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瑞萍
摘 要:當前是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國家的強盛和社會的進步都離不開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在新時代的校園中,小學語文課堂作業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新課改實施過程中非常關鍵和基礎的工作之一。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闡述了小學語文課堂作業現狀以及研究意義,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激發興趣、展現個性為創新設計理念,設計出具有有效性的課堂作業的策略。做到課堂設計科學性、多樣性,讓小學語文課堂作業能夠減負增效,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和課堂質量,實現教育改革的目標。
關鍵詞:興趣個性;小學語文;課堂作業;有效性
一、 引言
作為教學的一部分,具有目的性和組織性的課堂作業有重要的教學地位。在新課標的理念下,“以人為本”的,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個性的語文素養成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部編版語文的課堂作業應當是更高效的,能讓學生在辛勞中體驗快樂,總結知識的,它離不開理論與實際的融合,客觀的評價,多元化的活動內容。而現如今小學生的課堂作業卻更多地以數量代替質量,與初衷事與愿違,學生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課業壓力反而越來越大。針對這些問題,應當從多方面觀察,從作業觀念、作業內容切入,只有科學地設計小學語文課堂作業,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作業的實效性,讓作業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個生長點。
二、 小學語文課堂作業的現狀及研究意義
小學語文課堂作業需要在舊有觀念上更新,推進作業人性化和多元化可以推動課程改革,這是由當前小學語文作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決定的。文章的第二節從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當前語文作業現狀和語文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兩個方面,研究小學語文課堂作業的現狀和研究意義。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1. 適應當下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課堂作業是指教師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給學生布置的在課堂上完成的學習任務。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所以語文課堂作業必須做到減負增效,將學生的作業和成績壓力降低,提高實際知識轉換的效率。舊有的教學目標與作業的設計總是脫節的,課堂作業總是超出教學目標的范疇,讓學生滯后或者超前接觸,并且有些作業內容沒有很強的針對性,不過是用題海戰術來強行要求學生記憶,這不僅不能很好地考量學習過程的有效性,而且使學生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只有做到減少負擔,才能增強效率,這與教學目標是遙相呼應的。
2. 完善教學評價發展
傳統課堂作業的評價標準只有“對”與“錯”,評價方式單一死板。這種評價方式雖然能糾正學生理論上的錯誤,幫助學生認識到所學知識,引導學生進行階段性記憶。但是這種教學評價方式單一,內容也不夠具體,缺乏方法指導,因此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的交流也少之又少。課堂作業的本質是檢查學生目前學習程度,但是促成師生溝通,培養舉一反三的意識也相當重要。因此,充分設計多元化的課堂作業,能夠讓教學評價更加全面,讓學生在低負擔的情況下提高學習效率,快樂成長,快樂學習。
3. 加快課程改革速度
當前課程改革的浪潮中,關鍵的就是課堂作業。語文作為課程中最感性也是最有文化氛圍的小學基礎課程,應當提高課堂作業的靈活性,讓教師放權給學生,不再是教師個人的課堂,“以人為本”應當是立足于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基礎上的。以這樣的理念設計出的作業,符合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也是課程改革的機會。
4. 加快小學素質教育
小學生的學習不再是學術的鋪墊,更多的應該是全面素質的養成。新時期,社會越來越需要各方面素質兼備的人才。這種高素質人才需要從小有創新意識,有主動學習的興趣,還有大膽嘗試、能夠及時進行知識轉換的能力。豐富的作業內容和作業評價,才不至于打壓學生個性化成長的積極性,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5.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語文作為我國獨一無二的課程,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人文情懷。要學習語文課程的內容,不僅僅要有理論支持,還需要融于實際。有效設計出的語文課堂作業應該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對教師也好,對學生也好,都有親切感和實用性,符合新課標下終身學習、學以致用的要求。
(二)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作業中存在的問題
1. 陳舊觀念根深蒂固
傳統作業觀念不僅僅是對學生而言,還是廣大教師與家長邁不過去的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在知識鋪墊的關鍵時期,許多教師和家長都把課堂作業當作是考試順利通過的依據,認為課堂作業重在大量積累,不敢進行改革創新,不敢削減現在課堂作業的形式。而現在小學學生并不是主動進行課堂作業任務的,甚至有時候不情愿做,做了也沒有留下深刻記憶,完成的質量很差。甚至有的小學生完成作業只是為了受到表揚,沒有從自身素養方面得到提升,這就是所謂的作業為考試鋪路。學生、家長、教師對成績和名次的追求助長了課堂作業死氣沉沉的風氣,因此,陳舊觀念的根深蒂固是小學語文課堂作業中最重要的問題。
2. 作業內容重復、繁重
小學課堂作業通常是根據課程內容設計的,但是通常語文作業的完成時間比其他科目完成時間要長,并且作業量也遠超其他科目。語文課堂作業的內容重復,作業量大可見一斑。當前教師布置的課堂作業,仍舊是套用課后練習或者是課外輔導書籍的產物,沒有經過更加細致的設計,也沒有豐富內容,以至于學生進行的練習有很多是無效的和重復的,只能機械地完成任務和模仿,很難得到提高。不僅如此,這種耗時耗力的課堂作業也消耗了學生對語文的熱情,學生沒有主動學習的念頭,學習起來也非常吃力。
3. 作業缺乏層級遞進
大部分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都是就單篇課文內容進行布置,缺乏統籌安排,總是忽略了單元目標和學段目標,沒有合理安排單元作業的內容結構、水平結構與難度結構,缺乏整體性和層級性。因此,學生的作業練習也缺乏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這樣的作業是無法起到好的引導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