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階段教學中,物理教學非常重要。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圍繞科學素養的四個維度,精準設計教學過程,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而教,使物理教學與物理教育兼具。
關鍵詞:核心素養;物理教學;物理教育
引言
高中科學學科注重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綜合能力。但目前物理教學中經常以教師示范操作,學生觀察為主,整個過程缺少學生參與,不利于學生感知和理解知識,長期以往還會消磨學生學習興趣。對此,本文則從多方面分析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策略,望給予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1科學態度
科學態度亦可理解為科學信念或科學動機,通常由科學行為和科學習慣來體現科學態度。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中,學生要樹立探索世界奧秘、追求科學真理的信念,保持活躍的求知欲,能圍繞科學問題互相交流,能夠合作開展科學活動,能夠有理有據對問題提出個人觀點,自覺規范個人道德水平,釋放科學對社會、對人類的價值,能把握人類、科技、社會、環境的多元關系并促進自身的多維度發展。
2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科學態度與責任素養的培養措施
2.1指導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高中的物理具有一定的難度,并且從客觀的角度來說,高中物理相較于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跨越性,因此許多學生在學習高中物理時都產生了一種畏懼的心理。因此教師就必須要做好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并且在課堂上不斷地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多鼓勵,同時幫助學生們樹立學好物理的信心。其次,物理也是一門具有探索性的學科,這就需要學生自主的學習和探索,并且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解決大多數學習上的問題,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必然要求,在物理課程設計中,教師應結合課程知識,有意識凸顯教與學方法的運用,例如課堂討論方法、邏輯分析法、建立模型法、作圖法等等,解析方法運用的思路,為學生未來的自主學習提供方法依據,引導學生多總結更優秀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啟發學生們多思考、善變通,從而培養學生們創新思維。另外實驗是物理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實驗,規范實驗過程,提升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例如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滲透控制變量法,即要求學生在探究質量對加速度的影響時,控制合外力不變,改變研究對象質量的大小,觀察加速度的變化;在探究外力對加速度的影響時,控制研究對象的質量不變,改變外力的大小,觀察研究對象加速度的變化。這樣學生才能有條理地展開實驗,形成科學可靠的實驗結果,同時也能夠經歷方法運用的過程,為以后的物理實驗做好準備。
2.2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科學態度
高中物理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始終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通過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與思維品質,從而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趨勢。具體可從以下方面開展:首先滲透物理觀念;所謂物理觀念即基于物理學角度形成和運動、物質、能量、相互作用等有關的基本認識,促使學生在頭腦中提煉物理概念和規律。其次實驗探究;高中物理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發現問題并展開合理猜測,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實驗方案、分析論證以及與其他學生合作交流,最后進行合理反思。該環節由學生自主探究和師生共同探究組成,在學生自主探究時可讓學生運用現有資源設計實驗方案。例如合理分析平拋運動軌跡,學生在自主思考后與其他學生相互討論得出以下實驗方案:即運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礦泉水瓶子裝入部分水后在瓶蓋上扎出一個小孔,同時在礦泉水瓶子下端側面扎出一個小孔,此時松開瓶蓋水直接噴出,其中水流順著瓶子做平拋運動,借助該實驗觀察水流平拋運動軌跡。學生在研究平拋運動時有效增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隨即物理教師引領學生共同探究分析平拋運動規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打破以往被動聆聽或作為觀察者角色參與學習,而是轉為實驗探究主體,對所學物理知識產生深刻印象,進而對物理科學產生更濃厚興趣。
3理論聯系實踐
3.1增強物理思維,加深實踐應用
高中學生學習物理后,應學會在面對實際生產生活問題時運用物理思維來解決問題,養成提問、分析和解惑的習慣,這對物理思維的提升和核心素養的塑造大有裨益。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敢于面對復雜的物理問題,積極使用物理思維來分析求解。如在教學“牛頓第二定律”時,教師可將原有的驗證性物理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要求學生按小組開展實驗,各組可用工具器材包括小車、打點計時器、低壓電源(AC)、導線、天平、小盤、砝碼、軟夾、細繩、紙帶、坐標紙、復寫紙、刻度尺、一端附有定滑輪且標有刻度的長木板等,問題要求“弄清楚物體加速度與其外受力及質量間的關系”。在學生自主思考、組內討論、班級交流、教師引導后,學生應明確可采用變量控制的實驗完成探究,即首先保持小車質量不動,通過調整小盤或砝碼質量,查明合外力與加速度之間的關系。然后保持小盤、砝碼質量不動而改變小車質量,即保持合外力一定,查明小車質量與加速度之間的關系。最后各小組通過實驗,最終總結得出“物體加速度與其外受合力成正比、與物體質量成反比”的結論。經過這樣的探究式實驗,學生將掌握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并學會用圖像對數據進行分析,整個過程可有效鍛煉學生的物理思維,提升物理知識探究的核心素養。
3.2課程需要充分聯系實際
高中物理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充分聯系實際,這樣才能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資源,例如多媒體、教具、實驗器材等,結合書本內容,豐富課堂教學,通過生動形象的演示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物理現象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物理是人們探究世界運行規律的學科,很多物理學的發現都來源于物理學家對日常生活的觀察。教師可以通過理論結合實際的方法,讓學生將理論性的、抽象的物理概念轉化為生活中的知識點,這樣不僅便于記憶和理解,而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3優化教學評價,促使學生在反思中不斷提升自我
教學評價能夠為學生提供反饋,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例如在階段性復習中,教師為不同層次學生設計試卷,試卷中題目難度存在明顯差異,要求不同層次學生根據需要分別作答。完成測試后,教師根據評分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并要求學生主動分析錯誤題目,反思自己在知識掌握上的薄弱環節,并主動回顧、復習、查漏補缺,提高階段性學習效果。
結語
總之,物理是一門知識性與科學性兼具的學科,教師在全新的教育形式下應積極創新物理理念和教學方式。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學情和實驗特征從多方面引導學生參與其中,促使學生們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擁有為科技進步做貢獻的責任心和自信心,為人才的綜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蔣華.基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探討[J].物理教學探討,2017,35(4):4-8.
[2]任俊紅.基于物理核心素養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3]郭詩藝,張金良.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探索[J].科教文匯,2020(5):135-136.
[4]劉聰.高中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7(26):132-133.
[5]裴沁友.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教師,2015(1):64.
作者簡介:馬利(?1980年7月),女,漢族,籍貫:山東省郯城縣;職務:高中物理教師;目前職稱:中教二級;學歷:大學本科;單位:江蘇新沂市啟明中學;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學,高效課堂,教育管理,物理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