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知識內容,更好地建立單元內不同學習主題之間的聯系,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大單元設計為出發點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通過分析解讀單元教學主題,確立明確的單元教學目標,設計有針對性的單元教學活動,做好單元教學的整體評價,來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大單元設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0-0037-02
引 言
以大單元設計為出發點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知識內容,更好地建立單元內不同學習主題之間的聯系。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以嘗試開展各種開放、有趣的學習活動,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給學生解讀核心教學問題。這種教學方式對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更快地吸收、掌握知識原理都很有幫助[1]。本文以“友誼的天空”這個單元的教學為例,具體探析如何有效進行大單元整體教學,以發揮這種教學模式的優越性。
一、解讀單元教學主題
在進行大單元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要明確單元教學主題,了解知識教學的內容要點,做出整體教學計劃。對于不同的單元內容,學生要學習的知識點會有所差別,學生需要發展的學科核心素養也不一樣。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要綜合考慮單元主題的特點,分析單元內各個小節知識點間的內在關聯,采用合理的方式將這些小節的內容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2]。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樹立一個貫穿始終的核心價值觀,找到單元教學中需要滲透的價值取向,始終堅持正確的教學思路,然后合理設計教學實施過程。如此,大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效果會更明顯,教學的推進也會更順暢,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會更快地吸收、掌握知識。
在“友誼的天空”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單元內容,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核心價值觀——“友善”,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友觀,懂得與人為善,以正確的方式結交朋友。在這一單元中,網絡交友是一個關鍵知識點,教師要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網絡交友和現實交友一樣,也需要遵守相關的道德規范,如友善、誠信、忠誠、守法等。在明確了這些基本的單元教學主題后,教師才能更好地設計后續的教學內容,開展各種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從而獲得預設的教學效果。
二、確立明確的單元教學目標
在確立了單元教學主題后,教師要進一步確立具體的單元教學目標。在確立教學目標時,教師除要充分關注單元知識的特點外,還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價值取向[3]。同時,考慮到大單元教學中包含的內容較多,教師在確立教學目標時可以采取層層深入的設定方法,讓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地展開,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友誼的天空”這一單元的教學意圖是讓學生在與同齡人交往時建立與朋友間的真誠友誼,端正交友態度,提高交友能力。結合這節內容的特點及這個時期學生在交友中會面臨的一些問題,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梳理出單元教學主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同齡人交往,建立同學間的真誠友誼,以及合理利用互聯網等傳播媒介。本單元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正確的網絡交友意識,讓學生學會辨識網絡交友的誤區。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計課堂討論環節,如讓學生結合“你們認為網絡交友對青少年來說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這樣的討論話題,進行小組內的討論和分享。通過交流討論,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網絡交友態度和觀念,并且學會避免網絡交友的一些陷阱。
三、設計有針對性的單元教學活動
在明確了單元教學主題、確立了具體的單元教學目標后,教師應結合單元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各種開放、有趣的學習活動。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要體現活動的實踐性,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探究空間,基于活動過程輔助學生吸收、掌握單元知識內容。同時,教學活動要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對單元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4]。
在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有了較好的理解后,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開放的實踐調研活動,如讓學生調查“七年級學生日常交友狀況”和“七年級學生網絡交友狀況”。通過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可以發現,七年級學生對網絡交友更感興趣,有更大的熱情。但是,學生在網絡交友時面臨各種問題,他們渴望友誼的同時,容易被網絡信息所蒙蔽,缺少辨別能力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基于這次問卷調研,學生認識到,相比現實交友,在網絡交友的過程中更要注意增強法治意識,學會理性辨別。學生在分析問卷內容、梳理相應的調研結果時,還綜合應用了這一單元的知識點,從而有效鍛煉了自身的實踐探究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活動設計能對單元整體教學產生很好的推動效果,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發展,從而實現單元整體教學目標。
四、做好單元教學的整體評價
在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客觀公正的評價。教師既要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也要評價學生在活動中的綜合表現。首先,教師要制訂一些基本的評價標準,在學生的知識理解程度、問題探究能力等方面做出相關評價。其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還未充分理解或存在一些認知誤區的知識,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最后,教師要盡量對學生進行賞識性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表揚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表現,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同時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以這樣的方式完成教學評價,能夠顯著提升大單元教學效果。
教師的教學評價可以滲透到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除在課程教學的結尾就學生的綜合學習狀況做出評價外,教師也可以在一些有代表性的學習活動結束后及時給予學生評價。例如,對于網絡群聊過程中的一些違反道德和法律的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中學生可以做什么。比如,有學生提出要提升自身網絡素養,正確辨別網絡信息,善于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利益。教師應肯定學生的想法,并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思考更多的解決方法。
結 語
總而言之,大單元整體教學能夠增強知識教學的系統性和結構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大單元整體教學流程,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做好教學評價,從而發揮其教學作用,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邵永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互動式教學的應用實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25):90-91.
馬龍門.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16):260.
柯丹.道德與法治課法治教育主題式教學方法調查研究[D].黃石:湖北師范大學,2018.
萬騰飛.法治教育方法對法治教育目標實現的影響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張文芹(1971.1—),女,江蘇響水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