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恒位
摘? 要:現代教育向多樣化方向發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成為了課堂的主要教學形式之一。高中歷史知識復雜且內容繁多,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多開展互動環節,以優化歷史課堂教學,做到師生共同發展。然而,在優化師生課堂互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及時解決。基于此,文章以高中歷史課堂為研究對象,深入探究如何提升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性,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尋找解決良策。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互動;有效性
完善歷史課堂的師生互動環節,增強課堂互動的有效性,能夠為學生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歷史課堂,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歷史知識。需要注意的是,師生之間的互動環節不能停留在一唱一和的形式上,需要教師找準與學生互動的契機和內容,以學生為教育主體,教師充當引導者,將師生之間的互動落實到具體的課堂內容上,提升師生互動和交流的有效性。
一、師生之間平等相處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師者為尊的觀念約束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提升,同時制約著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完善。因此,師生之間的平等相處成為提高課堂互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互動性的提升,需要讓教師和學生在平等的位置上相互學習。教師如果想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就要做到想學生所想、思學生所思,與學生同樂、同憂,相互借鑒、相互補充,共同進步,在課堂上尊重每名學生。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2(必修)》“第一次工業革命”相關內容時,教師要貫徹師生之間平等相處的理念,使學生可以平等地在課堂上溝通與學習。另外,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知識理解情況,特別是在講解“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起源”時,教師以提問的形式與學生互動,讓學生說出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尊重每名學生的發言,以此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針對相關情況適當地調整教學內容。在講解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內容后,教師還可以利用師生互動模式,與學生一起探討問題:分析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讓學生能夠在與教師的互動中降低對教師的畏懼,從而為師生平等教學打下基石。平等的學習和相處模式,能夠幫助教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能夠幫助學生更高效、更有質量地學習歷史知識。
二、構建多樣化、多形式的課堂
構建多種形式的高中歷史課堂,主要目的是給學生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以更加高效的形式學習復雜、多樣的歷史知識,提高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因此,教師在提升師生課堂互動有效性的同時,可以應用多樣化的教育技術,豐富課堂形式,如將視頻、圖片、音頻等形式,適當加入課外歷史史料,以豐富課堂內容,提升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3(必修)》(以下統稱“必修3”)“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發展歷程”這一單元中的“從蒸汽機到互聯網”內容時,教師可以用圖片或視頻等向學生展示每個時代的特殊產物,以及具有代表性和標志性的物品。在18世紀中后期,英國著名發明家瓦特制成了單動式蒸汽機。蒸汽機的出現,成為了提高紡織業、采礦業、冶金業、造紙業等的重要工具,并且伴隨著蒸汽機的推廣與應用,開始進入“蒸汽時代”。因此,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成為了“蒸汽時代”的標志性產物。通過圖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能夠提升學生的記憶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知識。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是由信息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進步。1946年,美國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而在20世紀末,互聯網成為了改變人們生活的重要載體,此后,人類開始逐漸進入數字化、信息化時代。因此,教師在講解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向學生展示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圖片。
三、以小組形式增進師生互動
重視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優化,有利于提升師生課堂互動的有效性,構建和諧、高效的歷史課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前布置下一節課所要討論的話題和講解的歷史知識重點,并且為學生清晰地展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鼓勵學生做好相應的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以保障歷史課堂的順利開展。
例如,在教學必修3“儒家思想的形成”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任務,如整理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觀念,探索儒家思想是怎樣形成的,儒家思想形成于哪一歷史時期。提到儒家思想,你能夠想到的歷史典故有哪些?儒家思想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哪些影響?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通過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獲得最佳解決方法。在每節課堂上,由組內人員輪流發表總結性發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每名學生的學習狀態,讓每名學生都加入到資料討論和搜集中,并且要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地布置相關的課外任務,以做到松弛有度。在學生發言之后,教師還要鼓勵其他小組的學生踴躍發言,敢于提出疑問,避免讓學生產生錯誤的觀念,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不足,并通過正確的指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搭建有效的師生互動,需要教師和學生平等對話,相互勉勵、相互學習。教師可以引入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索有效的互動教學策略,提升高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黃杰. 高中歷史教學中師生課堂互動有效性的探索[J]. 新課程導學,2015(3).
[2]江開田. 基于課堂觀察下的高中歷史教學師生互動有效性認識[J]. 當代教研論叢,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