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鈞
摘 要:詞匯是語言文化的核心要素,學生要想學好一門語言類課程,離不開充足詞匯量的支撐。與小學英語相比,初中英語有著極強的體系性,對學生的詞匯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迎合當代教育的發展趨勢,廣大教師應積極革新詞匯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憑借著自身的優勢獲得了教師廣泛的認可和應用。基于此,本文以農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為載體,首先分析情景教學法的含義,隨后對情景教學法在農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應用的注意事項和應用策略展開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學校;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情景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0-0051-02
引 言
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現代外語教育應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的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英語課程教學既要注重語言學習過程,又要優化學生英語學習的渠道和方式,給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學習、運用語言的機會。因此,在農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應用情景教學法為學生創設更加真實、熟悉的情景,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一、情景教學法的含義
情景教學法主要是指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情景,使原本乏味、無趣的學習變得精彩、有趣,促使學生在情景中自主學習,從而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詞匯教學中,情景教學強調為學生創設真實語境,讓學生在語境中學習和運用詞匯,幫助學生深化對詞匯的掌握,積累詞匯量,培養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最終實現《課程標準》中提倡的“能用英語做事情”[1]。
二、情景教學法在農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應用的注意事項
(一)嚴格遵循適度原則
在農村初中英語詞匯課堂上應用情景教學法,教師應嚴格遵循適度原則,把握好度,否則不僅難以達成預期的教學效果,還可能會適得其反。具體來說,情景教學法在詞匯課堂上的應用主要發揮著輔助作用,教師如果將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注入情景教學中,就會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也未能真正把握教學重點。久而久之,學生可能會出現散漫、抵觸等情緒,從而影響詞匯教學的有序開展。
(二)立足學生生活實際
與城市相比,農村學校相對偏遠、落后,學生的經驗、閱歷有限。在詞匯教學中,如果教師未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問題和解讀詞匯,學生就會不熟悉其所創設的情景,也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2]。除此以外,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具有鮮明的個體差異,他們對相同事物常常會有不同的見解、看法,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從而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進而更好地進行情景創設,讓詞匯教學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學生高效學習。
(三)積極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應具備充足的知識儲備和極強的專業能力,從而為學生綜合語言能力和詞匯儲備量的提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3]。因此,一方面,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反思、總結,盡量讓詞匯教學更加多元、豐富,為學生的詞匯學習提供更多的可能;另一方面,在詞匯教學前,教師要對教學內容和話題進行綜合考量,保證情景教學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并具有較強的銜接性,從而增強學生思維的連貫性和發散性。
三、情景教學法在農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一)創設實物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抽象邏輯思維開始占據主導地位,但是其邏輯思維依舊屬于經驗型,因此在思維發展過程中,其形象思維仍然是不容忽視的[4]。對此,在開展農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入與詞匯相對應的實物,使學生通過接觸實物和運用詞匯,意識到詞匯學習是現實生活中的一部分,且運用英語表達現實中常見的事物非常有趣,如此在無形中提高學生對詞匯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Culture Shapes Us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本章節的主題是“Culture(文化)”,其中出現了不少關于餐具的詞匯,如“bowl(碗)”“chopstick(筷子)”“spoon(匙勺)”“fork(叉子)”等,還有與裝飾品相關的詞匯,如“lantern(燈籠)”等。對此,在教學前,教師可以準備好與上述詞匯相對應的實物,并將其帶到課堂上,讓學生在接觸這些實物的過程中學習和運用詞匯。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全部詞匯都可以找到其對應的實物,如“Santa Claus(圣誕老人)”“temple(廟宇)”等,此時,教師可以通過簡筆畫的形式展示詞匯描述的形象,以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
(二)利用媒體創設情景,吸引學生關注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各個教學領域中,并逐步成為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如今,一些農村學校配備了多媒體等基礎的信息化教學設備,這就為教學的高效開展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的優勢,將圖像、文字及音頻三者進行有機融合,為學生展示更加真實的情景,這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能促使學生主動開口,積極訓練[5]。
例如,在教學Movies and Theatre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本章節的主題是“電影和戲劇”,在講解該章節的詞匯時,教師可以先收集、整理一些著名的電影、戲劇及演員的相關資料,然后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詞匯,還能夠初步掌握運用詞匯介紹人物、事物的方法,這對學生后續的閱讀和寫作具有積極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語言、動作、圖畫及視頻等為學生營造了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引導學生展開大膽的聯想與創造,使其喚醒自身的已有知識和經驗,逐步進行詞匯知識的內化和應用,從而真正融入詞匯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