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主要的課程之一,數學教學的情況影響著學生對教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與積累,學生學好數學能夠提高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但是目前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以灌輸理論知識為主,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在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學必須培養學生的品質素養、思維邏輯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意識;小組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7-0063-02
自主學習作為一種目前被積極推行的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不同,相比傳統教學,其更加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發展情況。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并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尤其是小學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時候能夠激發自身的求知欲,也能夠培養自身的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我國長期提倡素質教育,并且不斷根據時代發展情況進行教學改革,但是由于教育環境相對復雜,許多教學理念和思想無法跟上時代發展速度來進行適當的更新。小學高年級的數學學習難度相比于中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了極大的提升,并且有些學習內容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知識掌握情況來進行劃分,并且在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基礎上來合理設置教學內容、規劃教學進度[1]。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盡量鼓勵學生,不斷發掘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優點,并以此來緩解學生在學習中的緊張情緒,讓學生能夠以更加積極的心態來面對數學學習。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自主學習有詳細的了解,并且可以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數學趣味故事來營造出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環境的熏陶下逐漸培養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的時候穿插教學案例,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形成自主學習意識,為后期知識探索奠定基礎。通過讓學生了解自主實踐的意義,學生會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并在學習過程中擺脫對教師的過度依賴,學會自己獨立解決問題。
二、強化學生的提問能力和意識
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缺少自我學習意識,即使是在依賴教師幫助的情況下,也無法充分掌握并運用數學知識,自然也無法展開思考和拓展訓練,導致最終數學教學的效果較差。學生的學習行為是受到了自我意識的支配,只有加強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才能夠有效提高自我學習效果。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讓學生能夠發現問題并積極思考、解決問題。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加快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相關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提出了一些思考價值不太大或是不正確的問題,教師不能當面直接告訴學生“你提的問題不對”,這樣就會打擊學生的提問積極性,更加不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表示出失望、嘲笑等,而是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生能夠逐漸強化自身的問題意識[2]。
例如,在教學《圓柱與圓錐》的時候,會涉及圓柱和圓錐各個部分的名稱和特征等,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對圓柱體和圓錐體進行觀察,先讓學生對圓柱進行觀察,了解圓柱底面和側面的特點,再引導學生使用尺子進行測量,從而了解圓柱的高度,再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通過實際的操作,學生會逐漸發現并了解圓柱上下底面的圓是完全相同的,而圓柱體的側面展開之后是長方形等。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從而讓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設立合理的教學內容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學期間要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并且引導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中體驗和得到成功,這樣才能逐漸培養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動性,正確看待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性,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計劃和內容。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是一個師生平等的過程,教師需要具有包容性,鼓勵學生在課堂中提出問題、探討問題,并且給學生留下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和時間,從而構建出一個充滿了趣味性和挑戰性的課堂,讓學生能夠不怕出差錯,更加專注于數學學習。
如果想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就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設置并加強課堂上的指導。學生可以通過思考問題和自主學習來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能力。但是多數學生已經適應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會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也不會及時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他們習慣于等待教師的知識傳授,并依賴教師的幫助來解決問題,無法進行自主思考。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面對這種問題,教師需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教學中的主體,并積極將數學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進行聯系,以日常生活為起點來導入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3]。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的時候,在最初課堂知識導入前,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回顧之前所學習過的關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面積計算的公式,通過回顧來加深學生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的記憶。接著,教師便可以進行梯形、六邊形的教學,讓學生學會區分這些圖形與以往圖形之間的區別和關聯性,并讓學生通過裁剪、拼接等方式將這些多邊形轉換成曾經學習過的圖形,并學會計算多邊形的面積,通過這樣一步步的引導讓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只有運用實際例子,才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學生也才會愿意主動思考和學習,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小組合作學習
小學生的年齡小,即使是處于高年級階段的小學生,他們在思考、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時候對事物的思考也并不是很全面、很成熟,雖然學生能夠接受知識更加復雜和抽象的高年級數學,但是也無法完全理解和熟練地運用到解題過程中。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讓他們針對一個問題進行探究。但是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相同,且具有較大的差異。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很多的困難和挫折,在這個時期,教師要多關心學生學習狀態。當學生遇到難題時,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鼓勵和安撫,讓學生能夠恢復學習自信心,重新展開自主學習。教師在分組的時候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來進行分組,盡量保證每個小組的綜合學習素質都處于平均的狀態。接著,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計劃來為學生安排研究課堂,讓學生分工合作。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教師要及時對小組獲得的成績進行總結和評價,糾正他們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表現優異的地方也要及時給予肯定。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所收獲的鼓勵和指導,能夠讓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自信心,也更加愿意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了解知識、獲取知識,同樣也能夠提高學生的互動、溝通、交流能力。
例如,在教學《折線統計圖》時,學生可以將自身的生活經驗作為學習的基礎,教師在介紹關于折線統計圖的相關知識之后可以為學生展示一組折線統計圖,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找出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并且了解折線統計圖中所統計的信息,對其展開一定的分析。小組合作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師所布置的課堂任務,并且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能夠明確在實踐過程中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并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長處,同時,對別人的長處進行學習和吸收。這樣既能夠幫助學生充分了解、吸收數學理論知識,又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展開自主學習。
五、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進行學習總結
數學學習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難以堅持,對數學學習產生一定的厭倦感,并且出現學習水平下降等情況。自主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是教師也要把控好教學,不能讓學生自由散漫且毫無章法地進行學習探索,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如果學生在學習期間出現松懈的情況,教師就要及時提醒。如果學生在自主學習期間十分積極,那么教師就要給予適當的鼓勵,讓學生更加愿意獨立解決問題,也更加喜愛鉆研數學知識[4]。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技能的最佳時間段。因此教師在此期間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向他們傳授學習技巧,教師也需要以身作則,在教學期間嚴格規范、約束自身的言談舉止,為學生做好示范,并且讓學生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5]。
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時候,教師需要采用科學的方式,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之中。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能力,并且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后期數學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結語
數學作為小學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情況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狀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提問、設計合理的教育內容等來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能夠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的綜合素養都得到明顯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韓 麗. 如何培養高年級小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270.
[2]楊藝輝.創設實踐機會 引領主動學習——談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1):61-62.
[3]喬麗霞.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 科技創新導報,2016(33):135-136.
[4]劉文選.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教學策略摭談[J]. 中國農村教育,2019(5):56.
[5]張麗霞.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模式探析[J]. 華夏教師,2019(20):9-10.
作者簡介:孔寶芳(1977— ),女,廣西賓陽人,一級教師,專科,小學數學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