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
摘 要:在初中學習階段,數學學科是高考科目中占重比較大的科目,所以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重視對數學學習的深度探究。在教育事業發展的今天,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看重,對學生的要求也不僅僅局限于對課本知識的學習。深度學習在不同學科中所表達出來的形式也是不同的,主要是積累的知識以及對知識理解的深淺程度。目前越來越多教育改革者希望將初中數學核心素養下的深度學習融入深度學習理念之中去,但這同樣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文章從核心素養視域出發,探究讓初中學生對數學進行深度學習有效措施的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數學;深度學習;方法探究
一、 引言
初中大部分文化知識的學習陣地還是以教室為主要對象,是給學生講授知識和培養學習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要想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讓學生對數學進行深度學習,將不再局限于只是培養學生的文化知識,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進行深度理解和構思,教師也應該和學生多點互動交流,一起討論課本中的重點和難點。核心素養視角下進行深度學習的數學教學課堂主要應該表現在:學校能給教師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教師需要因材施教,將學生的學習放在第一位,培養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為主;教師還應該多加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生多些交流溝通,同時幫助他們進行深度學習。學生在這樣一個過學習氛圍之中,通過教師引導、同學交流這樣一個過程中構建自己的一個深度學習知識框架。
二、 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的不足
(一)陳舊的教學模式
教師“灌輸式”的教學,學生“被動式”的教學模式是我國從古至今的傳統模式,在這種學習模式下之下,學生缺乏實踐創新學習的機會,也降低了一些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的教學課堂不僅給教師帶來一些教學壓力和身體壓力,還會讓學生養成依賴性學習的習慣。所以相對于國外的一些開放性的教學課堂,我國的學生大多沒有自己的創新意識。處于初中學習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發展自己自主創新意識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適當改善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多地在課堂中“動起來”,去鍛煉他們的思維思考能力。
(二)學生的積極性不夠
現在許多學生都不愿意主動去學習數學課本中的內容,更不用說提前預習了,這是不僅僅因為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缺少推動他們想去行動的動力,還因為教師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沒有起到一個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沒有起到表率作用。隨著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大部分的教師都習慣于去運用電腦上已存在的音頻、視頻、錄像等去讓學生們跟著上面的內容去學習,雖然說這減輕了教師們的壓力,但是也讓學生們缺少了自主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這何嘗不是教師與學生應該共同去商討解決的重要問題,倘若失去了積極性,這也會對整個學習數學的過程起著不可預料的影響。這樣不僅會讓學習形式非常單調,而且還會讓學習過程十分乏味,甚至還會讓學生們感到討厭數學這門課,這些都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激情。
(三)不活躍的課堂氛圍
現如今的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上都是老師安排學生把數學書上的習題自己做一遍,然后把計算中需要記住的公式寫在黑板上或者口頭表述一下,最后學生看著老師所寫的內容依葫蘆畫瓢地做題目。這樣缺少互動的數學教學課堂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沒有任何幫助,還完全不能鍛煉數學思維,甚至會影響學生上數學課時的情緒與學習熱情,讓學生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以至于達不到現代化教學的目的。
(四)學習習慣不好
許多研究分析表明,初中數學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們仍然采用古板的數學教育教學的方法,就只是單一地讓學生們在課堂中聽課后完成相應的課后習題。當數學形式不再單一,并且學習動力充足之后,將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數學學習習慣不好。在現階段的數學教育教學之中,教師很少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規范,只是針對某一階段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加量或者加時的訓練,確實是能讓學生的數學能力水平在短時間內有所提高,但是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所以說學生在學習初中數學時仍然有一些壞習慣需要改正。
(五)教師沒能有效引導
學生在學校接受初中數學教育的時候,學校與教師應該對學生學習能力的綜合發展同時兼顧,不能僅僅只在乎學生單科的學習情況。在學生接受知識的時候,也應該給他們灌輸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理念。當然這個不僅僅是學校和教師的問題,是整個教育風氣的問題,都是以通過提升學生成績來實現他們所認為的教育的目的,從而忘記了數學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所以說應該把語言學科和理學學科兩種課程相結合,以實現教育的目標和教育體系的體系進步。這需要社會、學校和家長的共同教育,社會也應加強綜合發展策略的落實程度;學校應把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結合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家長則需要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并且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更全面地發展,三個環節缺一不可。
三、 初中教學核心素養視域下深度學習措施
(一)探究數學理論本質,指導學生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
在現在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有很多的教師其實自身的專業修養是不夠的,這導致教師在知識體系的認知上也存在不足。特別是一些年輕且資質較淺的教師,他們往往對初中數學的本質沒有做過多的研究,所以雖然有時候看起來課堂氛圍很好,實際上并沒有鉆研到數學學科的本質中去,學到的都是表面上的一些理論知識。大多數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大量的時間去做授課,主要是為了完成課程任務,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會產生過度的依賴性,失去了進行自主深度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轉變,多帶領學生進行對數學本質的深度探究,達到讓學生能通過教師的指導訓練自己的思維方式,自建數學課程的知識體系。
比如在學習“一元一次函數”的時候,鑒于學生們有的可能在課前已經接觸過一元一次函數的學習,所以教師可以先做一些簡單的引導工作,然后再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一元一次函數有什么特征,現在自己腦海中能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這其中包括兩部分:首先是要對一元一次函數的圖形做一個了解。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上一個一元一次函數,將x的值設置為區間[-3,2]或者是其他一個區間中的數,先代入x值算出y的值,然后利用對應的x、y值在坐標系中描點畫出函數的圖像,觀察圖像走向以及其他特征,最后讓學生自己做總結歸納。其次需要做的是讓學生自己說出對一元一次函數的理解程度。在每個同學的交流過程中,同學之間可以相互學習,慢慢充實自己的知識模型,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的語言總結能力有所提升,更加透徹地理解數學的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