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琦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新時期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轉變,需要實踐能力更強的綜合人才。但是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重視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更加看重的是學生最后的試卷成績,這種模式下培養的學生已經不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因此,本文將圍繞學科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展開分析,探索有效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 學科核心素養? 初中數學? 實踐能力? 教學研究
前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發展。在初中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不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使學生理解數學知識與實踐的聯系性,致使許多學生存在知識理解上的困難,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核心素養下,教師應該注重數學知識與實踐的聯系性,才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用學生的生活經歷培養數學實踐能力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數學教師使用的教學手段也應該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利于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法,將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是一個能夠貼近學生生活,促進學生理解的好方式,同樣,在培養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時候,一樣適用此方法。九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數學教師如果能夠積極將他們在生活中經常看見、發生的事情或者生活中他們感興趣的事物與數學知識相結合,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對數學充滿自主探索的欲望,從而為培養他們實踐能力提供動力,促進他們實踐能力的增強。尤其現在新課改,提倡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法,把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如果教師繼續沿用傳統的教學的方式,肯定會使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因此,基于以上種種因素,用學生的生活經歷培養其數學實踐能力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同時也符合核心素養的要求。
九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周圍的事情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師應該積極利用好這一點,結合教材知識,將生活中有趣的情景融入到教學當中,創設更多有趣的貼近生活的教學情景,以此來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探索數學,增強其數學實踐能力。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此逐漸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其不再是一個“書呆子”促進他們核心素養的提高。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圓的有關性質的教學中,可以舉一些關于生活中圓的例子,像學生喜歡的籃球、足球等。讓學生自己先說說圓都具有什么特點,然后再展開教學內容,講述關于圓的性質這一章節的有關數學知識。
(二)以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為依托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初中九年級的數學已經具有一定的難度,有些知識和概念如果教師采取生硬的灌輸方式,那么學生可能對其理解就會存在偏差,不利于學生消化這些較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比較熟悉的自然現象,將其與數學知識點相結合,以此來幫助學生消化知識,促進他們實踐能力的增強。比如,在講解九年級數學隨機性事件與概率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段關于自然現象的視頻:在炎炎的夏日,太陽高照,十分悶熱,突然,烏云密布,開始打雷,下起了瓢潑大雨,這種自然現象是學生所經歷過并熟悉的。這時,教師可以進行提問:“你們覺得這種自然現象是隨機性事件嗎?”此時,學生會七嘴八舌地開始討論,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出的教學內容,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提高教學的效果,幫助學生用數學視角看待現實中的問題,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
(三)運用現代教學手段
隨著互聯網信息的迅速發展,我們進入了一個信息時代,在當前背景下,數學教師也應該積極利用互聯網思維來改變自己的教學手段,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多媒體信息設備走進了許多學校的課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帶到課堂上,利用圖片、視頻等更加豐富的內容,改變教材的局限性,使課堂變得更加豐富有趣,是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易于理解。例如,教師在講授圖形的旋轉時,可以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圖形進行動態旋轉,以此來幫助學生形成具象的理解,提高學習的效率。此外,教師還可以搜集網絡上的資源,將更多旋轉的事物播放給學生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圖形旋轉的概念。
結語: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再是一張試卷所能代表的,教師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才能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為國家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使教學貼近生活,使學生能夠利用數學思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曉文.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20(97):77-78.
[2] 王慶國.初中數學教學中探究性教學模式的應用[J].天津教育,2020(33):40-41.