出主題等方式將該單元的文化價值進行展示。這是教師落實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基礎。
(二)主題式教學的主要特征
主題式教學與普通語言教學有一定的區別,它以引導學生系統地學習學科知識為主要形式,主題式教學的基本思路是:在真實情景中圍繞主題開展教學—根據主題設計教學目標和要求—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設計教學活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運用主題式的教學方法圍繞課程核心內容設計課堂教學目標并開展教學活動,有助于豐富課程的內涵,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也能更好地學習和運用目標語言。主題式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1)主題思想明確。主題思想明確是主題式教學順利實施的先決條件,明確的主題思想使得教學內容中心化,從而避免了教學的籠統或泛化。教師按主題思想對單元選篇內容進行刪選和重組,能使教學內容更加系統、集中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從而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2)注重對情境的運用。主題式教學重視對英語情境的運用,即通過創設出具體的英語場景,將主題思想形象地呈現出來,情境的渲染不僅使得英語教學更加生動,還有利于促進學生感知現象并將表象迅速內化。(3)開放性強。主題式教學打破了傳統英語教學拘泥于教材的封閉形式,任何與主題思想相關的課內外文本內容、英語實踐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均能開發、轉換為課堂教學所使用的素材,教師提取出其中的有效元素與現有的教學資料進行整合能夠形成新的教學素材,從而帶來了更大的教學價值。(4)創新性。主題式教學要求教師有意識地鼓勵學生對問題做創新性、創造性的探究,學生不再只是簡單地知識記憶,而是以一些綜合性的學習活動推動學習任務的完成,這樣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 主題式教學對學生英語文化意識培養的作用
相較于其他的教學方式,主題式教學對學生英語文化意識培養有一定的優越性。首先,主題式教學以某一內容為核心,它可以是課本選篇中的某英語概念,也可以是基于整個教學單元構建出的某問題,但其共同點是學生通過學習,能從對該主題的探究中掌握相應的知識,并能鍛煉自身的英語文化理解、英語交際意識等能力;其次,主題式教學思路明確,以“發現問題—揭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主要形式,學生在主題思想的引導下,會多角度、多維度地去探究某一英語問題,這樣的過程使得學生的英語綜合思維得到了極大的鍛煉,也加深了學生對英語學科知識的認知;最后,主題式教學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情況做出合理的教學設計,從而引導他們參與某種具體的學習體驗,體驗是通過親身實踐所獲得的某種認識或經驗,體驗比感受更為深刻,通過體驗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的學科規律。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主題式的教學方法,將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教學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對學生感知英語知識、提高英語應用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學生在主題式教學模式的有效引導下,英語文化意識也自然全面提高。
四、 初中英語主題式教學對學生英語文化意識培養的有效策略
近年來,隨著我國中學英語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英語教材的編排也更好地體現出學科的育人價值來,教師應遵循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要求,用主題式的教學方法,選擇與課本內容相關的文化材料,加深學生對選篇話題的理解,并促進學生在正確的語境下得體使用英語,通過在教學中的文化滲透,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能力。
(一)以課標要求為依據凝練教學主題
在進行初中英語主題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教學大綱為基準,挖掘出教學單元內與學生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密切相關的內容作為教學主題。一般而言,主題是教材中涉及的一些文化內容或哲學內容,教師需對該內容進行有效提煉,從而形成某一特定的教學主題。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為例,對“Getting Together”“Our School life”“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三課進行梳理后,可發現內容主要包括中西方國家的語言、家庭結構、飲食習俗、校園生活等,教師對話題進行有效整合,可提煉出“探討中國和美國校園生活的差異性”的教學主題來,校園生活是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場景,以上述主題為線索展開教學,可使學生獲得豐富的體驗,并在這種體驗中,將課本知識成功地遷移成為自己的智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