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芳
【摘要】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開發小學生多元語言潛能并引導其能力的可持續發展。英語寫作是語言技能之一。寫作,是書面表達和多元傳遞信息的一種交際能力的表現,是小學生英語學習中的重點內容之一。然而,許多小學生卻覺得英語寫作是難事,缺乏聯想、枯燥無味。作為教師,有時也會覺得大量的個體詞句批改使自己累得喘不過氣,可學生的寫作水平依然未能提高。所以,素材寫作也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難點之一。可見,教師的巧設導學也就成為了小學英語課堂寫作教學中的首要課題,也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
【關鍵詞】小學英語;寫作;激趣;習得;持續發展
在《英語新課標》環境下,培養小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首先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因此,除了使學生扎實掌握大綱要求的詞匯、句型外,還必須啟動學生們的多元智能,擴大信息輸入,循序漸進、多方位地進行寫作訓練,使之形成良好的語言寫作習慣,培養寫作的興趣,進而獲取寫作的成就感等。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學習英語寫作,既感到輕松愉悅,又能進一步地提升表達的水平呢?
一、“激趣策略”是前提
興趣,它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對學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首先,Take a try!鋪墊良好的課前英語學習的氛圍。例如,每天課前導學兩分鐘,筆者都會鼓勵學生輪流用英語作簡短的小匯報。匯報的內容可以包括:(一)值日學生介紹當天的基本情況(天氣或考勤),例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date today? /Do you feel well today? /Are we all here ?/Do you think tomorrow will be fine? 等等;也可以是選用學生之間的生活對話進行語言交際。如,How are you today? What happened?等等。(二)鼓勵學生用英語講一則有意思的小故事或者小笑話,也可以唱或者推薦一首英文歌與同學分享,甚至允許響亮地誦讀一篇短小的美文。如此輕松的語言氣氛會輕易地引導學生更快捷地融入隨后的英語課堂。其次,Context experience!語境體驗,讓學生獲取直觀而豐富的感性語言知識。例如,筆者今天要講動物園里的小動物(Animals),那么先來一段動物趣游VCR,讓他們仿佛身臨其境,樂在其中。然后,用生動活潑的圖片再造畫像,調動學生情緒構筑創想空間,允許學生邊看邊討論小動物的習性等。同時可以操練句型,如,Tiger likes…/Lion likes…(喜愛的食物或者活動),學生們表現雀躍、饒有興趣。又例如,給學生有關Family Tree的課題。筆者會提前一天提醒學生們帶上自己的“全家福”回到課堂。上課時,筆者先示范拿出自己的生活照,并與學生們分享日常的點滴,如人物關系的介紹等;然后,讓班上的一些學生也上來口頭介紹自己的家人和家庭活動的情況。因為這是一個與他人分享的過程,學生們對于互動環節表現得非常的樂意和熱烈。他們充分地展示了對家庭生活和對家人的熱愛之情。隨后,筆者會引導學生把要說的話語試著用文字寫下來。還記得其中一位學生這樣寫道:Look at this boy, he's my big big brother, he's a great basketball player. I'm proud of him.另一位學生則寫道:Look at here, please! The cute girl is my baby sister. She's only six months old. She's an angel for my family. She always likes smiling. Everyone loves her so much. Me,too! We are a happy family.看!當投入了真情實感的時候,學生們其實都是棒棒的。當然,這時候,筆者也會針對性地對個別作品做出恰當的點撥,及時地糾正學生們習作訓練中的小問題和提出合理的小建議。就是這樣子,親切地成就了學生的榮譽感,他們寫作的興趣也開發了。有了類似的想象、創造的過程,學生獲得的知識經驗也就變得更加的豐滿多彩。
二、“習得任務”是重點
對于“My favourite Subject”的寫作指導課題,筆者是這樣考慮的:筆者會嘗試有步驟地開展策略性學習活動,即group work--pair work--whole work--product。先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各自喜愛的Subject(科目)與其特征(在分組討論時,筆者會輪流參與到多個小組中給予指導和幫助。包括詞匯、語法,等等);小組討論結束后,筆者會鼓勵學生積極發言進行口述(要求大膽開口,語言盡可能清晰明了,讓其他學生能聽懂的,筆者都對其用掌聲進行表揚。);后續,筆者鼓勵小組成員動筆寫下來;然后,在學習小組中進行作品交換批改,并讓小組成員各自給予修改意見(同時,教師也會在教室里隨機進行個體輔導);最后,小組長負責整理小組里的習作交給教師。這時候,作為教師的筆者會再次進行集體批改和作品展示。通過這樣子的分層立體導學,筆者發現,班上超過80%的學生作品是優秀的成品,基本不存在習作不及格的現象。由此可見,類似的小組互助活動、鼓勵學生的智能發揮,反而會更好地培養和鍛煉學生們的觀察、記憶、思維,以及同伴團結協作的能力,而對于那些也許有寫作學習障礙的學生更有促進和激勵的作用。
三、“持續發展”是關鍵
課堂上,集體批改是英語教師常用的作文批改形式之一,但是只適用于可控性話題(Controlled writing),而并不適用于自由話題(Free writing)。它的優點在于可以短時間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那些記憶猶新的知識點上,可是也壓制了個別學生語言創作的激情。而且,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可控地及時查閱學生的批改情況以查個案成效。如果教師嘗試放手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批改,激勵他們在小組學習中提出自己的不同的意見和見解,教師再進行隨堂點撥,那會更便于激發學生之間用英語交流的沖動。學生爭論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學習和收獲的過程,可促進語言表達的持續發展。筆者認為,小學高年級尤其適用,當然,還要注意的是,教師批改學生習作時不要批閱誤區過多,應該盡可能地迎合學生的寫作思路進行引導點撥,要不然很容易挫傷學生寫作的信心,降低學生們用英語表達的意愿,甚至失去英語寫作的熱情。
總而言之,學生的智能是多元的,智慧啟發和有效地開展英語課堂寫作,才能更堅定小學生英語書面表達的信心。讓我們攜手努力,為學生們開創更廣闊、更愜意的寫作空間。
參考文獻:
[1]章兼中.小學英語教育學[M].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6.
[2]章兼中.外語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